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共和国成立伊始,新的出版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私营出版业亦未被全盘纳入一体化的轨范。此时的文学译介与出版相应处于混杂状态。私营出版业所构筑起的世界文学景观呈现出苏联文学译介渐趋凸出、膨胀的衍变。其译介与出版,既带有抢译乱译等消费导向,又具有注目于通俗本、儿童读物的大众化取向。个人主义的翻译观遭到消解,文学译介转渡为采取集体翻译和作为政治任务的“当代”形态。译家、出版家的动机、策略各有不同,京、沪等地亦展演出各异的译场空间。
关
文学译介;私营出版社;当代文学;京沪
作
操乐鹏,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刊发于《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2期。
文章目录
一、从“世界”到“苏联”:译丛中的世界文学图景
二、公心与私意:译家、私营出版家的动机与策略
三、翻译整风中的私营出版业及文学译介
四、京沪之间:私营出版社的聚散与文学翻译的“当代”进程
五、结语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文学译介活动内在于新中国出版体制的调整与重构。共和国成立伊始,新的出版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私营出版业亦未被全盘纳入一体化的轨范。此时的文学译介与出版相应处于混杂的状态。本文以出版格局之变迁为切入口,试图避开当代文学一体化的叙述模式,以打开历史的褶皱,探析当代文学翻译与出版制度的互为牵制及交织,通过辑录大东书局、文化工作社、泥土社、潮锋出版社、正风出版社、上海出版公司、春明书店、国际文化服务社等私营出版社于1949—1956年私营出版业尚存期间的文学译介出版书目,展开如下探勘:其一,私营出版社所构筑起的世界文学景观及其衍变,并着重追索苏联文学译介渐趋凸出、膨胀的进程;其二,以施蛰存、蒋路、丰子恺等译家和出版人的译介出版活动为例,探析知识分子心态与动机的诸面向;其三,厘清共和国初期的翻译控制、出版政策及译介方式,展演文学译介在京、沪间各异的译场空间,继而在私营出版业起伏聚散的历史行旅中,揭橥文学翻译与出版由民国至共和国的转轨及走向
01
从“世界”到“苏联”:
译丛中的世界文学图景
02
公心与私意:译家、
私营出版家的动机与策略
03
翻译整风中的私营出版业及文学译介
04
京沪之间:私营出版社的
聚散与文学翻译的“当代”进程
05
结 语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朋友错过推送
欢迎星标🌟“中国出版史研究”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
邮发代号|80-142
季刊丨58元
电话|010-63458238
投稿邮箱丨chubanshi@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