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扬州园林漫谈》

文摘   2024-08-26 09:09   江苏  

 (壶园内的广玉兰) 

   撰写《扬州园林漫谈》,起因是一棵树。

   2008年,双东地区改造进入热火朝天的阶段。关注城市建设的我,时不时去工地现场转悠。早听说东圈门内,过去有幢大宅,主人是清代失意官僚何廉舫。他是权倾一时曾大帅的门生,曾国藩驾临扬州,总要到何氏家园中去盘桓一番,两人喝酒看戏,交谈甚欢。想当年,这位仕途失意却经营鹾业有方的何太守,他家的宅邸——壶园,颇有一番风光。

   可惜,历经风雨之后,只剩下残壁颓垣,不堪入目。一路三进的房产,侥幸存世,后面的花园凋零殆尽,空地上搭起凌乱的现代棚屋。在陋屋的裹挟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广玉兰挺然傲立,成为唯一与何氏家园血脉相连的“真迹”。

   这是一棵硕果仅存的树,这是一棵记忆历史的树,有了它,人们才找到壶园的根系,恢复壶园才变得合理。

   这不由我浮想联翩。扬州园林,在康乾时期达到巅峰状态,争奇斗艳的城市山林,造就了这座畸形发展城市的璀璨。虽然历史的风刀霜剑,使得大部分扬州园林颓败了,但存世的古树名木却告诉后人,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联想起扬州其它园林中的广玉兰,我一时兴起,便写下随笔《扬州园林中的广玉兰》,并投向《扬州日报》。时隔不久,日报梅岭副刊采用,编辑在题目前冠以“扬州园林漫谈”的栏目名,似乎告诉读者,类似的文章还不止这一篇。

  (个园)

   扬州园林闻名遐迩,介绍文章数不胜数。大多从旅游的角度出发,以园林的经线为纲,纵向介绍某个园子的来龙去脉、构建特色、人文佳话。如果拾人牙慧,或者更不济的去抄写别人说过的话,那就没啥意思了。必须另辟蹊径,以横向断面解析,通过对比综合等手法,分门别类叙述扬州园林的鲜明特色,才让读者感觉有新意。

   具体到每一篇漫谈的撰写,总是战战兢兢,从谋篇开始,到总体布局的安排;从所举实例的筛选,到具体细节的敲定,无不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最后才定稿的。

   扬州乃历史文化名城,对园林研究很深的专家大有人在,我既然斗胆“弄斧”,就一定要力求文字经得起考验,观点也该是“有源之水”,不能胡诌一气。部分稿件,修改不下十几遍,有的甚至在发稿的前天,发现有瑕疵,立即通知李编辑,请她帮助改正。

(街南书屋)

   漫谈扬州园林,不是导游的讲解词,不是对某一园子的简单解读,而是在掌握扬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某一现象或构建,作横向的剖析。解读需有历史人文方面的内涵,方能引人遐想,给人启迪,这就要熟悉扬州历史,特别是乾隆以来,风云变幻的扬州人文史。例如,在《清代笔记中的扬州园林》一文中,通过沈复《浮生六记》对扬州园林的夸赞、曾任两江总督的梁章钜对南河下康山园的描述、杂家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介绍“片石山房”的记载,证实曾经的扬州园林确实是“笙歌院落,烟波画船,宛如人间天堂”。

   漫谈扬州园林,特别注重细节。中国的古典园林,她的人文内涵,她的风雅品质,必须细细品赏才能感悟。走马观花,粗枝大叶的到此一游,无法体味到园林意境的真髓。

(冶春园)

   为了弥补旅游者来去匆匆的缺憾,我行文中特别注重园林细节的解读。譬如在园林中时常与我们遭面的雀替、挂落和美人靠,一晃而过,谁也不会对他们多注视几眼。但它们的内涵却非常丰富,我一言概之曰:“看似细枝末节,信笔拈来,恰正是这不经意处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扬州园林整体的美轮美奂。”

   扬州素有“园林多是宅”之说,园林是住宅的组成部分。认知扬州园林,增加对清代扬州居住状况的了解,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有助于建设新时代的广厦千万间。这些,想来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

(荷花池)

   至今,二十余篇的漫谈已完稿刊发,还无法断言,这一题目今后就没有话可说了。扬州园林,博大精深,随着认识的提升,或许尚有新的内容可以挖掘。

   应该说,扬州园林是我的导师,没有扬州园林文化的滋养,五万多字的漫谈,我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