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与考试

文摘   教育   2024-11-26 05:55   山东  

一、课改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改的实质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课程改革分为支配权力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变、教科书编写的多元化等三大方面。

(一)课改目标

1.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改任务

1.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具体说就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2.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课改主要内容

1.功能改革。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结构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课程设置既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也要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的课程基本结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还强调课程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3.内容改革。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实用化、人本化与本土化。注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课程内容的协调整合。

4.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评价改革。将在评价功能和评价方式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

6.政策改革。强调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项由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7.课程管理。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均权化管理体制,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开发体制;实行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的教材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编制。

二、考试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

三、课改与考试的联系

1.课改不是改掉考试。课改不是要改掉考试,而是要丰富完善我们目前的考试形式和内容,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千余年的应试教育的精髓。

有竞争就会有考试,有考试就会有应试,应试是对考试的应答和适应,不同的人应对考试的策略有所差异,适应能力有高低,因而应试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应试能力的高低本身就是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应试教育本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不但考验着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等的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考试是一种手段,素质要通过考试来衡量高低。学校要以考试来检测、评估受教育者素质提高的效果。

应试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有民族心理、民族传统、城乡不合理的分隔机制、就业面的有限等方面的根基。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应试教育将逐步弱化。但要想取而代之,恐怕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2.考试改革是课改的重点。新课程把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作为考试改革的重点,进一步合理地体现考试的价值与功能。如在考试内容方面,由单纯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由单纯地考查智能转变为与德、体、美等相结合,如中高考必考体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都可载入成长记录等。在考试方式方面,高校实行春秋两次高考,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等;中学生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等;小学生采取笔试与口试、游戏等方式结合,或者是为学校、家庭等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等。考试方式呈现了多样化。

改革就是要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内容。新课程改革不应是对以前的教育的彻底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考什么、怎样考、怎么看待考试结果等等,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