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从事亲子阅读指导的老师,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时,发现很多家长很头疼孩子的阅读理解问题,总是把识字量与阅读能力联系在一起,一些孩子认识很多字却无法自主阅读,成为了名副其实“识字工具”。到底如何在阅读中让孩子能了解中国的文字发展史?让他们爱上文字爱上阅读?
于是年初,在犹豫中我搭上了崇文书院说文部首课的末班车(工作内容繁忙,特别担心自己能否坚持学完),历经六个多月的坚持,我终于完成了这27次线上汉字部首课程笔记和作业,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深刻的感悟,而且已经通过所学帮助很多孩子慢慢开始对汉字有了好奇心。值此中秋佳节,写下这份学习总结,以纪念我的学习历程,并向主讲王觞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回顾这段学习时光,我经历了从迷茫到渐入佳境,再到热爱与执着的过程。在学习之初,我对汉字部首和篆书几乎一无所知,面对复杂的字形和深奥的字义,古文基础浅薄的我感到十分困惑,一度认为比学一门外语还难。一直围观我听课的儿子也曾经问我,如果早知这么难,是否还会报名课程?然而,正是这份困惑激发了我不断进取的决心。我逐渐调整学习方法,从预习课件内容开始,到每次全神贯注地聆听王老师的讲解,为了不让自己走神,主动在社群里协助老师打出每个部首(不仅方便同学们回听,自己复习时也很方便)再到课后反复练习篆书书写,我逐渐找到了学习的节奏和状态。
从乍暖还寒的正月开始,每周六的早晨6点,王老师很早就在群内提醒大家准备上课,我也竭尽全力告别周公,拿出活页笔记本和耳机坐在书桌前,认真听课;偶尔也会偷懒在被窝里假装听课学习;出差时也会把笔记本带着补作业……学习到一半时,后知后觉的我才感到真正进入到了状态。我开始对汉字部首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古村或者博物馆时,会特别关注一些篆文,用王老师教的方法推测字义,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我去发掘它的内涵和价值。我反复聆听王老师的讲解,仔细揣摩每一个字的发音、形状和含义,有些特殊的字需要反复类比,试图揭示它们背后的故事和规律。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艰辛与乐趣,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王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仅局限于汉字部首的知识传授,更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他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探寻古人造字的智慧与匠心,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王老师还注重引导我们思考文字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推测古人的思想与生活。让我们尝试在社群里讲解分析汉字,并为我们一一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抄写部首让我我逐渐从篆书小白成长为能够稳健地写下一些部首。起初,我的篆书书写十分笨拙,字形歪斜,笔画不匀。然而,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逐渐掌握了篆书的书写技巧,字形逐渐变得端庄秀丽,笔画也愈发流畅自如。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书写篆书,更领悟到了书法的魅力和内涵。书法写作成为了我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一种方式,也让我更加热爱这门艺术。
在课程结束时,我深感自己受益匪浅,也对王老师的教学水平充满了敬佩。因此,我毅然决定继续报名王老师的字源识字二课程,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继续跟随王老师深造,进一步探索汉字的奥秘与魅力。同时,我也希望将这份对文字字源的热爱和执着传递给更多的朋友,欢迎更多人加入到王老师的学习队伍中来,共同探寻汉字的奥秘,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再次感谢王老师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奉献,您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学术造诣让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汉字、中华文化和书法写作,为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作者:余艳
来源:作者原创授权分享
编辑:太平郎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