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通背拳是以单操、散手为主、套路为辅的技击性强并能养生健体的优秀拳种之一。
为什么取名通背拳呢?
是因为前辈所创时以“象形取意”也,即形取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取其动作轻灵活快,发力相对较长,即意长、力长之技击特点。乃取其法也,而非单一取形。故此拳曾称“心极通背”。
心极有心法和心劲两方面含意:
心法要求长、严、连、整、顺、近、巧、灵、活、准;
心劲则要求冷、弹、脆、快、硬、重、猛、轻、撞、抖。
“一寸长一寸强”。
长能击远,先敌而至,这是技击之优势。
通背拳取长臂猿之特征,因此“长”是重要特点之一。
“长”有如下几方面体现:
(一)手臂长
打手强调自身肩胛配置要踩足、撑膝、拧腰、切胯、含胸、探背、松肩、合肘、舒腕、运指,以浑身各关节的松活拧转、摇动及韧性来催助手臂放长击远。放长不是放到极点,要形不破体,重心平衡为要。
(二)步法长
通背拳对敌时,手所不及要用步法弥补之。步长不是放大步幅,而是用相关步法能迅速接近。步法、身法与手法协调配合,方能打出“长”意。
(三)力长
通背拳打手有混元之力,发力时要有力透脊背之意,且在作用方向上要向纵深、切不可浅及即收。在操手时,各种发劲对自身肩胛配置均有严格要求,全身内外相合、浑身整合,合者之力,方为真长,否则形似而劲不是也。
(四)心意长
通背拳打手时主要在心意,心意要长,不能短、浅。
通背拳操手时,在手法、身法、步法上均有严格要求。
形体要做到“三折九扣三尖对”。
“三折”为臂折、身折、腿折;
“九扣”为指扣、腕扣、肘扣、肩扣、胸扣、胯扣、膝扣、踝扣、趾扣。
“三尖对”是打直线手时手尖、足尖、鼻尖对正在一个立面之内。
人体大三节、小三节皆要协调配置,尽量缩小被攻击面,并使自己动作开合自如,顺畅无滞。
做某些操手时,应如前辈所言:“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穿梭如星串,三尖不离一条线。”因此有人形容通背拳打手形同海上航行之巨轮,有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之势。
通背拳有两背相通之意,因此对膀、腰、胯有极特殊的要求。
肩膀琵琶骨属小三节的根节,要求必须松、沉、吞、吐自如,活动范围尽可能大;腰腹是中节,乃全身之纽带,动作之主宰,腰部转动变换犹如蛇行。
胯是下三节之根节,进退,起落,带动重心移动,牵连步法快慢,因此要求胯似奔马。
膀、腰、胯协调配合,带动全身的各关节灵活自如,打手方能势连。
因此通背拳在单操手基础上进行组合连操时,不论发哪种拳法、掌法、腿法均能互相组合,变换连续,动作势势相连。
打手过程中两手没前没后,两腿没前没后,后手追着前手打。
起如飓风卷地,落如暴雨倾盆。
通背拳按老少门不同风格,有大架连操和小架连操之法,均以一发六手为主,如一掌一拳爽袖代推拉转环等手法、步法。连手之诀在于势法顺、近、熟,一定要操至极连、极熟、极冷,方可为用。
通背拳在打手时力求粘衣发劲。即去时松柔,打时突然变紧,变刚;发力后立即又变松变柔,刚柔、松紧之间转换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步法、身法、手法紧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