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选择这篇文章的缘由,是近期引发关注的 “抖音难民” 现象。文中对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全球化视角的精研,以及探寻两者中间路径的努力,为解读诸如 “抖音难民” 等新兴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些思考依据。“抖音难民” 现象背后交织着多元文化元素的碰撞与交融。从文化权力结构的悄然转变,到文化生产与消费环节之间微妙而紧密的互动逻辑,再到个体与群体在文化宏观架构与微观情境下丰富多样的互动实践,无一不与文章所探讨的核心理论紧密相连。希望这篇文献可以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摘要:
本文探讨并分析了在全球传播与媒体研究中的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与全球化视角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学术语境中,文化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被视为长期以来备受批评的“皮下注射理论”的国际延伸,该理论将文化消费者看作被动的机械个体。而与之相对的文化全球化视角,则被描绘成一种极端的后现代观点,认为自由流动的个体能够从文化产品中挖掘出无穷无尽的本土意义。许多全球传播与媒体学者日益倾向于在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全球化之间找到一个富有成效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要把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全球化这两种观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关键是要看在区域和全球这些大环境下,地方是怎么创造性地使用文化对象的,因为这些大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此外,这种方法应当承认全球化、文化与媒体之间交叉的复杂性,包括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之间相互构成的方式,以及对地方霸权的抵抗如何可能反而助长国家或全球霸权。
作者简介:
Christof Demont-Heinrich, University of Denver
文献来源:
Demont-Heinrich, C. (2011). Cultural Imperialism Versus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Riding the Structure-Agency Dialectic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Sociology Compass, 5(8), 666–678. https://doi.org/10.1111/j.1751-9020.2011.00401.x
译者:
Anthea
迈向平等的全球文化领域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中间立场的探寻
结论
编译|Anthea
审核|穷象
终审|Krystal
©Sociology理论志
点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