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
前段时间,结束了第二期盐友活动——和大家共读一本书。
这28天里,我们因为这样一本书,即使不曾见面,也能共振“会心”。
在《巨人的方法中》,提到:“名言警句的优点在于,它们会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站在局外与你交谈。”
从翻阅一本书时,便和作者成为了朋友。
接下来的“交谈”,不论是十分钟,还是一小时,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在其中,就是在给内心重新建立秩序,感到安宁。
有时,会被其中的言语点亮,于是郑重的勾勒下来,变成自己宇宙中的短小金句。
它们像一把把钥匙,重新打开、看见自己。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有将近一半的朋友,在坚持整理着这些情绪和思考。慢慢地,向内的思索,也化成了向外生长的勇气。
大家一起,在群里开始自发的讨论:
日常中,见过身体发出的信号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焦虑”?
在家庭关系中,“我”是谁?
从关注身体到情感、开始去“看见”自己和周围人与环境的关系...
这28天,我们一起,慢慢地把一本书读薄、再读厚。
是共同盐友一起票选出来的结果,也是工作室小伙伴很喜欢的书籍😊。
如果说,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向内求索。
那这本书,更像是给容易迷路的朋友,安排了一趟开往“自我”的列车。当你想要开始去了解自己,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话,不妨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它会从中医的角度,帮我们剥离出来。
试着从身体、情感、思想的维度去觉察,再向外延伸到日常生活,感受和朋友、家人相处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里...
就像李辛老师说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我们身体这个小宇宙,进行真实而深入的沟通。”
希望你在阅读时,能和李辛老师聊得开心,也和自己聊得开心😄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被盐友们的“会心体悟”而打动。
于是摘录了一些,也想与大家共享~
一直听到的是多看多想少说话,第一次听到过度思考。
从日常生活中看的跟到一个新环境认识新人类的打量,书里面或者长辈口中听到的从来都是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自己好像是观察跟思考都差不多。
特别引人注意、觉得少见、有趣,或者对自己有用,会花心思去想去渗透,度在哪里,全靠自己拿捏,是不是有超过边界的,有没有想过过犹不及…
过多的去猜想别人的想法,或许人家并没多想,自己这儿已经七弯八拐从浙江盘算到新疆…其实很多念头在心里组织的时候,也会觉得累,会忐忑、犹豫,担心这害怕那…
知道自己想多了,但念头还是一个个冒出来,不止浪费时间,还给自己造成困扰,以后会尽量控制,观察归观察,思考要适量,多给自己预留停顿的时间。
感觉自己正在困局中。
我理解的过度思考,是对身边事物都抱有目的性。“这件事背后是什么”“给我什么提醒”“给我什么新认知”,好像时刻都在训练场。
反而无法享受此刻的无意义。
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客体分离”来保持理性,但如果与主体分离太久,我们就总只是站在旁边看自己,忘了还要回去。
因为工作需要设计表达,需要在日常中审美积累。有时候,保持审美积累反而成了一种负担。“这个东西怎么来的”“怎么表达的”“我能不能做到”。看到美好的事物不那么会让我感到开心,只有无尽的焦虑。
这可能就是“过度思考”在我生活中的一个体现?
在前一段时间开始,尝试给小红书设置了时间限额,下班后就做一点与视觉无关的事情。运动,散步,或者就是闭上眼睛听点东西。
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过度的思考规律和意义”,暂时还没有很好的方式,在寻找中。
再一次翻看李辛老师的书,心灵还是会被李辛老师朴实温暖的文字“按摩”到,像温煦的阳光,暖暖的,整个人很安宁,安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是适合经常翻看的书了。
①保持觉察和觉知:
觉察练习,顺其自然,不用力,不评判,不控制,只是观察自己,当我把李辛老师这段觉察练习的建议与平时的静坐或者站桩关联到一起后,更加体悟到静坐或者站桩于我的意义了,也更容易进入到那种内在安定的状态了;
②当感受到体态“紧”的时候,学会去“松”。
比如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是会不由自主的因为“过于”认真而全身发紧的,比如表情不松弛,语气比较严肃认真这种。其实是可以缓和一下的,继续练习认真而放松的状态。
③重视在意真实而深入的沟通,甚至可以说是习惯。
与家人与朋友,面对一切,都保持自然的真实的状态,天然无雕琢,我喜欢这样单纯干净的状态。
最后,祝愿我们都能处于这样的状态,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内在稳定而清明,意识清晰而稳定,专注而不受力,保持“悦”的状态。谢谢紫苏组织的读书会活动,轻松互动没有负担。
在整理金句的时候,真的用3句来表达一点都不够,有很多句子,我都标注了,甚至想重新整理出来,做为读书笔记。
不管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从西医心理方面上讲,都强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甚至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的上。多去觉察,保持一个清晰稳定的形气神,最近一直在尝试这样做,加上静坐中也去体验觉察;生活中跟人相处,不被他人得情绪需要带着走,集中内在,觉察自己的意识和情绪感觉真的好开心。
下个计划是读儿童健康讲记,把自己当成孩子重新养一遍~
by.Sally
1、通过觉察,练习放松,改善心身失调,觉察紧张,用放松缓解、改善。观察身体、情绪是放松还是紧张,觉得紧了,就松开。
2、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对于形厚、神紧的人,要多做一些强度大的,以开为主的运动,对于形薄、神弱的人,以阖为主,例如太极、走路、在不过度消耗的前提下,把形体练厚一些。
通过书中所讲来对照自己现在的状态,也对自己的身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大的体会就是身心健康,需要有健康平和的心态、良好的饮食作息,还有运动习惯。
无形的精神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以我的感受为例,有时候我需要 连续工作3、4个小时,不停的接电话处理各种信息,就会开始烦乱,觉察就是改变的第一步,短暂的休息十分钟,喝杯茶也好,走一走也好,离开当下的环境,安静一下,然后再投入到工作中。
和家人相处的有些时刻,因为某句话某件事,上一秒明明还和颜悦色,下一秒神经紧绷甚至开始产生愤怒。
真实而深入的沟通尤为重量,当时我对你发脾气, 我是什么感觉...这样,每件事情的发生就都会因为有交流而产生益处。慢慢地闹别扭的频率、持续时间随之减少了,甚至闹着闹着笑了起来。
饮食,反馈着来,哪些食物吃了不舒服,下次就少吃或不吃;特别喜欢的也会控制量。
站桩很适合我,身心合一,刚开始会思绪乱飘,后来能慢慢站到心生欢喜,身体很轻松的状态,是特别美妙的感觉。后期还可以适当增加些开的运动。要督促自己坚持,平淡的坚持。
“闲 暇”的时间会去大自然里放松一下,看看大树,听听鸟叫,感受微风吹动发丝,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回归自然可以很好的滋养我们的生命力。
《精神健康讲纪》、《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这三本书在书柜默默地吃了一年多的灰,买了=看过😆,这次少点盐的共读书单正好是其中一本。
从一开始的,看书还能领个小礼物的小心思到真正的读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我想这正是少点盐的初心。
感谢少点盐的选题,站桩营也好,读书营也好,很接地气,都让我受益匪浅!盐友们的分享也都很精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by.杨晓霞
精神,浩瀚如星海;个人的,包括情感、情绪和思想;个人以外,承接先祖,承续子孙,链接世间万物。
觉察,个人的感受,更加细微的感受,不只是大块的、泛泛的痛与乐,喜与悲,以及对感受的理解和接纳。比如,以前被老板PUA,你可能会很不舒服,工作中很容易焦躁发火,觉察会让你知道自己焦躁得有点过,是PUA带来的压力。
意识,个人的注意力,心灵波及的范围;以前总觉得心力有限,尽量摒弃杂乱的不想关注的外在,蒙头向前,现在发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太过专注一点,心窄了。意识是一盏灯,可以是暖黄,可以是冷白,可以只点亮一角,也可以照亮你想要的天地。
现写个人理解😉,好问题啊👍
by.echo
李辛老师讲:思考有一个焦点,就像拿着一个凸透镜把阳光集中在一个点上,它能把普通的阳光变得炙热。
而观察是不用力的,是放松的。所以思考是比观察更消耗能量的。可以思考,但是不要过度思考。过度思考会过度耗能,让我们身心变紧变疲惫。
我应该是思考为主吧,比如现在,我在做话题讨论,我会思考怎么回答能让别人明白我的想法,能让自己的讨论看起来更高大上一些。我会反反复复的看那几页书,来提取一些东西可以写上来…
然后我观察到了自己的状态,觉得这样不太对,有些丢掉了读书的本来意义的感觉。又觉得因为自己观察到了,所以及时停止了焦虑和消耗,正是我读书学到的东西~
by.向日葵🌻
对任何人来说,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生活要尽量丰富多彩一点,也就是“生命力”的出口要多一点,视角要宽广一点。换句话说,一棵树的根系要尽量分散均匀生长,才能广泛吸收到来自周围的养分。
读这篇内容时很有共鸣。目前生活中神气有太多被压制的地方,感觉被困于不良的格局中。也感受到身体很需要运动。有几次早上走路去上班,身体会有种微微舒畅感。
by.甘草
-END-
希望,我们都能在阅读中,越来越找回那个本真的“自己”。
感谢你们的喜欢
希望未来可以一直在一起调养身体
可以在公众号设置中,关闭免打扰提示
让我们继续陪伴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