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当前治疗:临床医生的观点

文摘   2024-11-01 00:03   美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变化多端,导致患者治疗难以标准化。本文旨在综述当前用于治疗SLE的药物和已显示出治疗效果的药物。通过PubMed/MEDLINE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相关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的治疗选择、新的生物疗法,以及生物药物与标准免疫抑制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治疗。我们特别强调了“目标导向治疗(treat-to-target)”策略的重要性,旨在减少或停用糖皮质激素(GCs)的使用。对GCs的使用进行优化能够改善安全性,减少长期并发症的风险。随着生物靶向治疗的出现,以及低分子量化合物(如激酶抑制剂)的应用,SLE治疗取得了进展,并促使FDA批准了贝利木单抗和阿尼夫鲁单抗用于SLE治疗。这些进展在2019年和2021年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推荐的指南中得到了反映。然而,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需要不断整合,以优化患者预后。


引言

SLE是一种多器官累及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情难以预测且涉及多个器官,给医生的治疗带来挑战。几十年的治疗经验加深了对抗疟药和GCs作用机制及疗效的理解。GCs能够迅速缓解疾病恶化,长期作为SLE治疗的基础药物,但高剂量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近年来,通过优化治疗策略,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的管理,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下降。其他需要管理的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终末期肾病(ESRD)、脂代谢异常、糖尿病、骨质疏松、白内障和慢性疲劳等。

  1. 抗疟药

抗疟药在SLE的基础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机制减少疾病活动。

  • 氯喹(CQ)和羟氯喹(HCQ):通过抑制溶酶体活性和自噬,减少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从而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6、TNF-α)。HCQ还通过减少T细胞增殖和调节B细胞功能来减少炎症反应,特别是在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时(800-1000 ng/mL),能够显著降低SLE复发风险。

  • 奎宁(Quinacrine):主要用于皮肤狼疮。通过减少TNF-α和INF-α的产生,奎宁在改善SLE患者的皮肤病变上具有独特优势,并且不会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


2. 糖皮质激素(GCs)

GCs是SLE急性期的主要治疗药物,能够迅速抑制炎症,但其长期使用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 作用机制:GCs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途径发挥作用。基因组途径中,GC进入细胞并结合细胞质受体(GR),然后转运到细胞核,促进抗炎基因的表达。非基因组途径中,GC与GR的结合会迅速抑制炎症介质(如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常用药物包括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它们可以在数小时内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 泼尼松(Prednisone):常用于急性恶化期。高剂量使用虽然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器官损伤,如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


3. 非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抑制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

  •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YC):通过抑制DNA合成来抑制B细胞和T细胞增殖,主要用于严重SLE(如LN、NPSLE)。低剂量和高剂量的不同方案为患者提供了不同的安全性和疗效选择。

  •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该药物在肝脏中代谢为活性成分,并抑制鸟苷酸的生成,主要作用于T细胞和B细胞。MMF在诱导和维持缓解中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少。

  •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抑制DNA复制,特别适合怀孕和哺乳期患者。该药通过干扰嘌呤合成抑制B细胞和T细胞活性,适合中度至重度SLE维持治疗。

  •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来减少DNA合成,特别适用于SLE的关节、皮肤和浆膜受累。


4.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来间接影响B细胞。

  • 环孢素A(CsA):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阻止T细胞活化,适合用于LN等严重的SLE患者。

  • 沃克洛司他(Voclosporin):一种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结合MMF可显著改善活跃的LN患者,其作用机制与CsA相似,但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 他克莫司(Tacrolimus):用于伴有大量蛋白尿的LN,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来减少肾脏损伤。


5.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主要靶向B细胞和I型干扰素(INF-α)通路,以减少SLE的系统性炎症。

  • 贝利木单抗(Belimumab):一种抗B细胞活化因子(BlyS)的单克隆抗体,减少B细胞存活并降低自体抗体生成。适用于中重度SLE和LN。

  • 阿尼夫鲁单抗(Anifrolumab):靶向I型干扰素受体,抑制由I型INF激活的信号通路。适用于中重度SLE,具有一定的GCs节约效果。

  •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靶向CD20抗原以耗竭B细胞,用于难治性LN和NPSLE,虽然没有获得SLE适应症的批准,但在临床上常用于此类难治性病例。


6. 小分子靶向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如JAK抑制剂和BTK抑制剂,通过干预细胞内信号通路直接减少炎症反应。

  • 巴瑞替尼(Baricitinib):JAK1和JAK2抑制剂,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减少关节和皮肤炎症。对皮肤和关节受累的SLE患者显示出良好效果。

  • 去卡维替尼(Deucravacitinib):一种选择性TYK2抑制剂,通过抑制IL-23和IL-12通路,特别适合炎症性SLE的进一步研究。

  • 菲诺布替尼(Fenobrutinib):一种BTK抑制剂,通过抑制B细胞活化和抗体生成,适合中度至重度SLE的患者,正在研究中。


药物类别药物名称主要适应症推荐剂量不良反应
抗疟药氯喹(CQ)全身SLE,基础治疗≤5 mg/kg体重,口服视网膜病变、心肌病

羟氯喹(HCQ)全身SLE,基础治疗血浓度800-1000 ng/mL视网膜病变、心肌病

奎宁(Quinacrine)皮肤SLE根据情况调整,口服无视网膜病变风险
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全身SLE,急性期快速控制脉冲剂量125-500 mg/天,静脉注射白内障、骨质疏松、心血管风险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急性发作高效剂量,视情况调整同上

泼尼松(Prednisone)急性期治疗1 mg/kg/天,不推荐长期使用感染、代谢异常
非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C)严重器官累及,如LN、NPSLE低剂量:500 mg双周一次,共四次
高剂量:0.75–1.0 g/m² 每月一次,共六次
膀胱毒性、恶性肿瘤风险、卵巢早衰

吗替麦考酚酯(MMF)LN诱导和维持治疗2.0–3.0 g每日,口服消化道症状、血液毒性、致畸风险

硫唑嘌呤(AZA)中至重度SLE维持治疗1.0–5.0 mg/kg每日
孕期≤2.0 mg/kg每日
肝毒性、血液毒性、皮肤症状

甲氨蝶呤(MTX)关节、皮肤和浆膜受累7.5–25 mg/周,口服或皮下注射肝毒性、血液毒性、致畸性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CsA)LN,皮肤和血液系统受累3.0–5.0 mg/kg每日,口服肾毒性、高血压、代谢异常

沃克洛司他(Voclosporin)LN(与MMF联合)23.7 mg,每日两次,口服高血压、肾毒性、严重感染

他克莫司(Tacrolimus)严重LN0.2–0.3 mg/kg每日,口服心肌病、肾毒性
生物制剂贝利木单抗(Belimumab)中重度SLE,LN静脉注射:10 mg/kg第0、14、28天,每28天注射一次
皮下注射:200 mg/周
抑郁、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阿尼夫鲁单抗(Anifrolumab)中重度SLE300 mg,每4周静脉注射感染(如带状疱疹)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难治性LN、NPSLE500–1000 mg静脉注射,第0和14天,6个月后重复感染、PML
JAK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关节和皮肤表现的SLE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增加

去卡维替尼(Deucravacitinib)活跃性SLE(需进一步研究)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增加
抗CD20抗体奥瑞单抗(Ocrelizumab)难治性SLE(研究中)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免疫反应

奥比妥珠单抗(Obinutuzumab)难治性SLE(研究中)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免疫反应

阿法木单抗(Ofatumumab)难治性SLE(研究中)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免疫反应
BTK抑制剂菲诺布替尼(Fenobrutinib)中重度SLE(研究中)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肝毒性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难治性SLE(研究中)视情况剂量调整感染风险、外周神经病


结论和未来展望
由于SLE的病理复杂性及临床表现的异质性,为所有患者制定标准化治疗方案具有挑战性。通过免疫学特征分析和转录组分析进行精准治疗,能够帮助识别患者的免疫表型和基因特征,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筛选新的治疗靶点和SLE预后生物标志物,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原文链接: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261264/


刘松 中美肾内知识分享
本公众号主要用于分享普通肾内, 肾移植内科和内科其他专业的诊疗知识和前沿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