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暑者,热也。
虽还未入伏,但,从今日起,汗水一滴紧着一滴掉落,树叶一簇接着一簇涌动,就连本该清爽的风,也是滚烫烫的。
不过,好在《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
因此,小暑虽热,但因了这个“小”字,所以心中的烦闷与躁动,也便很容易就能被抹去。
于是,我们也多出了一些时间,在最炎热的时候到来之前,慢条斯理的准备起来,把身体调理到舒适的状态。
「脾气一旦补上来了,
五脏六腑的气也就足了」
■
今年小暑到大暑这30天,是一年中最需要补脾气的时候。
扁鹊在《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长夏天气炎热,皮肤表层的毛孔大开,体内的阳气是往外散的,所以人会呈现出一个气虚的状态。就像电线杆下面的树叶,被太阳晒得无精打采。
一些敏感的朋友,除了常常觉得喘不上气,容易疲惫之外,身体已经开始有了下面这些表现👇:
1、心悸、精气神差,唇色发白,头发白得快;
2、四肢乏力,身形消瘦,大便溏稀,面色发黄等表现;
3、暴汗,胆子也小,不喜欢说话,喉咙拔干,又痛又痒痒;
4、容易腰膝酸软、水肿,爱忘事,小便频繁,经期量过多;
......
这些,在中医看来,根源都是脾胃的问题。
“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
所以上面这些表现,也能通过补脾来改善。脾气一旦补上来了,五脏六腑的气也就充足了。
并且长夏正处于夏秋交接之际,暑、湿、热三气当道,三气最易侵袭脾胃。加上今年是个寒湿大年,「湿邪困脾」,脾的日子更难过。
这期间,很容易出现食欲下降、肚子胀气、便秘或拉肚子等不适感。因此,此时护好脾胃,也是为之后季节的顺利交接做准备。
同时,脾气补回去了,脾胃就能恢复正常的圆周运动,三伏天排寒时,也才能更好地运化。
「用这个改良四君子汤,
把脾里的气给补起来」
■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是健脾补气的第一名方。
里面的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这四味都甘甜温和,不热不燥,犹如君子一般。
王晋三曾在《绛雪园古方选注》里说它:“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
只不过,我们需要把里面的人参换成西洋参。尽管都能补气,但,西洋参性味偏凉一些,能清理体内的热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加上今年寒湿较往年更重,寒气湿气深到了骨子里,很多朋友常挂在嘴边的,不是关节疼就是腰疼...
这时候,可用土茯苓替换茯苓。茯苓擅长的,是祛脏腑之湿,而筋骨里的湿气,还得看土茯苓。
《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
白术,除了能健脾,还能帮助气的运行,化掉多余的水湿。
生甘草,性子温和又周到,一方面能加强方子补气的作用,也能帮助缓和喉咙里的不舒服,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和作用,让整个方子很平缓。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再加上陈皮和五味子。陈皮用来破气,助推脾气恢复运行。
而五味子,味微酸,放在里面,一是能调和汤方口感,二是它收敛的特性,能止汗,把往外耗散的气,给收一收。
《用药法象》:「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步骤:
1、把所有食材简单清洗一下,先浸泡30分钟。
2、壶中放入适量水,放入全部食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倒入杯中,开始美美享用。
整个汤方,温补缓和,很适合小暑这段时间用来补益脾气,顺便再清一清体内的火气和湿气。
若是最近嘴里长溃疡,舌苔上有很明显的红点点,或是其它体内有火的表现,可以在汤方基础上,加入几片薄荷叶。
「有个属于脾经的穴位,
按揉它,也能调补脾胃」
■
另外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外用方法,通过按揉太白穴,来补脾气。
太白穴是脾经原穴,像拉肚子,或是胃里积食,都可以花2-3分钟,按揉它来化解。
“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
若是平时稍微吃一点凉性的东西,就拉肚子拉个不停的朋友,可用刮痧板,沿着太白穴,经过公孙穴,一直刮到大钟穴。
后两个穴位,只有公孙穴属于脾经,按揉它和太白穴,都能帮助脾胃运转。
而大钟穴属于肾经络穴,它最妙的是,能联络表里。把它按揉活络后,能促进肾和膀胱经的运转,好让湿气通过小便排走。
或许离别与相遇都常在夏季发生,也或许只是因为心潮更容易在夏日澎湃,所以蝉鸣树影间,都是一帧又一帧的故事。
但,好在暑期的日照再盛,总会有清脆的雨声及时赶到,让路边垂头丧气的花草树木,又重新昂起头来。
祝你们夏日愉快,在晴天,也在雨天。
感谢你们的喜欢
希望未来可以一直在一起调养身体
可以在公众号设置中,关闭免打扰提示
让我们继续陪伴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