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茶③ ▏泡茶用水篇——香茶净水映人生

美食   2024-10-23 11:06   北京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追求速度而忘记了生活的本质。然而,有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艺术,能够让我们暂时放慢脚步,那就是茶艺。泡茶不仅是一种饮品的制作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而水,作为茶的灵魂,其品质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口感和香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泡茶用水的秘密,感受那份源自深山古泉的清冽与甘甜。

一、水源

泡茶用水的选择,对于冲泡一壶好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唐代后期苏廙撰写的茶书《十六汤品》中就提到:“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汤者,茶之司命”。可见,从古至今,茶人对泡茶用水的水源选择、煮水的火候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古代茶书中,还有很多是专门论述泡茶用水的,如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北宋欧阳修的《大明水记》、明代田艺蘅的《煮泉小品》等。古人有“品茶先品水”的说法,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五之煮》中就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对水的类型进行了品质比较。

中国各地都有适宜烹茶的名泉,是上乘的泡茶用水;其次是空气洁净时下的雨水和雪水;再次是未受污染的江水、湖水、井水。城市自来水含有较多的氯气,有损茶味,最好贮入缸桶一两天,待氯气散逸后再用。

二、水质

泡茶用水首先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目前生活中常用的自来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我国有些地区的自来水是抽取地下水,这些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比较高,硬度较大。水中若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物质,煮沸后会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即水垢,这时候的硬水就变成了软水,可以用来泡茶。

泡茶用水的酸碱度(pH)对茶汤色泽有很大影响,茶水的pH为5.5~6.3。通过实验证明:当pH为7~9时,绿茶的茶汤呈现橙红色,pH为9~11时茶汤呈现暗红色,pH大于11时茶汤呈现暗褐色。

三、煮
在泡茶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煮水。在《茶经》中,陆羽将“煮茶”和“饮茶”分别列为两章,可见煮水之重要。在唐代煮茶时,需听声看水,在《茶经·五之煮》中记载:“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 腾波鼓浪,为三沸。”陆羽认为三沸水“已老”和“不可用”。
对煮水的火候的控制是唐代煮茶的难点,因此,陆羽又在《茶经·六之饮》中指出“茶有九难”,其中“二难”就是“水”与“火”,这两者是最难控制的。在唐代,茶叶的冲泡方式是煮茶,因此,煮水即煮茶。到了宋代,以点茶为主,因此,煮水又称为“候汤”,候汤的茶器是“汤瓶”。在宋代蔡襄的《茶录》“候汤”一节中,第一句便是“候汤最难”,过熟或未熟都不可。
关于烧水煮茶的火,古人还有一个说法:“活火”。唐代赵璘在《因话录·商上》里写道“(李)约天性唯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焰者也。”也就是说烤茶的时候用的是缓火,缓火就是文火,没有火焰的炭火;而煎煮茶的时候用的是活火,活火就是有火焰的炭火。到了宋代,苏轼写了一首诗《汲江煎茶》,里面有两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这里也提到了活火。可以看出,在唐宋时期,煎茶用活火烹活水,是茶人的共识了。

那什么是“活火烹活水”,明代的朱权在《茶谱》中写道“用炭之有焰者,谓之活火。当使汤无妄沸。初如鱼眼散布,中如泉涌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活火烹活水”就是指用有火焰无烟的炭煮流动的泉水或江水。

“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明朝许次纾《茶疏》提出泡茶之水要以猛火急煮。煮水应选坚木炭,切忌用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的炭,煮水时,先烧红木炭,“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

    茶书推荐   



编辑 | 吴曼曼

审核 | 史祖福


餐旅图书编辑部,将竭诚为全国烹饪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教材、书籍的出版。

联系邮箱:380715953@qq.com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东街5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315室。


餐旅编辑部主任
(史祖福 名片)
关注【烹饪研究】
持续获取新书资讯

烹饪研究
本公众号将围绕烹饪饮食文化、烹饪科学技术和烹饪艺术、烹饪教育开展信息分享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