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普及给予了高度重视,一系列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相继启动。1956年版《楚辞选》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楚辞编注的代表性选本,凭借优良且高效的策划组稿、编辑审稿、装帧版面设计、读者反馈与修订,拓展大众学术出版市场。本文通过对出版档案资料及新中国出版环境的调研,发掘《楚辞选》专业编辑团队的形成历史,分析编注者成员的组织分工与专业合作方式,探讨新中国初期古籍出版大众传播的学术品格及其实践意义。
关
新中国出版;楚辞研究;古籍编辑;大众传播
作
吴昉,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周乐,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出版与传播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刊发于《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2期。
文章目录
一、《楚辞选》时代背景与出版基础
二、《楚辞选》与上海古籍专业出版发展
三、《楚辞选》的编辑与出版过程
四、 结语
古籍出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传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同时也是古典学术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对古代文献遗产的保护与普及工作,陆续启动了一系列古籍整理和出版工程,通过系统整理与编辑出版,传承中华古典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是楚辞和屈原研究的活跃时期,1953年世界和平大会将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作为推广对象,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多场纪念屈原逝世2230年的文化活动,将传播与普及楚辞作品的社会期待提升到新的高度。1956年,由陆侃如、高亨、黄孝纾选注的《楚辞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代表性选本,其编辑整理与出版工作为古籍出版大众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文献基础。
01
《楚辞选》时代背景与出版基础
02
《楚辞选》与上海古籍专业出版发展
03
《楚辞选》的编辑与出版过程
04
结 语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2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吴昉,周乐. 新中国古籍出版与文化普及——以1956年版《楚辞选》为例[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2):25-37.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朋友错过推送
欢迎星标🌟“中国出版史研究”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
邮发代号|80-142
季刊丨58元
电话|010-63458238
投稿邮箱丨chubanshi@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