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人生只爱扬州住

文摘   2024-08-13 08:58   江苏  

   清代扬州,广储门是新城的北门,城内一条南北大道,名为广储门街,街南头与繁华的东关大街相交。出城门,沿城河西行,过了绿杨湾,便是著名的北郊风景胜地——绿杨村。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曾居住在广储门外沿河边。这地方,远离市嚣,安宁静谧。画家描绘居家环境:“春泥香屐齿,绕屋印梅花。饥鹤啄晴雪,轻鶄拨软莎。野僧供佛手,邻叟馈春芽。夜息无余事,忘机独听蛙。” 水岸边的沙滩上有水鸟在嬉戏,房屋周围梅花环绕,夜来蛙声一片,田野风光俨然,它又是黄慎写诗绘画绝佳的题材宝库。

   黄慎(1687—1768年),福建宁化人,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雍正二年(1724),38岁的他赶到扬州。为啥而来?不是骑鹤游览,而是想推销自己的画稿以谋生。当年的扬州城,富甲东南,文化市场空前繁荣。虽说当时黄慎的名气还不响,但在扬州出手绘画,相对容易得多。初来乍到,囊橐不丰,寄宿在平山堂脚下的李氏小园,苦度时光。在朋友的劝慰下,黄慎三次调整画风,以适应市场之需,福建瘿瓢山人的声名逐渐上扬,画稿销路一天比一天看好。

   既在扬州打拼,长期寄人篱下总不是事,相中了广储门外的一块空地,盖几间简陋的草房。文人爱惜名声,陋屋也要起个雅号,美其名曰“美成草堂”,具体哪年落成,已无法确认,从黄慎的画稿题字作推测,大致在雍正八年(1730)前后。

   也有专家认为:美成草堂是黄慎租赁用来孝敬母亲居住的,而非自建或自购的园宅。黄在扬州打拼的好些年,手头虽已宽裕,但还没有到置房的地步。黄慎居住在美成草堂挺如意,还新添了如夫人吴氏。一有空暇,便写诗作画,创作的热情高涨,成果非常丰富。

   黄慎品行至孝,把母亲、妻子接到扬州共同生活。黄慎赋诗绘画皆精,与扬州名流过从甚密,他是山西盐商莲性寺东园主人贺君召的常客,经常流连于瘦西湖的湖光水色之中,写诗作画,乐而忘返。他遍访扬州名胜古迹,天宁寺、平山堂、史公祠……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郑板桥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扬州悠远的文化景观,为他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素养。

   雍正年间,黄慎时值壮年,生活相对安定,画技臻于成熟,进入创作的丰收期,作品有《钟馗图》《携琴侍女图》《张果老倒骑驴图》《东坡玩砚图》……等。黄慎擅长画人物,《韩琦簪花图》是他的力作,写于美成草堂。题材选自家喻户晓的“四相簪花”故事。神情动态,妥帖自然,衣纹线条,流畅活泼。

   《携琴仕女图》图面简洁,一名携琴女子面容娟秀,体态绰约,含情脉脉。黄慎题图诗曰:“乐哉新婚,鼓瑟鼓簧。为以酒,载笑载觞……”或说,图中女子就是黄慎的小妾吴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黄慎在扬州的生活确实大为改善了。郑板桥谐谑写道:“闽中妙手黄公懋,大妇温柔小妇贤。妆阁晓开梳洗罢,看郎调粉画神仙。

   心气甚高的黄画师,有时候气不顺时,也会发几句牢骚。一是思念故土的情绪在作怪,二是美成草堂属于栖身之所,根本无法与富家的华堂广厦相比。《美成堂即事》诗,诉说的就是他内心的这种不平。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多取自民间生活,不少作品塑造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如描绘文人生活的《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他的山水画造诣不俗,潇洒有致,代表作如《渔归图》,两株柳树,姿态婀娜劲挺,耸立奇峭山岩,船中人物,神态右辨。

   黄慎的草书,点画纷披,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他不趋时尚,敢于标新立异。其代表作《草亭飞万竹诗草书轴》章法奇异,笔划浓淡如花叶,亦书亦画,堪称奇观。

   雍正十三年(1735),因母亲执意要返回福建故乡,孝顺的黄慎不肯违拗老妈意愿,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扬州,挥手暂别。

   回到故乡后的境遇并不理想,花尽了多年的积蓄,生活陷于困顿。地处福建偏远山区的宁化,地贫瘠,人穷困,谁愿意花大价钱买既不能穿更不能吃的画画!无奈之下,黄慎只得“再作冯妇”,第二次到扬州讨生活,那年,他已64岁高龄。

   

   这一次,在扬州又住了七年。先入馆于双松堂,一住五年,虽说这次已经没有第一次辉煌,他的绘画和书法已进入高境界,但心境却渐趋悲凉。“江南雪月白如银,常醉归来别馆春。忽到画间疑是梦,绕帘梅影是前身”。勉强逗留扬州两年后,还是决定回到故乡去度过最后的时光。

  

   在城北郊外竹西亭,好友郑板桥为他饯行的酒宴上,黄慎依依不舍,情绪激动。《蛟湖诗钞》四首《维扬竹枝词》,可见一斑。那首“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熏”,宛如一幅秀美的工笔画,有背景,有人物,夹岸杨柳是静物,摘花打扮的美女则是动态,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诗中有画。一改自唐以降“人生只合扬州死”的惯称,用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扬州舒适秀美的城市特征,也吐露了他心仪扬州的拳拳之情。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