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画 / 莉香
早上好~今天是小寒。
虽然带了个小字,让人觉得轻柔。但是在古人看来:小寒胜大寒,却是深冬里最寒冷的时节。
从小寒开始,每到周末,早上起床就总想多赖上一会儿,想着“冬日宜懒”。
看着窗外的寒气冻掉最后一片树叶的时候,家里的梅花正幽幽的散着香气,其实冬天也有另一种灿烂啊。
想起吴藕汀先生讲的:“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虽不像春光到来时,满枝头都争相着开放。但是在上下一白的冬天,点上一笔热烈的红色,也足够让人惊艳了。
小寒到大寒这半个月,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从五运六气上看,终之气的客气是太阴湿土,也就是说,这个深冬,不仅寒冷,而且还裹挟着湿气,两个最大的阴邪撞在一起,冷意会变得更加刺骨。
不过,小寒天越寒,藏在我们体内深处的阴寒就越容易发出来。
因为其它时候,阳气都是有“余力”的,能分出一部分力量压制、清理体内阴寒,所以我们很难察觉体内是否有阴寒存在。
但这种压制,会让阴寒一直留在体内,潜藏的阴寒也会一年比一年茁壮,对阳气来说其实是个麻烦事。
可是到了小寒的时候,为了让我们身子保持温暖,阳气会优先抵御外界的寒邪,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体内阴寒,反而可以让它主动冒出来。
尤其是那些体寒的朋友,这段时间,不舒服的感觉会放大,咳嗽变多了,痰也多了,身体会有些许浮肿,有的时候上半身是暖的,下半身却还是凉的,待在暖气屋里也没什么变化……
不过,这其实是好事呀,阴寒既然可以发出来,也说明它是最容易被清理的时候。
所以,在我看来,调理体寒体质的最好时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三伏,一个就是现在的小寒天。
但它们驱寒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三伏的时候,天地间的阳气最为旺盛,可以借天力把体内的阴寒顶出去。
而小寒,阴寒已经自发的冒出来了,只要稍微吃一点温补的食物,给阳气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就能轻松地将寒气连根拔起。
今年冬天,一直到冬至的时候,我都告诉大家先不要急着吃羊肉。羊肉是温补的,只有吃对了时间才能真正补到身体,而不是补成火气。
但,从小寒开始,天气正式进入最冷的时候,若是能煲一锅暖暖的羊肉汤下肚,可以帮助阳气更好地清理阴寒。
羊肉汤的方子很多,这一次我想和大家推荐的是《山家清供》里的金玉羹,主要的食材就是山药、板栗、羊肉。
喝完之后,连手心、脚心都会像放在烤火炉面前一样,舒服的让人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羊肉,入的是肾经,又性温,最补的就是肾阳。
它的味道鲜美,苏轼赞美它时说“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炖烂的羊肉汤味道醇厚,是古人冬日最好的暖身汤羹。
在这个羹汤里,将色黄似金的板栗捣烂,和色白如玉的山药一同放进去继续熬煮,便构成了“金玉”二字。
板栗之所以被孙思邈叫作“肾之果”,是因为它很懂得「固藏」这件事。
①藏👉在树上时,被一个绿色的刺壳牢牢裹住,采剥时,也需要特别小心,不然就会被扎伤。
那些一到冬天就腰膝酸软的朋友,每天就可以嚼几颗生的板栗,把肾气养起来。
②固👉如果是吃生的板栗,第一口总是需要用力一些,嚼在嘴里是一连串的嘎嘣声。
担心日常肾精的流失,或是补进去的阳气守不住,日常可以把板栗当作零食来吃,能够止损补漏。
并且它的那股甘甜味,最厚肠胃,搭上它“固守”的本事,也能起到缓解腹泻、肚子疼的作用。
山药这位老朋友,是我们很喜欢和大家推荐的食物。因为它平和,人人都能吃,也因为它全能,能一口气把脾、肺、肾都给补到。
搭在这个汤羹里,还因为它有滋阴的力道,一来可以避免羊肉的热性伤到体内阴津,另一方面也能温和的滋养肾水,有助于肾阳的萌发。
但,山药和板栗的淀粉含量都很高,吃多了容易滞气,所以最好是再加一片行气的陈皮进去,把汤羹的养力顺畅地送到身体各处。
它的做法
步骤:
1、羊肉洗净切小块,与姜片一起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
2、羊肉入锅,加适量水和葱、姜、陈皮,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
3、山药和栗子去皮,栗子捣烂,放入羊肉汤,大火烧开再炖20分钟即可出锅;
4、出锅前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食盐 。
一到冬天,我觉得能比按摩还放松的活动,就是睡前泡泡脚了。
脚底暖起来后,上半身的血脉似乎也马上通了,能感觉到一股暖流转了起来,很惬意~
如果你有用泡脚液的习惯,在小寒,我更推荐你用温胆汤来泡,它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脾胃的湿气。
这样,中焦通了之后,在给体内补阳气的时候,能保证补进来的阳气,顺利的下到肾里,以及流动到全身。
配方也准备好啦,大家可以熬煮后,用它的药液来泡泡脚,很放松👇
泡脚方,一周使用1次就好。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清水来泡。配合上面的食疗方,一起在小寒里,养出自己的阳气小火苗吧。
-END-
小寒吹来的花信风也好香、好美,如果今天有空的话,也给家里插上一支腊梅吧,一起期待春天的到来。
感谢你们的喜欢
希望未来可以一直在一起调养身体
可以在公众号设置中,关闭免打扰提示
让我们继续陪伴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