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二十年前三篇有关农业的文章转载和点评

文摘   2024-12-25 21:43   辽宁  

张五常无时无刻不在示范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要怎么学。没什么神秘的,张五常用都是最简单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都是大学经济学入门课程必教的知识。经济学的推断(尤其是对宏观现象的推断)10年甚至20年才可以得到验证是常有的事。下面转载的是张五常在2006年1月14日和19日写的《中国要来一个农业革命吗?》之一和之二,以及2004年8月3日写的《政府补贴农植,农产品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有近20年历史的文章,我先把原文比较难懂的地方给学生们做一个讲解,加上一些杂感和杂想,也看一下张五常20年前的文章预言对了多少,实现了多少。

首先,在这三篇文章中,张五常使用了经济学成本的概念,租值的概念,需求定律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这些都是传统不能再传统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和张五常其它文章一样,张五常不喜欢画图和使用数学公式,喜欢用文字来描述。就是说,你如果真想读懂张五常这三篇文章,你不仅要懂上面几个经济学概念和理论,重要的是你要把张五常用文字表述的逻辑自己画图画出来 ---- 这是”真“学习。如果你真的能把这些图画出来,并且画得对,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真学问---再也不会去读什么《xxx电视剧的经济学分析》这种”一本正经地扯蛋“的文章。下面列出文章的几个难点和一些感想。

难点一:张五常18年前写的《中国要来一个农业革命吗?》之一和之二,分析的起点十分的简单:中国的农民是否大量地转移到工商业去,是中国经济能否腾飞的关键。--- 你今天觉得平白无奇的话,那是因为你今天有上帝的视角。在张五常写文章的2006年,中国的GDP还没有追上日本,人均更是远远不如。想想吧,如果当年有谁在互联网发帖《农民离开土地对于中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各种润色,添油加醋,你知道会得到多少人的赞同和转发?张五常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没有了上帝的视角,你就会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不容易。

不算是难点但十分有趣:张五常文章中说“我绝对不相信中国的农民是天生蠢才。上帝说,他们的天生本领与你和我的打个平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是对于某些人,需要局限条件的转变,它们的比较优势才会发挥出来。结合张五常的文章,张五常的意思是只要给中国的农民一个机会,中国农民会创造出惊天的奇迹。二十年后的今天,这点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从张五常这句话,我们知道张五常对中国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爱的深沉,而且背后有经济学的道理。

难点二:“协助农民,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留于农业,也可以鼓励他们转到工商业去。前者不智,后者可取。“人多地少,耕地更少,农民的人均耕地不及两中国亩,生活不会有奇迹出现。我反对补贴农业,因为这会鼓励农民留,长远一点看是害了他们,也害了国家。” ------ 为何一月一日法定废除农业税会鼓励农民离开土地?这是因为土地的租值因此而得以增加。你会根据边际产量递减定律,画出背后的图形么?并在图中标出哪部分是租值(上头成本),哪部分是直接成本。

难点三:“从另一方面看,农转工的人数增加,农民的劳力工资会上升。这上升会压制耕地的租值。换言之,废除农业税,可能只协助约束这几年因为农转工的人多而导致的耕地租值下降。不少地方,尤其是南中国,出现了民工荒,农民的劳力工资上升得快。空置的耕地在某些地区开始出现,租值的维护要靠耕地自由转让或租赁与农产品的价格上升,而废除农业税会帮一点忙。这几年农产品的价格是上升了,二四的升幅比较大,还要再升的。千万不要心急地引进政府托价或补贴农业等政策,得不偿失。“

“从另一方面看,农转工的人数增加,农民的劳力工资会上升。这上升会压制耕地的租值”。你能画出这句话背后的图形么?

“千万不要心急地引进政府托价或补贴农业等政策,得不偿失。“------这里是说政府托价或补贴农业会使农民留在土地上。

难点四:“今天中国的工业发展也基于两项发明,比纺织机的两项更富想像力。其一是九十年代初期起,中国成功地引进外资科技,主要是靠不知是谁发明的以合资合约代替专利租用合约。后者我曾经花了一个基金不少钱,劳师动众作过几年研究,知道不容易履行。但当两年多前一位同学拿出几份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合资合约,求教于我,我一见大惊,说:「这些是专利租用合约的代替,怎会有人想出这个好主意?」--------这是三篇文章中唯一超出大学经济学入门课程的地方。张五常是合约理论的创始人和突出贡献者。时间回到写文章的2006年,中国还需要引入外间的科学、技术和专利。外面的专利和发明持有者当然有顾虑:我把发明和专利转让给你,你跑了,我的收益如何保证?“合资合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外商愿意和中国合作,中国有庞大的农民工,效果我们几年前看到了。而到今天都已经过头了,各种原因,中国的今天是外商、外资大举离开中国,不细说。

难点五:“印象最深刻是一九八二年,在东京,见到一粒葡萄零售一美元,一只西红柿零售五美元,走火入魔,是保护农业加大补贴的结果。当时我想,以美元算日本的人均收入直线上升,但吃不得饱,代表着什么呢?再过三年,我发表了《日本大势已去!》。“ 

日本的悲剧是日本权力极大的”农协“禁止农产品的进口,而农产品的进口相当于土地进口替代。日本政府补贴农业,禁止农产品进口,必然会导致农产品价格高企,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农业用途,日本人多地少,适用于工商业和房地产的土地所剩无几,房地产的价格涨到天上去,巅峰期东京的楼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稀缺的土地因为政府补贴农业得不到最优的使用,对日本社会的危害,今天我们都知道了。

十分有趣:“长远一点看,牧业产品是要进口的,棉花也要,而最需要的是谷类了。”

近年的数据是,我国粮食进口国主要有巴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除了巴西,都是发达国家!20年前你能想象么?现在,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的进口国,玉米和大豆都排在第二名的位置上。中国走对了路,把美国这个不可一世的国家沦为中国的农业供应国。当然,中国政策的制定者不会读张五常的文章,但中国没有走上张五常文章描述的日本的悲剧之路,还是令人欣慰。

难点六:转载的第三篇文章,《政府补贴农植,农产品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至少可以画出三张图,都是大学里面经济学入门课程必教的,你把它们画出来吧。

下面是转载的文章。


中国要来一个农业革命吗?

(二之一)

张五常

2006年1月14日

少小时曾经在广西的农村捱饥抵饿,对农民的苦况知得清楚,而农作的程序早就耳闻目染。长大后,三十岁,动笔写《佃农理论》,对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农业资料知得详尽,其后在芝加哥大学教过农业经济。两年多前再搞摄影,去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山水话神州》的摄影集,对农民全面颂赞,可能是唯一的以中国农民为主题的艺术摄影书了。

有上述背景,我的心在哪里不言而喻。客观的经济分析呢?也是站在农民那一边。从经济逻辑的角度考虑今天中国整体的发展,只要农民的生活能在市场的运作中大幅地好起来,其他的不用担心。换言之,一日农民的生活没有大改进,中国不可能真的富强起来。有看头的工商业发展出现了,北京的政绩不可抹,但归根究底,主要是农民转到工业与建造业去,落手落脚地把国家建设起来。

国内的青年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报道对中国农民的实况说得不尽不实,误导了热血青年。这几年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众说纷纭,要怎样继续不是简单的学问。人口百分之六十是农民,但对国民总收入的贡献只有百分之十三点一,反映着林毅夫的师傅基尔'庄逊和我数十年来的主张是正确的:中国要大量地鼓励农民转到工商业去。

我绝对不相信中国的农民是天生蠢才。上帝说,他们的天生本领与你和我的打个平手。如果中国的经济改革能达到农民在人口中的百分比与他们在国民总收入的贡献百分比大致相若,就大功告成了!当然,说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是高估了的,因为今天不少农民兼职工业。这兼职重点我们没有数据,不容易有,可能永远没有。不要管这数据吧,因为目前中国的农民人口无疑还是太高了。

协助农民,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留于农业,也可以鼓励他们转到工商业去。前者不智,后者可取。人多地少,耕地更少,农民的人均耕地不及两中国亩,生活不会有奇迹出现。我反对补贴农业,因为这会鼓励农民留,长远一点看是害了他们,也害了国家。

最近北京推出两项协助农民的措施,处理得当都可取。其一是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的,于今年一月一日法定废除农业税。其二是早一天公布的,大幅增加农村的教育经费。是不简单的学问,但这两项如果处理得好,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革命,处理得差则很头痛。

先谈废除农业税吧。这是废除一九五八年设立的农业税。其实应该说是废除土地耕耘税,因为渔业(鱼、虾、蟹,不管咸淡水)、牧业(牛、羊之类)、畜业(鸡、猪之类)、果业(荔枝、龙眼之类)等,皆不取消抽税。加工的农作物也不免,例如免黄豆不免豆腐,免花生不免花生油。

这些年农业税原本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一个很小的百分比,而年多前起好些地区开始不抽。有些地区按农民户口抽人头税,下降了。这样看,从农民的收入衡量,最近废除农业税对农民的帮助不大。有两点重要。其一,这次是立法废除——取消一九五八定下来的——而立法废除不容易再回头。其二,在此前有农业税例的雨伞下,有些地区政府用种种理由及不同的形式向农民左抽右抽,导致纠纷频频。这次法定废除农业税,清楚了断——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牧业与渔业等的税例保留还会有什么纠纷效果。

余下一个问题。好些工业发展欠佳的地区,其政府立刻投诉,说废除农业税使他们经费无着,听来可信。北京当局不可能没有想到这方面,而他们准备怎样处理我没有资料。

这里要谈的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有趣问题。补贴农业会鼓励农民留于农业,不智——姑勿论像日本与韩国那样大补贴把整个国家的经济压下去。这里的问题是:废除农业税,会否鼓励农民留于农业呢?传统的经济分析说会,是浅见;我说不会,而且认为处理得当,废除农业税会鼓励农民离开农业。

正确的分析是这样的。一个没拥有耕地的农工,在农作劳力不减的情况下,竞争局限不变,不会因为废除了农业税而使工资提升。废除农业税的主要效果,是使耕地的租值上升。目前完全没拥有耕地的农工很少,废除农业税使农民的收入上升(上升不多因为原来的税不多),是因为他们拥有的耕地的租值上升了。

这里的要点是如果耕地可以自由租出,租值的增加会鼓励农民弃农转工。这是说,补贴农业不可取,因为要留在农业才可以拿得。废除农业税有别,因为耕地的租值上升,转让或租出,农民转到工业去会多一小点后备的米饭钱。这是经济学。大致上,目前农民承包了的土地是可以租出去的(称转包),有些地区很自由,有些手续略嫌麻烦。北京要尽早清理租赁农地的手续,维护有关合约的履行。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农转工的人数增加,农民的劳力工资会上升。这上升会压制耕地的租值。换言之,废除农业税,可能只协助约束这几年因为农转工的人多而导致的耕地租值下降。不少地方,尤其是南中国,出现了民工荒,农民的劳力工资上升得快。空置的耕地在某些地区开始出现,租值的维护要靠耕地自由转让或租赁与农产品的价格上升,而废除农业税会帮一点忙。这几年农产品的价格是上升了,二四的升幅比较大,还要再升的。千万不要心急地引进政府托价或补贴农业等政策,得不偿失。

周其仁和我都认为在多种问题下,中国的农业还发展得好,健康的。来来去去还是我三年前提出的老问题:要批评中国的经济政策容易,但人民的生活改进得那样快,制度上一定是做对了些什么,对得非常对。我又想到一九七九年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个经济走对了路向,可以承受得起很多傻政策的蹂躏。

要担心的问题是:政策这里错一点,那里错一点,一点一点错很多的,不良效果不易察觉,但到一旦察觉时,兵败如山倒,因为错点太多而无法挽救。贝加不敢看好中国的前景,是基于其他先进国家的傻经验,不是没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要来一个农业革命吗?

(二之二)

张五常

2006年1月19日

二百年前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历史必读,今天的英文字典有这一词。该革命起于纺织机加进两个新发明,大幅地降低了纺织成本,又因为纺织机为此增大,小家庭放不进去,促成了工厂制。今天中国的工业发展,从震撼性与影响力看,比昔日英国的工业革命大有过之,可说是另一场工业革命,只是将来的历史学者多半不会懂得怎样处理。

今天中国的工业发展也基于两项发明,比纺织机的两项更富想像力。其一是九十年代初期起,中国成功地引进外资科技,主要是靠不知是谁发明的以合资合约代替专利租用合约。后者我曾经花了一个基金不少钱,劳师动众作过几年研究,知道不容易履行。但当两年多前一位同学拿出几份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合资合约,求教于我,我一见大惊,说:「这些是专利租用合约的代替,怎会有人想出这个好主意?」其二也不知是谁发明的,那就是我数次提到的促成地区之间有激烈竞争的制度。上述两项是制度上的发明,了不起,可惜发明者无从考究(多半是迫出来的),说不定将来写中国经济史的一无所知,跟着今天胡说八道的舆论乱写一通。

只听过工业革命,农业革命没有听过。难道在工业搞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要来一个农业革命,加以协助乎?有可能,但要看北京怎样走下去。先考虑其它两个与中国情况相近的国家吧。一是日本,二是韩国。跟中国一样,这二者皆人口密度高,天然资源平平,但经济曾经发展奇速,使举世瞩目。这两国与目前的中国有别。他们保护农业,大搞农业补贴,拖住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说到资源局限类同,不利,但经济发展奇速,因而可以相提并论,中国不会找到比日本与韩国更适合的例子了。日本曾经红极一时,但一蹶不振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韩国曾经把日本仔吓得要命,但经不起九七金融风暴的蹂躏,之后卷土重来,本领不小,但雄风不再。

今天轮到中国。这个经得起天安门事件的国家,视金融风暴若无睹,迅速的经济发展连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最近听到在农村的处理上北京要仿效韩国。好学唔学乎?不会吧!韩国拜日本为师,有类同的不幸效果。我到过日本几次,说实话,没有一餐吃得饱。印象最深刻是一九八二年,在东京,见到一粒葡萄零售一美元,一只西红柿零售五美元,走火入魔,是保护农业加大补贴的结果。当时我想,以美元算日本的人均收入直线上升,但吃不得饱,代表着什么呢?再过三年,我发表了《日本大势已去!》。

为恐国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农产品要自供自给,是杞人忧天。世界上没有比农产品有更具竞争性的物品供应。另一方面,强而为之,中国的「自给」形势不是那么差。渔业,不管咸淡水,用上新技术,产量大升。君不见,这些年基围虾与大闸蟹的价格不是跌得不知西东吗?畜业(鸡、猪之类)也有新法,用地不多。果业盛行著成功得很的山头种植,尤其是南中国,加上有海南岛,外地禁止供应也就算了。蔬菜、瓜瓜豆豆之类,炎黄子孙喜欢吃的,用地不多但要劳力密集。价格是升了,但还不算卖得起钱。我重视蔬菜的价格,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可以单看蔬菜价格的稳定变动(与风雨无关的变动),就知道中国农民的收入变动,大约的,很可靠。

长远一点看,牧业产品是要进口的,棉花也要,而最需要的是谷类了。后者,抢着供应的国家多得很。我不懂政治,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不学香港,让商人处理农产品进口。年多前上海两次缺米,我敢跟任何人打赌,商人自由处理进口这短缺不会出现。

在读者反响很大的一连三期的《扶贫何价?》中(见《还敛集》),我指出扶贫有中性、负性与正性之分。负性为祸,正性为善。前者是指社会的扶贫成本高于贫者得到的利益,后者却相反。我们可以用同一角度来衡量协助中国农民的取向。保护或补贴农业肯定是负性的,社会成本远高于农民得到的利益。罄竹难书,只看日本与韩国的经验就足够。

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北京公布,今后五年中国将会增加农村教育经费二千一百八十二亿,是很大的数字。虽然我历来反对补贴教育,但中国的农村子弟是另一回事了。一般而言,人穷永远是因为知识低。除非主事的众君子胡作非为,补贴农民教育一定是正性的,处理得好,正性的社会效益会很高。这与补贴农业的大负性有天渊之别,一正一负,取舍没有困难吧。再大的农村教育经费我们也不容易反对。

补贴农业教育办得好,办得非常好,中国就真的是来一个农业革命了。不是鼓励农民留于农业,而是知识的增加会鼓励他们转到工商业去。美国的农民子弟一般有大学教育,没有几个留于农业,要靠墨西哥的「非法」农工耕耘收成。因为农地的性质与供应量很不相同,中国不会走美国的路。如果中国的原料与农产品从目前的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三点一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要算进无可避免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兼职的化作全职算)下降至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中国的经济改革有大成,而我认为处理得当,这目的不苛求。遍走神州,我的感受是农民兼职工商的很多。若如是,教育经费处理得当,再加二十年就差不多了。

有两个大问题。其一众所周知,政府任何补贴,混水摸鱼或上下其手的行为不容易避免。北京要不是派出几个像薄熙来那样的人马主理,就应该考虑委托私营或民营的慈善机构从事。民营本身出一元,政府补贴一元,五五分账,经费自动提升一倍。如果民营的挂羊头,卖狗肉,上下其手,或像诸葛孔明说的作奸犯科,杀头算了。

其二更头痛,那是教育要怎样教才对。我对一般教育专家的观点绝不苟同。三十年前,有七八位在香港没有大学收容的学生跑到美国拜我为师,只教几句——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句——他们就读得出人头地,今天一位享誉国际,其它皆职业专材。这几句话可见于拙作《不是专家谈教育》,更全面的可见于结集《五常谈教育》,曾经传诵一时的。

行行有状元,只是教育状元往往学而无术,假多于真,难以鉴定。这是困难,加上北京到今天还不肯放弃那些令青年脑子僵化的思想教育,我们只好拭目以待了。


政府补贴农植,农产品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

作 者:张五常

日 期:2004年8月3日


朋友,你是经济学博士吗?让我出一条浅试题考你一下吧。题目是:如果政府补贴(subsidize)农植,农产品之价会上升还是下降呢?所有课本或理论分析都说农产品之价会下降。你当然知道这个答案,知道是本科一年级第六个星期教到的。但你会想,张五常是个怪人,思想无奇不有,必有怪招伏着,那就答农产品之价会上升吧。你敢赌一手吗?理论逻辑何在?

不久前北京开始补贴农植,而市场农产品之价竟然明显地上升了。这个怪现象把我难倒了一个小时,而我要多加一个小时才搞通其它细节。要我花两个小时才能找到满意答案的经济试题不多。不肤浅,也使自己感到宝刀未老。让我从思想过程说说吧。

破案的提点,是北京补贴农植只补贴种小麦与玉米,以种植的土地面积算。开头我很蠢,要到一个小时后才想到政府补贴小麦与玉米,不少农地的使用会转到小麦与玉米这两方面去,从而使种植其它产品的土地减少了,所以其它产品的价格会上升。多加两分钟,我推出在均衡点上,调整了不同农产品有不同的耕耘成本后,其它农产品的市价净回报,会与小麦及玉米的市价净回报加政府的补贴相等。这均衡分析不是本科生的第一科,而是第二科。

困难是第三科,跳到博士后的学问,我要多想一个小时。耕耘土地减少的农产品的价格会上升,但受到补贴的小麦与玉米的价格理应下降。这带来两个问题。其一是一升一降,农产品物价的整体应该是上升还是下降了?其二是在上述的不可能错的均衡点上,小麦、玉米及其它农产品的物价是怎样决定的?如果小麦与玉米之价下降很多,那么加上政府补贴,净回报可能上升很少,其它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于是微不足道,不会有今天见到的明显上升。

多想一个小时的答案,是这些年中国进口小麦与玉米,而今天补贴种植后还要进口。这样,小麦与玉米的市价是进口的国际价,不会因为补贴种植而下降。于是,均衡点说,其它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以每亩的净收入算,会等于小麦与玉米的政府每亩补贴。

这是经济学。这门学问不湛深,但从事的人思考时要懂得转弯,要有弹性地从不同角度多方考虑。有时要拜我为师,用上我发明的推到尽头的夸张幻想:如果政府补贴一千万元种植一亩小麦或玉米,不准其它农产品进口,那么除了小麦与玉米,神州大地的老百姓不会有其它可餐之物,其价格为何计算机也算不出来!

政府补贴可以为祸,众所周知。这篇文章提出了一项前人没有说过的祸害:物价可以因为补贴而不减反加。不是怪论,是逻辑井然的。

说过多次,因为重要这里要再说。中国的发展要以工商业为重,但农民生活的改进非常重要。一石二鸟的办法,是鼓励农民转到工商业去。美国地多人少,农民只占百分之七的人口,自供后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中国的农民是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以补贴而鼓励他们留于农业,尽补所有,中国也不会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一家四口的小康农户,需要拥有的一级农地大约是中国的三百亩。中国的农地分配,以个人算微不足道,不转移工商业的有利阵地,农民的小康遥遥无期也。


句读经济解释
推广张五常经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