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1933年5月,中华书局发起的“英语八五运动”受到著名英语教学专家林语堂的嘲讽和中国世界语者充满民族主义意识的激烈批评,从而引发了一场出版史上的公共危机。本文依据危机管理的经典理论,讨论中华书局化解这场公共危机的方式及其过程,即由初期的针锋相对,转而采取“去政治化”的策略,凸显“基本英语”语言交流的“工具”特性,既维护中华书局“在商言商”的立场,亦消解了批评者的批评指向。相关的出版数据也表明,中华书局借助双方论争的公共效应,加大营销力度,取得了显著的出版实效,成为这场公共危机的最大赢家。
关
中华书局;危机管理;英语八五运动;去政治化
作
尤小立,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刊发于《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2期。
文章目录
一、“英语八五运动”宣传引发的公共危机
二、编辑个人因素对危机处理的影响
三、中华书局危机策略的“语言工具”转向
四、“基本英语”相关图书的借势营销
五、“基本英语”相关图书的销售实绩
在中华书局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几次比较大的危机,其中以1917年“民六危机”最为严重,几成灭顶之灾;1930年出版《武昌革命真史》和1934年出版《闲话扬州》引起的危机也不算小。其实,1934年5月,为推广“基本英语”而发起的“英语八五运动”也引发了一场可能影响其社会声誉和出版事业的公共危机。
01
“英语八五运动”
宣传引发的公共危机
02
编辑个人因素对
危机处理的影响
03
中华书局危机策略
的“语言工具”转向
04
“基本英语”
相关图书的借势营销
05
“基本英语”
相关图书的销售实绩
相关阅读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朋友错过推送
欢迎星标🌟“中国出版史研究”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
邮发代号|80-142
季刊丨58元
电话|010-63458238
投稿邮箱丨chubanshi@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