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第 3 期
阅读史视野下的宋代士人与读书
——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除了形成文学作品的意义,阅读文本往往也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转换,读书诗就是此类典范,但一般论者往往忽视其史料价值。北宋承五代之乱,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为了重建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因而也产生一股自我理性反省的时代思潮。这一时期,由于科举规模与内容的扩大、书籍出版的技术革新,加之“诗从书中来”的风气渐盛,读书诗由此兴起。在阅读史的视野下,尝试通过对黄庭坚及其读书诗的研究,借以探察宋代士人关于阅读的各类活动,并兼而论述读书诗的史料价值及其意义。
【关键词】阅读史;读书诗;黄庭坚;宋代;士人
【作者】王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明清时期山志的阅读文化
【摘要】书籍是为了阅读而产生的,书籍的意义是靠阅读来实现的。要真正了解方志的价值和影响,须从阅读史的角度去考察。山志绝大部分编修于明清时期,全面、详细、系统地记载了全国各地山岳及周边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山志的阅读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书籍物质形态,如纸墨、存亡残缺、书板保存;官方图书政策,如禁毁、删改;读者自身思想观念,如理学观念、宗教信仰。文士常以山志为旅行指南和卧游读物,阅读重点是山志中描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学术批评是学者阅读体验的理论升华,指陈志书价值、义例与文辞之优劣,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关键词】山志;阅读;宗教史迹;行旅;卧游
【作者】安大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史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当代作家自述中的阅读
生态、书目及其文学演绎
【摘要】诸类中国当代作家自述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私人与公共空间中的阅读生态,通过家中旧藏、图书馆借阅、私人借阅、地下流转等渠道,北岛、梁晓声、残雪、叶兆言等作家获得了世界观形塑及精神滋养。其阅读书目可大致分为主流与潜流两类,前者以“马恩列斯毛”著作、革命回忆录、红色经典为主,后者则包括旧版古典作品、解放前出版小说等。伴随着政治运动,二者存在交换与流动现象。步入新时期,作家阅读书目渐趋多元,在《梦的解析》等热门书籍上呈现一定共性。另外,作家阅读对个体精神气质生成、文学启蒙产生深刻影响,其后期创作便可视作阅读史的文学演绎。
【关键词】当代作家自述;阅读史;阅读生态;书目;文学接受与演绎
【作者】史婷婷,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陈雪涵,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场域”视域下邹韬奋的
社会交往活动研究
【摘要】对文化名人进行研究时,发掘分析其社会交往活动,对理解其思想发展及所取得的成就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场域”、社会资本等视角,重点考察了邹韬奋的社会交往活动,即邹韬奋与胡适、鲁迅等著名文化人的交往,邹韬奋与救国会“七君子”中其他人物在特殊场域中的交往,邹韬奋与胡愈之等进步知识分子的交往,邹韬奋与一般读者的交往等,旨在于历史语境和社会网络中更好地理解和评价邹韬奋的人格思想发展脉络及其文化成就。
【关键词】“场域”;邹韬奋;社会交往;活动
【作者】孟晖,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与时偕行:民国时期生活书店的
功能演进与历史贡献
【摘要】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书店自成立起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从一个进步出版机关到宣传革命文化的政治堡垒,再从党的宣传机构到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它在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传播赋能的重要作用。生活书店为我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与时偕行”的时代特质,为后人留下了珍贵文献与精神财富。
【关键词】生活书店;进步书店;中国共产党;功能演进
【作者】熊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邵娅婷,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博物学杂志》与近代生物学知识的传播
【摘要】1914年,由中华博物研究会于上海创办的《博物学杂志》是我国最早的生物学期刊之一。《博物学杂志》以“调查全国物产及其区系,研究学术,交换智识,改良教科,促进实业”为宗旨。它通过刊登大量有关生物学的研究文章、改良生物学教材、规范生物学名词等,传播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推动了中国近代博物学向近代生物学的转变,促进了我国近代生物学以及近代生物学期刊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学杂志》;近代生物学;博物学
【作者】张潞,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刊阅读与出版企业文化的建构
——以《中华书局月报》为考察中心
【作者】1917年中华书局爆发“民六危机”,书局的发展陷入停滞,后经各方努力,成功渡过危机,并迎来新生。在此期间,中华书局创办过一份企业内刊——《中华书局月报》。若从阅读史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生活史、制度史等研究方法,对《中华书局月报》这份新史料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这份刊物对于中华书局建构现代企业文化和顺利渡过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员工的报刊阅读作为一种主体实践,更是近代出版企业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真正力量。
【关键词】《中华书局月报》;阅读史;阅读世界;企业内刊
【作者】潘梓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凌一,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从抄配、借校到石印:
徐乃昌刊印《说文解字韵谱》考
【摘要】徐乃昌1925年自来青阁购得元种善堂本《说文解字韵谱》后,拟覆刻出版。徐乃昌请范兆经据《函海》本、李显本抄补缺叶缺字,又先后拟请黄侃、刘葆儒撰写校记,惜校记未能完成。最终,徐乃昌以自藏本《韵谱》为主要底本,又借瞿启甲所藏同版但较为晚印之《韵谱》配补缺叶,于1927年交鸿宝斋石印出版。徐乃昌的书籍出版,在《说文解字韵谱》之后,逐渐从雕版转向石印。梳理徐乃昌刊印《韵谱》的前后始末,也有助于推进对20世纪20年代沪上古籍出版情况的认识。
【关键词】徐乃昌;《说文解字韵谱》;石印;出版
【作者】董婧宸,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副教授
孙毓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孙毓修(1871—1923)字星如,一字恂如(恂儒),号留庵,自署小绿天主人,笔名绿天翁、东吴旧孙等,江苏无锡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文化界的著名编辑出版家和文献学者,他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主持编译了众多儿童文学作品,并在古籍文献整理及图书馆学发展上有诸多贡献,在中国印刷史研究方面也有开先河之功。目前学界对孙毓修的研究讨论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关注孙毓修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通过分析孙毓修编译的儿童文学作品解读其儿童文学观和文学编译理念;第二是注重孙毓修的古籍整理工作,重新出版他的文献学著述,探讨其版本目录学成就及思想,对其印刷史研究成果也有所关注;第三是聚焦于孙毓修对图书馆学的贡献,归纳他主持涵芬楼期间的管理实践和理论成果。本文旨在总结和评述国内学界的孙毓修研究现状,梳理其著述整理出版和重刊情况,为拓展和深化孙毓修的相关提供参考。本文认为,孙毓修研究还应进一步发掘史料,扩宽视野,借鉴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尤其是要注重从数字人文背景下加强其阅读史、心态史、生活史、知识社会史、知识分子史、精神分析、中外文学交流史等多角度的研究。
【关键词】孙毓修;儿童文学;编译思想;版本目录学;图书馆学;印刷史
【作者】范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秦雅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一会一杂志”与陕西长篇小说的发展
【摘要】以“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为发端,在陕西老中青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的共同努力之下,陕西长篇小说打破“零作品”的冰封状态并后劲十足,先后推出《平凡的世界》和《浮躁》两部重量级作品;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延河》杂志及其同人的帮助。《延河》从一开始就承担起培养文学新人的重担,在新时期不仅推出陕西“五虎上将”,更推动新时期陕西作家群尤其是书写长篇小说作家队伍的崛起;陈忠实与《延河》的渊源不仅在于《延河》为《白鹿原》做了文学铺垫,更在于《延河》编辑李星对陈忠实的帮助与激励。
【关键词】“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长篇小说;《延河》;陈忠实
【作者】刘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中华书局《中华教育界》创刊时间论
【摘要】《中华教育界》是中华书局史上的第一种杂志。围绕该教育杂志之创刊时间,在中华书局史讲述、中国出版史回顾、中国教育史研究中,主要可见1912年1月25日和1912年3月25日两种记录。基于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等多种创刊号的查证、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活动史的梳理、杂志首卷所载文章与广告信息的疏通,可证《中华教育界》的创刊时间为1912年1月25日。
【关键词】陆费逵;舒新城;中华书局;《中华教育界》;《教育杂志》
【作者】刘长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
金灿然中学时期经历述略
【摘要】金灿然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新见史料,对金灿然在初中学习时期因组织和领导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而被捕,在高中学习时期与教师中进步人士交往等史实进行钩沉,以见金灿然中学时代的成长经历对其人生道路选择和共产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金灿然;出版家;中华书局;中学时期;出版史
【作者】王贵彬,中华书局编辑
从会议记录看生活书店的民主管理
——一个“非常事件”的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一桩“集体怠工”的非常事件引发的领导层与职工之间的不同立场与不同解决方式,展现了生活书店制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最终尘埃落定,有助于后人走近邹韬奋等一代知识分子,也对当今的出版管理、经营和决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书店;邹韬奋;《生活书店会议记录》;民主管理;出版
【作者】毛真好,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编研部副主任
剪贴的技艺
——评中华书局版《中国雕板源流考汇刊》
【摘要】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一书,是讨论版刻印书诸方面的简明印刷史著述。虽然今人对该书的体系及资料完备程度颇有微词,但它在中国雕版印刷史研究上的开创之功毋庸置疑。今人对印刷史各方面的讨论,仍不出其所列之大纲,只是在史料与实物上取得新的突破。中华书局版《中国雕板源流考汇刊》,是不同版本《中国雕板源流考》的汇编整理之作,其价值是挖掘了该书的稿本与连载本,让原本孤立、平面的《中国雕板源流考》一书,本身就成了书籍流变的考察对象。不过在三种不同版本的产生时间及编排前后的问题上,笔者与整理者有不同的看法。此外作为整理本,少量校勘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并提出,以就教方家。
【关键词】孙毓修;雕版印刷;书评
【作者】韩超,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
邮发代号|80-142
季刊丨58元
电话|010-63458238
投稿邮箱丨chubanshi@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