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武
单位: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2024年10月31日,笔者在审核生化报告时,发现有位患者的结果不同寻常——球蛋白升高异常明显。随即联系临床,建议进一步检查球蛋白增高原因,如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蛋白电泳等,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
接着临床医生开具了免疫球蛋白、风湿三项,临床考虑球蛋白增多的来源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暂不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该患者类风湿因子高达6332.4IU/ml。
患者风湿检查结果
如此之高的RF可能会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干扰,于是我查看了该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CEA正常,CA125高达367U/mL。
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是影响肿瘤患者或肿瘤高危风险者诊治的重要指标。然而,某些患者体内存在各种干扰物质,如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等,可以干扰建立在免疫学分析基础上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
该患者CA125结果是真的增高还是假性增高?带着疑问,我查看了患者的病历:
病史
患者中年女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于5月前腹胀,伴腹围增大,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体格检查
T 36.5℃、P 86次/分、R 20次/分、BP 117/89mmHg,神清,精神可。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律齐整,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腹肌略紧张,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水肿。
实验室检查
肝活检:轻微肝小叶炎及轻度汇管区炎,汇管区见部分纤维组织增生,可见部分区域肝窦扩张,部分小叶间静脉扩张及疝入肝小叶内,不除外非硬化性门高压,请结合临床。
初步诊断
1. 肝硬化失代偿期、2. 脾功能亢进、3. 胆囊结石、4. 低蛋白血症、5. 腹腔积液、6. 类风湿性关节炎、7. 肝血管瘤。
案例分析
实验一:PEG沉降实验
300微升样本+300微升PEG溶液(PEG分子量6000,浓度25%)(注意:此时样本都被稀释了2倍)。
加入PEG溶液后,患者样本出现明显絮状物沉淀,接着进行震荡混匀、离心,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患者样本沉淀很多、且管壁附着物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之后取上清液200微升样本,加入日立杯中进行CA125检测。这里有个小插曲:上机检测时仪器总是报警样本有凝块或气泡,于是我又用试剂稀释液进行对倍稀释(注意:至此所有样本均被稀释了4倍),仪器依然是报警,当时还以为PEG配的不对或者是中间哪个步骤不对,后来同事提醒我可能是因为工程师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对样本会进行气泡探测,而日立杯底部有一个小小的圆,可能被仪器认为是气泡。为此,我将所有样本加到试管中进行检测,没有报警。最终,CA125检测结果如下:
9803沉降前为367,沉降后为45.2×4即180.8,回收率是:180.8/367=49.3% 9804沉降前为6.29,沉降后为1.86×4即7.44,回收率是:7.44/6.29=84.5% 9805沉降前为307,沉降后为78.8×4即315.2,回收率是:315.2/307=102.7%
实验二:连续稀释实验
患者样本加入PEG溶液后出现的絮状物沉淀 患者样本PEG回收率明显低于对照样本回收率 患者样本连续稀释4倍与稀释8倍明显不呈2倍关系 患者的CT已经排除了妇科肿瘤、符合临床
案例总结
1. 样本连续稀释法
2. 加标或加样回收实验
3. 使用不同方法学或不同厂商的检测系统复查
4. 其他发现、鉴别干扰存在的方法
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 胡蓉
在本案例中,我们检验人发现干扰存在,主动联系临床,积极沟通,说明情况,展现了我们检验人的责任心与专业能力。无论是临床发现结果不符还是我们自身先发现不符情况,我们都应该积极寻找原因,一方面可以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临床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负责。
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等物质影响免疫项目的测定案例时有发生,我们发报告时要时刻警惕。相信随着RF相关干扰的进一步研究及免疫检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后检测试剂也能够做到抗干扰这一步。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