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食光 | “西风起,蟹脚痒”:你不知道的蟹文化

美食   2024-11-26 17:01   北京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螃蟹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味道,不仅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蟹文化。从古至今,蟹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蕴。

古人对蟹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其味美,更在于其形态之奇、习性之趣。早在《周礼》中就有关于蟹的记载,而《诗经》里“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则描绘了秋季丰收后,人们以蟹佐酒庆祝的场景。到了唐代,诗人李白更是留下了“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的佳句,将吃蟹提升到了一种艺术享受的高度。

在孙之騄《晴川后蟹录》中,对螃蟹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食用方法等方面的详细描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大量的诗文和典故,还增加了许多实用的烹饪方法和技巧,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与《晴川蟹录》、《晴川续蟹录》共同构成了古代蟹文化的三大文献高峰。

在本文中就介绍了几种古人食蟹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古人的饮食智慧吧~





油沸蟹

杭人有蟹羹,镇江有蟹面,皆取蟹黄为之。诸暨则有油沸蟹,用生蟹劈开,亟以椒末、葱丝和面裹之,以油沸之,入盐花少许、微酒略烹一沸熟,面黄为度,其味甚美。此蟹出五六月间,诸暨天花落稻熟时,蟹群出食稻,肥美,独早于他处。若杭州沙上,六月亦有蟹,然大者壳空而瘦,不中食,且恶其不时。其小者,时有人用此法制食,谓之曰拖面煎蟹。


杭州人喜欢吃蟹羹,而镇江人则偏爱蟹面,这两种美食都是用蟹黄来做的。诸暨这个地方有一种特别的吃法叫油沸蟹,做法是这样的:把活蟹劈开,马上用椒末、葱丝和面粉裹起来,然后放到热油里炸,加一点点盐和少许酒,快速煮一下直到熟透,外面变成黄色就好了,味道非常鲜美。这种螃蟹是在五六月份的时候才有的,那时候诸暨的某种自然现象(可能是花落)出现了,稻子也成熟了,螃蟹因为吃了稻子变得特别肥美,比其他地区的螃蟹要早一些上市。如果在杭州的沙地上,六月份也有螃蟹,但是大的螃蟹壳里面肉少而且瘦,不好吃,还因为不是时候出现的螃蟹让人不喜欢。至于小一点的螃蟹,有时候人们会用类似的方式做来吃,叫做“拖面煎蟹”。


【此段主要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区对螃蟹的不同烹饪方法,以及诸暨地区特有的油沸蟹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齐白石画作



橙蟹

《山家清供》:橙大者,绝顶去穰,留少液,以解蟹膏,入其内,仍以顶覆之。用酒、醋、盐,水蒸熟,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选用大的橙子,将顶部切开,小心去掉橙肉,但保留少量橙汁。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橙汁来中和螃蟹的腥味,同时增添一种清新的果香。接着,将螃蟹处理干净后放入橙子中,再用切下的橙子顶部盖回去,恢复橙子的原貌。之后,加入适量的酒、醋和盐调味,然后放到水里蒸熟。这样烹饪出来的螃蟹既香又鲜,让人联想到新酿的美酒、盛开的菊花以及香橙与螃蟹的完美搭配,激发起人们对于这种独特美味的兴趣和食欲。


这种方法强调了煮蟹的新鲜度和即时享用的重要性,通过多次沸腾确保螃蟹熟透,同时利用生姜、紫苏等香料去腥增香,而橘皮则可能为这道菜增添了一丝清新的果香。最后提到的蘸料则是对味道的进一步补充,使得整个食用体验更加丰富和层次分明。



《晴川后蟹录》书影1


《晴川后蟹录》书影2




法蟹
法蟹:团脐大者十枚,洗净控干,经宿。用盐二两半,麦黄末二两,曲末一两半,仰叠蟹在瓶中,以好酒二升,物料倾入。蟹半月熟,用白芷末二钱,其黄易结。

取十只大的雌蟹(团脐大者),将它们清洗干净并控干水分,放置一夜。然后准备调料,包括二两半盐、二两麦黄末和一两半曲末。接着,将螃蟹仰面叠放在瓶中,倒入二升好酒和之前准备好的调料。螃蟹需要腌制半个月才能熟透。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二钱白芷末,这有助于蟹黄更容易凝固。

【这是一种通过盐、麦黄末、曲末和酒来腌制螃蟹的传统方法,旨在让螃蟹在腌制过程中逐渐入味并变得成熟。白芷末的加入则是为了改善蟹黄的质地,使其更加紧实。这种方法体现了古人在食材处理和保存上的智慧。】












图书简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烹饪研究”




编辑 | 吴曼曼

审核 | 史祖福


点击关注《烹饪研究》

持续关注相关教材和资讯

— THE END —

餐旅图书编辑部,将竭诚为全国烹饪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教材、书籍的出版。

联系邮箱:380715953@qq.com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东街5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315室。


餐旅编辑部主任
(史祖福 名片)
关注【烹饪研究】
持续获取新书资讯

烹饪研究
本公众号将围绕烹饪饮食文化、烹饪科学技术和烹饪艺术、烹饪教育开展信息分享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