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的楹联

文摘   2024-09-25 06:25   江苏  

   扬州园林,遐迩闻名,知名度很高。

   扬州园林的特点之一是,富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似真似幻的人文故事,给她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亭台楼阁间,悬挂字画对联,是文人园的显著特征,或写景咏物,或怀旧抒情,都牢牢把握住景点的主要特征,在介绍园林艺术的同时,给予游客以审美愉悦。

   寄啸山庄位于旧城南河下,有“晚清第一名园”的称号。主人何芷舠,曾任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何是个明白人,眼看朝廷腐败无能,急流勇退。光绪九年(1883),借口照料母亲,断然辞官返里。

   “与归堂”前廊檐下,悬挂一幅对联:“退士一生藜苋食;散人万里江湖天”,撰联者是诗人、书法家何绍基 (1799-1873年),他与何芷舠的父亲为同时代人,先后当上翰林。何芷舠很喜欢这幅情致散淡的联语,并一直保存着父执何绍基的墨宝。

   建寄啸山庄时,何芷舠把这幅家藏旧联悬挂在主厅前沿,表明归隐江湖的傲岸志向。来客进门后第一眼就看到它,园主的心迹昭然若揭。

   此联用典不深奥,退士、散人,指的都是隐士;“一生藜苋食”是借喻,离开官场的花花世界,淡泊名利,粗茶淡饭,甘之如饴。身处江湖,但并不浑浑噩噩,“江湖常有庙廊忧”,仍心系国家存亡、民族安危的大事。

   此联与悬挂在船厅廊下的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都表明园主傲岸不群、忧国忧民的心绪,互为呼应。

   这幅船厅楹联,内容切合主人“寄傲”“舒啸”的情怀。东阁赏梅,寄傲吟月;浮槎为家,舒啸赏花,岂不是快意人生!船厅四壁皆为明窗,身置其中,四时花卉,尽收眼底。为了烘托船厅漂浮在水面上的意境,四周花街图案,作水光粼粼的波纹状,别具匠心。整个设计构思,寓意深刻:从官场上急流勇退,并不是真实意愿,俺何芷舠不甘沉沦,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瘦西湖内的楹联作品,数量极多,蔚为大观。

   这里介绍三幅,两幅挂在听鹂馆廊柱上,题联者均是清代高官。阮元,扬州人非常熟悉,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称。题联是:“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瘦西湖绿意盎然,秀色可餐,无与伦比。

   “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陆润庠的对联,浸染了更多的文人志趣:鹤行于绿苔上,留下如篆印痕;群莺鸣于花树间,唱出春的韵味。景色闲适清幽,恰与杜甫脍炙人口的诗句相呼应。

   两幅楹联的书法呈现不同风格。陆状元的书法清华朗润,馆阁气十分浓。阮元的书法恣肆汪洋,古拙中透出清雅气息。

   悬挂在小金山的那幅“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撰稿人是翁同龢。游客到此,欣赏完殿前那块奇石,总要对着楹联吟诵一番,并赞叹书法的潇洒娴熟。

翁同龢(18301904),常熟人字叔平,官居中枢,担任同光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写给寺庙的对联,总要引用一点与佛门有关的故事。四大皆空是佛门格言,翁师傅换成——弹指皆空,将禅意引申到时间的概念。对出家人而言,时空概念虚无缥缈,上下千年,弹指一挥间,长短随心由之。

   苏东坡佛印是好友,两人常开玩笑苏曾任成都玉局观提举,空闲时常去寺庙。一次,正赶上佛印讲经,堂内听众济济。佛印环视讲堂,对苏说:苏居士!你来得不巧,没坐位了。苏东坡答道:“那就借你的四大(指身体)当坐位吧!佛印毫不介意地说:但我有个问题,你回答得出,照你说的办;回答不出,你把局官带留苏东坡聪明过人,打赌一点不怵,好像稳操胜券似的。佛印问:居士借我四大坐位,佛说:四大皆空’,请问居士儿呢?苏东坡一时语塞,只好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带,捧给佛印。在这里,翁师傅表面上怀疑故事的真假,骨子里告诫不能玩忽,对佛家应存敬畏之心。

   下联借用王阳明游金山寺的故事,点明此地乃是小金山。王阳明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似曾相识。走到一间房前,只见门口贴了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请师父开瞧个究竟,师父说“对不起!这房是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老人遗嘱交待不可开启。”经不住王阳明一再请求,师父碍于情面,只得将房门打开 只见一位圆寂和尚端坐在蒲团上,王一看,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相像?举头看去,墙上有诗:“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王似有所悟,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翁同和反其意而用之,说如拳的金山不算大,在佛家看来,空间可以移动,此间景色如画,金山甘心情愿跨过长江,移居来了。翁笔法挥洒自如,语句充满哲理。

   此联上下联对仗工整,以空间对应时间,借用佛门故事。题意中带着禅意,切合楹联悬挂地的特性,可见题联人手笔超群,乃是熟读诗书的文章魁首。

   扬州东圈门壶园,原名瓠园,主人何栻,道咸进士,由仕转商,人生道路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

   悔馀庵高敞显豁,“陶朱遗范”匾额下,悬挂一幅楹联:“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作者乃是炙手可热的曾国藩。咸同年间,他统帅湘军,运筹帷幄,力挽狂澜,后世以“中兴大臣”相称。

   何栻(1816——1872年),江阴人,字莲舫,号悔馀,道光进士,入翰林,任内阁中书。何运气差,在吉安知府任上,适逢太平军起,摧枯拉朽。城池陷落,何氏阖家殉难。何因公去省城,保住了性命。朝廷追究罪责,幸亏有人袒护,他才没有成为刀下冤魂。

   无可奈何,决计下海经商,居然屡屡得手,赢利颇丰。曾国藩与何有师生之谊,惺惺相惜。何莲舫的诗赋文章,深获曾国藩赏识。

   曾大帅的这幅楹联,把何老弟喻为“陶朱公”,赞同他明智果敢的选择。范蠡曾是越王勾践手下的高官,勾践“卧薪尝胆”成功,范蠡悄然隐退,带了美女西施,泛舟太湖,以船当宅。后又跑到“陶”去做买卖,苦心经营,“三臻千金”,“遂至巨万”。他乐善好施后世称为陶朱公!

   在商战中,何堪称奇才,长袖善舞,发家致富。经商之余,觞咏品茗,看戏拍曲,优哉游哉。曾国藩每次到扬州,总前往壶园盘桓,与何老弟喝美酒、听戏文、促膝谈心。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