【武知识】武德的由来

文摘   2024-11-15 20:05   北京  
“武德”,中国武术与生俱来的精神内核

武术源于古代的狩猎活动和军事战争,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武”字。“武”字从“止”从“戈”,“止”为人足部的象形,“戈”为古代常见的兵器。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于省吾指出,“武”字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
甲骨文中表达军事征伐示威之“武”,在西周时期被赋予“德”的内涵,成为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且延续千年不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和中华武术思想的核心要义。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楚展开“邲之战”,楚军获胜,不过楚庄王战后并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深刻自省。他将“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思是能够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这种观念既吸收了《诗经》中歌颂周文王和周武王用武功平定天下、恢复和平的内容,亦继承了《尚书》中“明德慎罚”“义刑义杀”的理念,并且影响到后世“刑期无刑”“杀以止杀”“战以止战”的观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又勇于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
除此之外,楚庄王还提出“武有七德”的观念,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乐”“丰财”。我们略作引申,“武之七德”可以理解为制止暴力、消灭战争、施行德政、传承功业、安定人民、团结友邦、充盈财富。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依据的是《诗经》中歌颂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建周功绩的诗篇。
在2600多年前,我国统治者就已经确立了这样的政治理想,并在之后反复强调,还将这一理想化为帝王之谥号(汉武帝等),以提醒和告诫后世执政者。《逸周书·谥法解》中记载,“武”这一谥号所代表的内容为“刚强直理”“威强睿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大志多穷”,前四者在强调武功的同时,也强调要坚守正义、忠恕、美德和法则,而最后一条则是提出警告,告诫执政者不要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认为不加节制的“武”不仅会令人困穷,更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楚庄王提出的所谓“武之七德”,不仅包含了悲天悯人、天命所归的和平理想,还具有追求德政的政治理念,强调安居乐业、增加财富的现实意义,这样一个立体的“武德”观念从此树立起来,并且代代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
尊·传统、练·武术、学·太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