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东园归去来

文摘   2024-07-27 07:48   江苏  

 

   清代康乾时期,扬州名为“东园”的园林有好几处,其中规模名气较大的有两座,分别位于扬州城的一东一西。

  东面的,位于甪里庄,康熙朝建成,是鹾商乔国祯的别业。王士祯所撰的《东园记》描述:“斯园独远城市,林木森蔚,清源环绕,因高为山,因下为池,隔江诸峰,如耸峙几席”,可见,亭园的风景很优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乔国祯是莫逆之交,他为乔氏东园题咏《寄题东园八首》,收录在《楝亭诗钞》中。

 

   西面的,位于瘦西湖莲花桥南、莲性寺东侧,为雍正年间山西人贺君召所建。该园曾辉煌一时,《扬州画舫录》对它有极为详细的描述。亭园建成后,文人雅士,纷至沓来,觞咏流连,竟日弗衰。园主贺君召以游人题壁诗词及园中匾额,辑为《东园题咏》集,亲作序言,意图传世,“风流不坠”。

   可惜,历史并没有让园林主人如愿,扬州的两座东园,在历史的风雨中先后圮毁,已无旧迹可循。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瘦西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向北拓展建设万花园之后,今年初,瘦西湖南扩时机成熟,湮灭了二百多年的贺氏东园,其部分胜迹或将重返人间。随着建设者不辞辛劳的努力,在贺氏东园旧址上建起的新亭园,有望在今后雄姿再现。

   据《南巡盛典》图例展示,莲性寺(又名法海寺)山门朝南,与白塔构成南北中轴线。《扬州画舫录》记载,贺园紧挨莲性寺,占地宽阔,规模庞大,胜迹无数,最著名的十二景是:醉烟亭、凝翠轩、梓潼殿、驾鹤楼、杏轩、春雨堂、云山阁、品外第一泉、目绵台、偶寄山房、子云亭、嘉莲亭。一时间,贺园成为扬州文人雅士觞咏流连之所,他们几乎是争先恐后,或写诗,或题联,赞美之,歌咏之,把贺园当作展示自身才华的绝佳舞台。

   

   两淮巡盐御史满洲人准泰,为春雨堂题匾额“襟怀顿爽”。园主贺君召“兴酣落笔”,为云山阁题额“登之”、“脩然”,又为春雨堂题联:“冠飞堞半亩亭台,就金井玉池,坐见莺花作雨;抗平山四时风月,遮香车画舫,同流游览长春”。扬州八怪之一、兴化人李鱓题凝翠轩联:“出郭此间堪歇脚,登楼一望已开怀。”由此可见,贺园在乾隆时期名噪一时,属于扬州湖上园林中的翘楚。

   八怪队伍中有“潦倒诗人”之称的李葂,与贺君召过从甚密。《扬州画舫录》载李葂“居贺园”,又为贺君召作诗画若干。贺园时有诗文雅集,园主人单是为此准备的墨水就有好几升。数以千计的题咏被收集在《谷雨放船吟》诗集中,李葂为集子写序言,贺君召对李葂倚重之深,可见一斑。乾隆十二年,贺君召返回故里,李葂写送别诗相赠。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震泽籍的低级官员沈斌,替杏轩撰联云:“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总非凡境;窗中云影,任南北东西,去来淡荡,洵是仙居。”这幅意境宁静致远的楹联,后来被江苏巡抚梁章钜收录进《楹联丛话》。对扬州情有独钟的乾隆,多次下江南,一定也非常欣赏这幅对仗工整的楹联,在修建北京圆明园附属的熙春园时,借用了过去,悬挂在“水木清华”厅堂朝北的临水廊檐下。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毁,而熙春园的一部分却神奇的得以幸免。在熙春园原址建成的清华大学,保留了这幅由吏部侍郎殷兆镛撰写的楹联,一直沿传至今。扬州贺园的对联,历经磨难,香飘北国,成为我国名牌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水木清华”的重要附件,可算得上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逸闻,值得扬州人引以为豪。

   西湖南扩,恢复历史景点是绕不开的话题,反对者很少。但恢复哪些传统景点,恢复到什么程度?却是见仁见智。瘦西湖南扩的重要地段与白塔毗邻,河道夹岸,绿阴蓊郁,属瘦西湖的核心景区范畴。总体要求是,遵守“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冶园原则,与瘦西湖两岸的原有风光实现无缝对接。

   

   时代不同,恢复景点无需拘泥于古籍中一亭一阁的记载,使之符合现代旅游的需求,详加审察,妥善安排。西洋式的木质亲水平台,偶一点缀尚可,大面积推广大可不必,那玩意儿既不低碳,又给后续管理增添负担,与扬州北郊湖上园林崇尚自然秀美的格调,南辕北辙,遭人诟病,在所难免,何苦来哉!

   窃以为,假如有意恢复贺园名胜杏轩的话,那幅历史名联应悬挂在园内的醒目位置。请扬州书法名家濡墨挥毫,由雕刻高手制作成精美的抱柱楹联,形成历史名联一南一北的“交相辉映”,导游娓娓道来,游客们可从中体会到扬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深邃。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