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的一副名联

文摘   2024-08-24 08:17   江苏  

   

大凡了解扬州北郊风景名胜的,没有不知道景色秀美的瘦西湖,也没有不知道描述瘦西湖风光的一副著名对联:“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副对联,言简意赅,韵致绵绵,把扬州西北郊的湖上风景,概括得全面透彻。

   这副名联过去悬挂在西园曲水石舫内。西园曲水位于大红桥东南爪下,有濯清堂、浣香榭诸景,此地毗邻旧城东北隅素有仙鹤嗉之称的丁溪,乾隆盛世时,是文人雅士修禊觞咏的地方。

   浣香榭南向一泓池水,夏日里,绿萍漂浮,碧荷田田。《扬州览胜录》载:“夹岸多栽柳,柳下间以木芙蓉,水木明瑟,逸趣横生。”石舫泊在池东岸边,尺度纤瘦,灵巧秀美,一副温文尔雅、小鸟依人的模样。像是待航的一叶扁舟,仿佛随时准备载客作湖上之游,恰与游弋在瘦西湖里的乾隆号画舫相映成趣。

   石舫正面镌刻翔凫题额,朱江先生在《扬州园林品赏录》中提出质疑,则飞空,凫游则水,既属如凫于水之船,何不视作不波之航?其实,浮游之禽常怀翱翔之志,题额不过是借题引申,不必苛求。据说,它是从旧城永胜街魏姓盐商的花园移来的。

   把这副描绘瘦西湖景色的对联,悬挂在景区游览线的起点——大虹桥,可说是得其所哉!

   说实在的,其实这副对联悬挂在瘦西湖任何地方,都是合适的。

   它高屋建瓴,叙述的不是局部景观,而是瘦西湖的全貌。好比一幅山水全景长卷,画面上,瘦西湖蜿蜒曲折,从扬州城郭出发,迤逦向西北而去。沿着秀美的水路,两岸亭台楼阁,绵延不绝,柳丝拂岸,花团锦簇,点缀着湖光水色。瘦西湖写不尽的旖旎缠绵,全囊括在其中了。这叙述的是乾隆年间的情景,两淮盐商为了向九五至尊谄媚,不惜花费巨资,在瘦西湖岸边大兴土木,营造私家别业,创下有清一代讲排场、拼奢靡、“银钱滥用比泥沙”的罕见记录,同时,客观上又为开辟瘦西湖的妖娆风光奠定了基础。

   是谁有这样的好手笔,把瘦西湖描摹得如此传神?有人说,那是乾隆的御笔,在他下扬州时留下的。也有人说,那是郑板桥的作品。可是,查遍了乾隆的四万多首御制诗和郑板桥全集,都没有发现这样的诗句。感谢曹永森主编的《古今扬州楹联选注》给人指点迷津,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这副楹联的出处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

   袁枚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与赵翼、蒋士诠齐名。袁枚对扬州很熟悉,与郑板桥也有过交往。他长期生活在金陵,家宅取名“随园”,是一座颇具亭林之趣的宅院。《随园诗话》是袁枚写的一部笔记,记录下历代与诗词有关的趣闻轶事。在卷六第87节中写道:“扬州四十年前,平山楼阁寥寥,沟水一泓而已。自高、卢两榷使,费帑无算,浚池篑山,别开生面,而前次游人,几不相识矣!刘春池有句云:‘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这位刘春池,名不见经传,当代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资料阙如,我们无法知晓他的生卒年月、是否得过功名等详情,只了解到他是乾隆年间生活在金陵的一名小吏,与袁枚相熟识。袁枚赏识他的才华,在《随园诗话》十三卷中,有一段叙述刘春池的文字:“金陵刘春池,名芳,织造府计吏也。不戒于火,将龙衣贡物,俱付焚如。赔累后,既贫且老,而诗兴不衰。”

   才华横溢的士子,生活却落魄坎坷。因为不慎闯了大祸,赔款欠下公家巨款,无力偿还,差一点被送进大牢。幸亏袁枚施以援手,把刘春池的诗读给两江总督尹继善听,尹大为称奇,下令放宽还款的期限。这段袁枚救助刘春池避困厄的美谈,一时传为佳话。刘春池生活富裕的时候,不是一个吝啬人,甚至有穷困的胥吏依赖他过日子。

刘春池曾经的宅园名为半野园,位于南京城西的东仓巷。刘诗云:“结卢在幽僻,乃在台城西,后有数亩地,荒废皆蔬畦,今始置庭榭……”遭难后,宅院变卖,刘不胜今昔之感,赋诗《忆半野园旧居》曰:“乔木昔曾经我种,好花今复为谁春?伤心最是重来燕,不见堂前旧主人。”

   金陵半野园和他的主人刘春池,都已随历史风云飘逝而去,唯有他歌咏扬州的这副对联,却生命力旺盛,成为赞美扬州秀美风光的经典之作。每当春秋佳日,看到瘦西湖内熙熙攘攘游客如云的兴旺景象,就不由使人想起200多年前的这名金陵文人刘春池,他做了一件大好事,锦绣文字,歌咏扬州,泽被后世,功德无量。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