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腊肠,你第一想到的是什么?是四川的麻辣肠、湖南的烟熏肠,还是云贵腊肠、江浙腊肠......
图源:《老广的味道》
这样的结论,肯定有人不以为然。各地腊肠到底谁领风骚,相信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样。
说广式腊肠制霸中国腊味江湖,大概是在众多以咸为主的腊肠里,广式腊肠自成一派,没有烟熏和香料的浓墨重彩,而是带着酒香与回甘,以一种独特的香甜风味,俘获了一众人的味蕾。
因制作时多用糖、酒腌制,又不经烟熏,它外形姣好,色泽明亮,肉质香醇,是与湖南、四川等地的腊肠,截然不同的口感。
广式腊肠的主要风味物质是酯类和醇类物质。而经过烟熏的腊肠,酚类物质是重要的风味来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熏味。
单纯从口味来讲,原汁原味、不添加过多调料的广式腊肠,确实更能获得大众的青睐。
再加上广东一带相对温暖,本就适合腊肠的晾晒和风干,它能占据腊肠市场的半壁江山,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广东人在食材的选择上向来大胆,在腊肠馅料的选择上也不例外。除了肥瘦相间的猪肉肠,还有鸭肝肠、猪心肠、鲜虾肠、冬菇肠等诸多品类。
不过吃得最多、最流行的还是以猪肉为主的广式腊肠,其中又以土猪肉为优选。
市面上常见的腊肠分二八肠和三七肠,二八肠两分肥八分瘦,肉质更紧实,三七肠三分肥七分瘦,口感偏油润。此外,还有肥瘦五五和一九分的选项,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喜好。
在岭南饮食文化中,腊味历来是秋冬的重头戏。没有哪座城市像广东一样,对腊肠爱得如此深沉。
丰富的早茶文化里,有腊味点心一席之地;午餐的煲仔饭里,腊肠是最佳主角;炒菜里,腊肠是最佳辅助;就算是原汁原味简单朴素的蒸腊肠,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老广常说“秋风起,食腊味”。这大概就是独属于广东人的秋冬仪式感。
广东人到底有多少种方式吃腊肠呢?
腊肠切片,无论和哪种绿油油的蔬菜,如蒜苔、豆角、尖椒搭配,混着炒一炒都是一盘家常美味。
生于广式腊肠区的蔡澜提供了更诱人的选择——腊肠蛋炒饭:“腊肠是炒饭的最佳搭档,不过都要切粒,只能大过米粒两三倍,才不宜喧宾夺主”。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煲仔饭。
天气一转凉,广州街巷里的腊味店便会排起“嗷嗷待哺”的长队。店内摆着让人看得见的炉灶,每个灶眼上都坐着一个煲,似乎隔着煲,都能听见米饭被炙烤的声音,充满了烟火气。
腊肠是煲仔饭的灵魂。将片片腊肠卧倒在半熟的米饭上,随着加热,来自腊肠内部的脂肪缓慢渗透进米饭中,直到抵达砂锅的底部,结成一层薄而香脆的锅巴,还未端到桌前,就足以让人口舌生津。
有人说,如果说打边炉是一群人的狂欢,那么煲仔饭便是一个人的小确幸。
你要足够有耐心,才能享受滋滋冒油的腊肠,以及裹着油脂和酱汁的米饭,带来的美妙。
不过煲仔饭虽然风味浓郁,但油量丰富,天天吃也会腻,腊味萝卜糕就不一样了。
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地的腊味萝卜糕,是当地人迎接新年的常见小吃。潮汕人俗称萝卜为“菜头”,所以萝卜糕也叫“菜头粿”。
萝卜糕的配方各有不同,一般由白萝卜、广式腊肠、虾米、糯米粉等原料制作,用盐、白糖、胡椒粉调味蒸熟后煎至两面金黄,蘸上喜欢的酱汁,吃起来外面酥脆,中间软绵,味道咸香,鲜甜油润。
大概也只有清甜的广式腊肠,才能与糕点融合得如此恰到好处。
对广东人来说,腊味是植根于家族的味觉习惯。不过腊肠最简单和家常的吃法还是蒸着吃,将整根腊肠放入快煮熟的米饭上一起蒸透了吃,有返璞归真的美妙。
那种味道具体是什么呢?
《舌尖上的中国》是这样诗意地描述的: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中国腊味江湖里百肠百味,虽然各有特色,但就是那份共通的人间烟火味,让它们成为了一种共同的文化符号,一种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要问哪里的腊肠最好吃,答案也许都在团聚时将筷子伸向餐盘,放入口中的那一瞬。
长长的香肠,像一条牢固的绳索,一端系着我们,一端系着故乡。过年要有这腊味,乡愁才能稳稳地安放。
当把时光腌入味来细细尝,似乎再沉闷日子也都鲜活了起来。
你的老家,灌的又是什么肠呢?
(毕) 我们会在群里解决一切售后问题,及开展不定期优惠团购活动,添加下方微信,备注“进群”即可:
更多生态,健康安全食材,不一一介绍
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如果您正在寻找安全,放心的食材
请关注我们
与我们一起 从源头守护您的餐桌安全
我们希望
这是一个能够体现永续美好生活的地方
在这里
认真种植,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探索
比简单的买卖更有意义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食材的分享与消费
建立起真诚而友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