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每座城市几乎都有业委会的交流平台。
清一色由民间搭建,甚是有用。
武汉的“众议家园群”,应有七、八年历史,近几年又附加了一些关联群,说明业委会入群的数量在增加。
除线上交流每天有内容外,线下交流也较为频繁。
仅去年一个年会,参与的人数就达到了340位的规模。
“众议家园群”有几个特点:
这是因为:群里总有藏龙卧虎和久经沙场的。
每每有新进群的业委会成员,问题比较多,这是必然的。
注意到一位,进群后一直很活跃,总有新情况,总在致谢!
心想这是位爱学习的。
刚诞生的业委会,不知如何下手……
出手理解和同情,自信地与她联系:我来看看?或许能帮到你?
“好的谢谢!”
前天驱车40公里,她到小区门口迎接。
她一路小跑式地领我到了社区(为该小区专设的),一位社区的女书记已在候。
聊了近两小时的天。
原计划与她交待下业委会的几个要务和工作流程,避免踩坑,也免得辜负了她这段时间的勤奋。
她俩分别描述的事,让我这个自诩对小区“见多识广”的也哭笑不得:
她回复传信者:业委会没这个权,也没这个钱,更没人同意建在他家楼下。
有老人找上门:就你一个人不同意,你不上厕所?
有一家庭办丧事,在公区里搭了个临时帐篷作为灵堂。
又有人建议在小区设个专用灵堂,供有需要者使用。
回答照旧。
才四十模样的她,又有人找上门:你不死的?
“我们找了该栋的业主签字,要用维修资金,但连1/3都不到。”
“他们在群里说:‘这钱应该物业出,业委会屁股坐歪了,肯定被收买了。’到处投诉!”
“领导们一级级就批一句话转到我们:要想办法解决。”
“我们怎么解决?‘绿色通道’也想过,一旦启动那我们业委会和社区绝对下不了地!”
难搞;一个人主搞(不一定是主任);怎么搞也讨不到好。
到过不少的小区,接触过不少的业委会,见过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业主。
就业主方面作过一个总结:
当小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尘埃落定或木已成舟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众口难调。
当权利和义务没有像“赚钱可以养家糊口”一样科普到全体业主,没有深入人心时,小区没办法向好。
告别前我与她俩说了这样一番话:
理解你们的难处和处境,不能放弃,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公厕和灵堂无须再在意,绝大多数业主心知肚明,他们实际上会站在你们这一边;
外墙脱落和电梯停摆,该做工作的继续做,该走程序的往下走。没做没走,你们有责,做了走了而不通,你们无责。
外墙一旦有后果,物业提示工作做到了位,基本无责,否则负次责。但所有权人(业主)担主责。
电梯换钢丝绳所需费用的唯一出路是维修资金。不同意启用,那只能停用,电梯绝不能强行用!
曾写过一篇《业委会,遇事便回应,定将一事无成》。
形形色色的业主存在于每一个小区,作为只有召开业主大会这一条权利的业委会,面对众口难调,除了必须的忍辱负重,只有依法依规这一招!
精彩文章回顾:点击文字即可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