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水流去:夏衍日记

文摘   2024-06-28 08:11   北京  
作者:夏衍著 沈宁、沈旦华编发布
32开丨精装丨220 千字丨42元
书号:9787101111811


编辑推荐:

夏衍日记的单行本

夏衍活了95岁,见证了20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自身也经历了文革的打击,落下残疾。在他的日记中,处处可见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反思;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反省,是20世纪新中国政治和文化建设者的自我总结,从中也可见老一辈作家、文化工作者的朴实、平和的优秀品质。

了解夏衍一生和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夏衍是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同时在外交、统战、秘密工作和文化领导工作诸多领域也有杰出的成就。夏衍的一生见证了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中国20世纪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夏衍的日记是了解夏衍一生的创作、工作、交游、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内容介绍:

《岁月如水流去:夏衍日记》是夏衍自述文字系列之一。收录夏衍各时期日记,有《日本日记》、《新加坡日记》、《北行日记》、《赴京日记》、《苏行杂记》、《旅德杂记》、《“四清”日记 》、《1967年初春笔记 》、《“文革”日记 》等,时间从1925年开始至1969 年止,涉及夏衍留学日本、参加开国大典、访问苏德以及到山西介休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在大红门卫戍区某联队和交通干校接受“文革”专案组调查时等方面经历,是了解夏衍一生和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夏衍、蔡淑馨夫妇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工人运动和革命文化翻译工作,曾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任党领导的电影小组组长,主编《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等进步报纸;抗战胜利后赴新加坡接触东南亚文化界人士,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外交部亚洲司首任司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文革”期间受尽折磨,1977年平反后恢复工作,历任政协常委、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

目录:

出版说明
日本日记
新加坡日记
北行日记
赴京日记
苏行杂记
旅德杂记
“四清”日记
1967年初春笔记
“文革”日记
附录 我的家史


精彩书摘:


日本日记(1925年)

夏衍在1920年秋以公费留学生身份东渡日本。1921年2月,考入位于北九州户畑町的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学习。1926年3月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是年4月,又免试入九州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科学习,直到1927年4月奉命回国。夏衍在日本学习和从事革命工作6年有余。本辑所选的日本日记,始于1925年1月1日,末于1925年12月27日,除了8月2日至9月7日在国内探亲外,基本属于作者在日本期间所写日记,故名为:日本日记。

1925年2月27日

世上一切皆有饱和律支配。感觉,情操皆有限度。超过此限度,或是消失,或是曲线向下。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我以为也是因为鼻腔的灵敏度饱和的缘故。

啊,恋爱哟!献给我的爱人的热情哟!永远不要饱和,让它直接地无穷无尽地表现吧!

1925年4月14日

我这个人自然有很多缺点,自然有偏见,难以虚以待人。然而,我一直这样认为:我是一个理性相当发达的人。支配自己的一切的是理性和热情。但是,我认为热情决不会与理性发生冲突。因为我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冲突。我总是在自己认为“好”、“然”的时候,才倾注热情,拼溅心血而战斗,并为此献出生命。

我虽不厌恶修养本身,却恐惧流弊。我等享受最大的物质文明的恩惠,却依然想保持原人之本性。尽管有法律之习惯、群众之黄金,但不能剥夺我等之“童心”,即原始人之赤裸裸的态度。我以为,唯具有此童心之人,才能恋,才能爱,才能创作。

伪善乃人类之大敌,难道它不正是世纪一切争斗之原因吗?

因为伪善,人崇尚妥协。然而,破坏妥协比达成妥协更是深刻残酷之争斗。

人们想逃避大争斗的深仇大恨!

人们希望恋爱、热情、公正、忠诚!

打破妥协,讨伐伪善!以温暖的原人之胸怀对待社会 !

北行日记(1949年)

1947年8月,夏衍被新加坡当局“礼送出境”,抵达香港继续从事统战工作,直到1949年4月被中央调回北平,准备接管上海事宜。1949年5月27日,夏衍随军抵达上海,负责文化新闻和外事工作。9月,赴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14日,回到上海。本辑从1949年9月5日夏衍离开上海开始,到10月14日返回上海为止,因此命名为“北行日记”。其中包含了夏衍参加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及出席开国大典的活动记录和部分会议笔记。

9月30日 星期五 晴

上午小组会,初步通过政府及全国委员会名单。

下午2 时半最后一次大会。

今天会议进展顺利,选出了全国委员会及政府委员,在选举后,大会全体到天安门广场举行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重回大会后发表选举结果。

毛主席朗诵“永垂不朽”碑文时的感慨。

选举票,有七人在名单外选周恩来为副主席。

10月1日 星期六 晨雨,后云转晴

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等,红军歌舞团同来。我拍了照。

下午2 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得来的。想起了郑汉先和庞大恩。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

休息室中,恩来同志对我和丁玲说:“你们得描写这个场面。”但不约而同的回答:“语言太不够,太无力了。”后,他约刘晓和我谈了今后转外交部工作的问题。阅兵和游行到10时后才毕。

(统筹:启正;编辑:平安)


中国出版史研究
立足中国出版史的理论研究和珍稀出版史料的发掘整理,以中国史上重要的出版人物(包括机构)、事件和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求真务实、以史为鉴为指导方针,探索中国出版发展规律,汲取历史出版经验,保存中国出版重要史料,为促进中国出版、繁荣出版文化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