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人生只爱扬州住

文摘   2024-08-18 08:06   江苏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曾居住在广储门外沿河边。这地方,远离市嚣,安宁静谧,属于比较荒僻的地区。画家描绘居家的环境:“春泥香屐齿,绕屋印梅花。饥鹤啄晴雪,轻鶄拨软莎。野僧供佛手,邻叟馈春芽。夜息无余事,忘机独听蛙。” 水岸边的沙滩上有水鸟在嬉戏,房屋周围梅花环绕,夜来蛙声一片,田野风光俨然,它又是黄慎写诗画画常用的题材宝库。

   黄慎(1687—1768年),福建人,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雍正二年,38岁的他赶到扬州。为啥而来?不是骑鹤游览,而是想推销自己的画稿以谋生。当年的扬州城,富甲东南,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官宦巨贾附庸风雅,厅堂书房装饰少不了要挂名人字画,市场潜力旺盛。虽说当时黄慎的名气还不响,但在扬州出手绘画,相对容易得多。初来乍到,囊橐不丰,买房够不着,租房要影响生计,只能先寄宿在平山堂脚下的李氏小园,苦度时光。在朋友的劝慰下,黄慎调整画风,以适应市场之需,福建瘿瓢子的声名逐渐上扬,画稿销路一天比一天看好。

   既在扬州打拼,长期寄人篱下总不是事,得有一套自有房才行。终于相中了广储门外的一块空地,盖起几间简陋的草房。文人爱惜名声,哪怕陋屋也要起个好听的名字,黄慎美其名曰“美成草堂”。开工极简单,不载史册,具体哪年落成,亦无法确认,只能从黄慎存世的画稿题字作推测,大致在雍正八年前后。也有专家认为:美成草堂仍是黄慎租赁用来孝敬母亲居住的,而非自建或自购的园宅。黄在扬州打拼的好些年,手头虽已宽裕,但还没有到自行置房的地步。甭管怎么理解,反正黄慎在美成草堂住得挺如意,还新添了如夫人吴氏。一有空暇,便写诗作画,创作的热情高涨,成果也非常丰富。

    黄慎自称:“我来雍正二年间”,之后,品行至孝的他,把母亲、妻子接到扬州共同生活,在扬州正式定居。黄慎赋诗绘画皆精,与扬州名流过从甚密,他是山西盐商君召莲性寺东园的常客,经常流连于瘦西湖的湖光水色之中,写诗作画,乐而忘返。他遍访扬州名胜古迹,天宁寺、平山堂、史公祠……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郑板桥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扬州悠远的文化景观,为他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素养。

   黄慎擅长画人物,《韩琦簪花图》是他的力作,写于美成草堂。题材选自扬州家喻户晓的“四相簪花”故事,韩琦是四相之首,图中他双手高举在发际簪花,两名侍女站立两旁执壶持杯,作敬酒状。神情动态,妥帖自然,衣纹线条,流畅活泼。居住在美成草堂时,黄慎45岁,时值壮年,生活相对安定,画技臻于成熟,进入创作的丰收期,作品有《钟馗图》《携琴侍女图》《张果老倒骑驴图》《东坡玩砚图》《耄耋图》……等。

   《携琴仕女图》图面简洁,一名携琴女子作回眸状,面容娟秀,体态绰约,含情脉脉。黄慎题图诗曰:“乐哉新婚,鼓瑟鼓簧。为以旨酒,载笑载觞……”或说,图中女子就是黄慎新纳的小妾吴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黄慎在扬州的生活确实大为改善了。郑板桥谐谑的写道:“闽中妙手黄公懋,大妇温柔小妇贤。妆阁晓开梳洗罢,看郎调粉画神仙。”

   

   居住在美成草堂,算不得尽善尽美,心气甚高的黄画师,有时候气不顺时,也会发几句牢骚。一是思念故土的情绪在作怪,二是美成草堂只属于栖身之所,根本无法与富户人家的华堂广厦相比。《美成堂即事》诗,诉说的就是他内心的这种不平:“广储门外雪成泥,歌吹谁怜旧竹西。布被难温流汁炭,纸裘聊当辟寒犀。关山有路凭归梦,儿女长饥只解啼。谁似袁安高卧稳,檐牙一尺碧琉璃。”汉代袁安高卧的故事,在黄慎看来那也算不了什么,袁安坚持节操,固守贫穷,不是还有明晃晃厚重的琉璃檐口的卧室吗?而俺呢,比他要差远了!比较的对象,无疑是他居住的美成草堂。

   因母亲执意要返回故乡,孝顺的黄慎不肯违拗老妈意愿,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扬州,挥手与美成草堂告别。在好朋友君召、马容祖为他饯行的晚宴上,黄慎依依不舍,情绪激越,君召以筷敲击碗碟,黄慎即兴唱出四首《维扬竹枝词》。其中最有名的那首“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熏。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一改自唐以降“人生只合扬州死”的惯称,用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扬州舒适秀美的城市特征。黄慎的这首诗,宛如一幅秀美的工笔画,有背景,有人物,夹岸杨柳是静物,摘花打扮的美女则是动态,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诗中有画,不愧出自名冠江南的画家之笔。

   这句诗后世广为流传,宜居扬州的美名走向世界,黄慎的一份功劳,不可磨灭。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