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山人的绘画人生

文摘   2024-08-19 07:47   江苏  

   十年前,赴澳洲旅游。在悉尼海德公园东侧,参观了新南威尔士州艺术馆,馆内收藏许多世界各国的名画。无意中,发现一幅中国的山水画,落款署名新罗山人。

   华喦(1682-1756年),原名德嵩,字秋岳,出生于福建上杭县白沙村华家亭。上杭旧时为新罗县 ,华迁居外地后,为不忘桑梓之乡”,取号新罗山人。

   华喦世所公认的扬州八怪之一。他出身贫寒,是位多才多艺、承前启后的画家,生前并不显赫,身后却名扬四海。

华喦

读过   华喦读过“蒙馆”,喜爱习画写字。父亲早逝,学业终止。少年时华喦显露出绘画天资,曾为土地庙、龙王庙画过壁画。然而,在势利人眼中,他的这些雕虫小技,根本不予重视。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华氏宗祠重修,祠堂里的壁画,地方豪绅不让华喦这穷小子画。年轻气盛的小伙咽不下这口气,深夜翻墙进祠堂,挥动画笔,一连画了四幅。他知道,鲁莽行事闯下大祸,会遭到惩罚。于是,连夜逃离家乡奔赴杭州,投靠叔叔去。

   经历这次事件,华喦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地位和名气,干啥事都不成。地位和名气从哪里来?要靠自己的真本事,要拿得出让人佩服的作品才行。

   杭州是江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聚集,贸易茂盛。杭州文风昌隆,袁枚《随园诗话》载:“乾隆初,杭州诗酒之会最盛”,华喦到杭州后,步入卖画生涯。

   华喦在杭州结识了不少胸怀胆识的文人学士,如“乐贫著书”的徐逢吉、“喜读书为诗以自适”的蒋雪樵、“青衫旧名士,自发老潜夫"的吴石仓,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华喦经常与他们一起游览山湖僧寺,吟诗论文。在这批文化长者的熏陶下,华喦博览经籍,钻研诗词,修养日趋精进。文人们安贫乐道的品格感染了华喦,对他日后坚持清贞不阿、恬谈清虚的操守,产生潜在影响。

   

   华喦曾有一段上京城的经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华喦赶到北京,去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华喦曾绘一部《仿宋元诸家用笔册》,署题“白沙华喦”,钤“臣喦”朱白文印;又在另一幅《秋林诗意图轴》,署题“拟宋人点笔,白沙华喦并题”,也钤“臣喦”印,两图的字体和画法属早年风格。以此推测,这两件作品是为某王公贵族所画,故使用“臣”字印。

   命运给有志者提供了奋发图强的机会。华喦要养家糊口,赖以为生的只有笔墨丹青。迫于生计,他更加勤勉地画画,艺术上锐意创新,精益求精,终于造就了他不凡的书画艺术成就。

   康雍之间,江淮水灾频发,民生凋敝,华喦的画销路不好,生活很贫苦,且携妻子宴清贫,何碍敝衣有百结常共妻孥饮粥糜,登盘瓜豉茹芹葵。

   在扬州卖画要得到大盐商的帮衬,乾隆九年(1744)华喦为扬州豪富马曰潞五十岁生日画肖像并写诗祝贺。在扬州,华喦的朋友圈中有金农、郑板桥、李鱓、高翔等人。华喦与高翔为知交。乾隆二年(1737年),高翔 50岁时,华喦写诗赠之,赞咏他“养学固履道,抱德诚足耽”。

   华喦与李鱓相识,他曾在雍正十年(1732年)李鱓所画的《松萱瓜瓟图》上题诗。华与郑燮的交游较晚,他所作的《桐华庵胜集图》题语中记载:“乾隆丙寅(1746年)秋九,同人集社于梦泉桐华庵斋中……时颜叟补石,许丈写菊,梦泉曰:‘此幅似未毕乃事也,得板桥竹则可矣。’俄顷,童子报曰:‘郑先生来也。’相见揖让,更写竹数个。”郑先生即是郑板桥。

   华喦的《天山积雪图》《寒驼残雪图》中,有孤独旅人和跋涉骆驼,荒寒景物,雪山寒林下,空中鸿雁长鸣,惊起旅人和骆驼抬头眺望。孤雁横空,雪野茫茫,征程漫漫,没有颓唐之感,而是散发着豪壮的自强力量。

   

   华喦的绘画题材很宽,山水、花鸟、人物样样皆通,尤以花鸟人物画成就突出,随意点染,无不佳妙;在绘画内容上,花鸟画继承明清传统,初师恽寿平,后转学朱耷、石涛,笔墨干湿并用,善用粗笔、渴笔,率意潇洒,色彩淡雅而艳丽。表现花鸟、草虫和小动物的灵动神态,自然逼真,活泼生动,富有生趣;人物画,纵逸趣脱,标新立异,设色清丽,别开生面。人物画受益于陈洪绶等名家,自成减笔画法,形象有所夸张而又不变形,线条简练柔劲,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

   他的画:笔意纵逸骀宕,粉碎虚空,种种神趣,无不领取毫端,独开生面,真绝技也。寓居扬州既久,其画风对清代和近代的花鸟画有一定影响。

   华喦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雀爱梅图轴》,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海棠禽兔图》,故宫博物院藏;《金谷园图》,上海博物馆藏;《荷鹭图》扬州博物馆藏;《午日钟馗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还有许多作品流散民间和国外。

   由华喦后人编撰的诗集《离垢集》五卷,收录他创作的大量诗歌,佐证了这位著名画家“展翅鼓长风 一举九万里”不平凡的一生。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