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园因近倚虹桥

文摘   2024-08-15 07:46   江苏  

   

   倚虹园是乾隆御题,其意何在?乾隆给出答案:“题园因近倚虹桥”。

   近到什么程度?就在虹桥东南角的桥爪下。园子属大盐商洪征治所有,名叫大洪园,因为在隔河斜对岸,还有一座规模较小的小洪园。

   洪征治,字魏笏,歙县人,手眼通天,经常向朝廷捐献巨额资金,多次获嘉奖。乾隆二十七年(1762),老爷子第三次南巡,大洪园靠在要道口,乾隆“偶问津”了一回。在远处听到大洪园传出笙歌丝竹,抑制不住喜悦之情,写诗《游倚虹园因题句》,赐给这座私宅一个好听的名称:倚虹园,并御笔题写匾额。是年,园主洪征治在原有奉宸苑卿官衔上,又加官一级。此后,乾隆钟爱这座园林一发不可收拾,每到扬州来,倚虹园成了必游之地。

   

   虹桥是扬州西北郊的交通咽喉,原是木桥,围以红栏,故称红桥。乾隆元年(1736年),盐商黄履昴改建为石拱桥,后经盐政普福、高恒重建,加盖桥亭,因其形如长虹卧于碧波之上,改称虹桥。

   倚虹园的胜景,在于一个水字。《扬州画舫录》说:“自是园始三面临水,水局乃大。中筑桂花书屋,逶迤连络小室数十间,令游者惝恍弗知所之。倚虹园之胜在于水,水之胜在于水厅。自桂花书屋穿曲廊北折,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夜不列罗帏,昼不空画屏。”

   

   文字的描述不直观,让我们看一看画家怎样勾勒它的身姿。嘉道年间南京画家张宝,有一部《泛槎图》版画集,103幅风景画中,好几幅描绘扬州风景。《虹桥修禊》图,画面疏朗有致,虹桥处于醒目位置。单孔石拱桥,桥两端筑台阶,上部有栏杆,桥顶设单檐歇山式四方亭,供行人歇息。桥下水面上,有停靠在岸边的大型“官船”,也有正在行驶的“划子”,舟子摇动双橹,划子缓速前行,舱内有人斜倚栏杆,观赏周围景致。从水道情景看,地处城河转折处,素称“丁溪”。图右上方,“高楼连苑,华屋生春,跪地垂杨,明潮若镜”,那儿便是倚虹园。

   

   在乾隆御题之前,大虹桥已声名远播。康熙年间,王士祯和孔尚任前后主持虹桥修禊,文人雅集,觞咏竟日。乾隆朝,复任盐运使的卢见曾(雅雨),效仿前辈大佬,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也搞了一次修禊,地点仍在虹桥。

   大洪园是集会地。若问洪盐商为啥甘愿将私宅充当公共活动场所?原因不外是:徽州盐商向来附庸风雅,愿意结交文人;更何况领头人是管理盐业的首脑,巴结还来不及,哪敢不笑脸相迎,好生款待。

 

 卢见曾不愧是领袖人物,既然想搞活动,就要搞出名堂,必须邀请文坛精英参加。郑板桥,诗书画三绝,名满天下,虽说年岁高了点,但他名望高呀,不请他参加,压不住阵。郑老一直待在扬州,经济条件一般般,发张请柬给他,不怕他黄了面子。袁子才嘛,人才难得,知名度很高,虽说脾气古怪,但学问着实高。他不住在扬州,与扬州的渊源可深着呢!这老兄又正当盛年,来扬州熟门熟路,易如反掌!

   请柬发出,两位才子如约而至。妙远堂外,花山涧畔,歌姬闻风而动,粉丝纷至沓来,都想一睹才子风采,与一代风流人物来个近距离接触。才子见才子,虚情假意的寒暄是序曲,从前说过的丑话,藏着掖着。才子各怀鬼胎,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客套话咋也说不完。板桥藏拙,只说话,不赋诗:“子才,天下虽大,但数人才屈指不过数人而已。”当面奉承,把袁枚说得心头暖洋洋的。袁知道眼前的郑老头,知识渊博,称得上是一代俊彦,只是他那张刻薄的坏嘴不饶人,骂人都从来不打草稿的。既然卢大人热心热肠,一番好意,把咱俩都请来修禊,见面总不能再开骂吧!还是我这当晚辈的说些好话,回报老头的一片真情!诗是这样写的:“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意倍欢。遇晚共怜双鬃短,才难不觉九州宽。红桥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寒。底事误传坡老死,君老泪竟虚弹。”诗句写完,袁枚把墨迹未干的宣纸递给郑板桥,嘴里嘟哝着:请郑老斧正!众人围了上来,称赞子才书法娴熟,诗写得很有激情。正四下传看,郑板桥已落座在旁,捏着几茎稀疏的胡须,哈哈笑出声来。

   此时,赶来修禊的文人雅士们正向大洪园聚拢,桥岸旁,柳阴下,小轿一字排开;花山涧畔,不断有画舫摇过,橹声欸乃。画舫荡过之处,碧波泛起涟漪,映照坐在水边亭榭里的两位文坛高手。再说啥好呢,都是卸任的七品知县,一样的玩世不恭,可不是吗?同是天涯沦落人,两名才子终于捐弃前嫌,走上惺惺相惜之路。

   

文章太守的诗赋辞章带路,文坛大佬的传奇故事铺垫,大洪园(倚虹园)想不出名都难!

   倚虹园由两部分组成,除了虹桥修禊外,还有柳湖春泛。两处以渡春桥相连,一处在桥东,一处在桥西。扬州园林全盛时,倚虹园“文酒之会,称湖上第一。”也许是应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老话,随着盐业经济的没落,扬州湖上园林很快衰败。倚虹园不久沦为邱墟,如《扬州览胜录》所说:“四方贤士大夫来游邗上者,每以不见斯园为憾。”

 

   过去悬挂在倚虹园当门口,镌刻皇上御题的那块石额,也不知流落到了何处。民国四年(1915),建筑徐园时,无意中在湖边被打捞上岸,刻石的拓印才得以广泛流传。解放后,倚虹园获得新生,东区划归“卷石洞天”景区,专门辟为盆景园,供爱好者观赏流连;西区纳入扬州大学校区范畴,已是一番新的景象。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