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丰里点滴

文摘   2024-07-30 10:15   江苏  


   本人虽不是扬州原籍人士,但对扬州历史文化名街——仁丰里,熟稔已久。

   是因缘巧合的机遇吧,我熟悉了解仁丰里由诸多因素促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从部队转业,落籍扬州。工作单位地址,就在仁丰里与七巷的交汇口上,在此“耳鬓厮磨”,一天进进出出好几趟,此其一。

   (仁丰里小二巷)

   夫人出生在仁丰里一条狭窄的小巷——旧城小二巷。六十年代的一场大规模移民运动,插队下放到安徽皖南山区。婚前婚后,经常听到她絮絮叨叨讲起扬州仁丰里的往事:街道上便利居民的草根店铺、附近甘泉路的繁华市廛、北边萃园桥菜场的不息人流……久而久之,仁丰里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其二。

   夫人时常说起当年仁丰里的“熟人”,一位是旌忠寺的高龄当家法师,慈眉善目,喜欢小孩:另一位是笑声朗朗的江树峰爷爷。江爷爷家住旌忠巷,曾在扬州中学执教,后任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江爷爷身材魁梧,体态肥胖,天热时经常手执一把芭蕉扇,谈笑风生。夫人的爷爷在扬中任职,又是政协委员,两位老人时相过从,洽谈甚欢。夫人的多次忆旧叙说,加深了我对仁丰里深厚文化积淀的认识,此其三。

   (旌忠寺)

   仁丰里南北向,南通多子街(甘泉路),北接大东门街,全长约900米,最宽处不超过4米。街道总体形态呈“鱼骨状”,仁丰里是“龙骨”,比它更逼仄的支巷有规则地分布在东西两侧。街区生成的年代已久远,从布局来看,它应该是唐代扬州城“里坊制”街区规划的遗存,至今起码有上千年的历史。支巷的命名很有规律,由南向北,东侧的支巷从头巷依次排列到十巷;西侧的支巷也都不甚宽敞,名称各有所依,曹李巷(糙米巷)、旌忠巷、毓贤街、乌衣巷……等等。后来才有了变化,以序排列的巷名逐渐向西延伸。

   (陈氏老宅)

   三元路的拓宽,仁丰里被无情“腰斩”,南段仍以旧名称呼,北段直接改称九巷、十巷。最北端的一段,弯向小秦淮河,连通到大东门桥西堍,习称阮家大院。史料记载,从前是“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元的故居,后遭大火,房屋悉数毁圮,唯有地名保留了下来。

   (阮家祠堂)

   处与阮元相关的地方,是位于毓贤街的“家庙”,门口南墙上“太傅阮文达家庙”硕大的石额和对面墙上镌刻的“出门见禧”字砖雕,都在无形中告诉民众,当官才能光耀门庭的硬道理。

   仁丰里地处“旧城”,过去住户以书香门第居多。曹李巷陈家,清代父子传胪,名望赫赫。至今豪门犹存,虽已破旧,格局仍在。街西,紧靠头巷有户大宅,门脸朝东,主人姓刘,被称为刘庄。残存的细刻砖雕门楼花边,如今看来仍楚楚可观。刘式系宋代官员,亡故后夫人承继遗志,努力保存家中藏书,培养子女成才,多名后人进士及第,故居被尊称为“墨庄”。仁丰里刘庄是刘氏后人居住的所在,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黎东方曾居住在这里。

   旌忠寺位于仁丰里中段,是一座千年古刹。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在此组织编写《文选》,故称“文选楼”。《扬州览胜录》载:“文选楼在小东门北旌忠寺内,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故址。”陈朝时,僧人智顗大师弘法,在此建寂照院。隋代,智藻弘扬教义于院中,隋炀帝亲临听讲,数日不归,寺院名扬天下。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在寺内疗伤,后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南宋度宗赵禥赐名“旌忠寺”,香火绵延,为仁丰里积蓄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巷萃庐)

   旧城七巷,分布著名的萃园、辛园等大户人家,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美不胜收,诉说着“扬州以亭园胜”的往昔繁华。还有鲜为人知的顾氏大宅,也曾在七巷,据清代名宦顾图河后人介绍,如今一所“琴行”附近的民居,即为他家祖上老宅的旧址。

   仁丰里曾是晚清重臣晏端书的居住地,“第在仁丰里,中丞名端书,字彤甫,由翰林官至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归里后为江北团练大臣,主讲梅花书院多年,为乡邦泰斗……厅事前‘衮绣堂’额,吴让之篆。书院有双桐两株,耸然双峙。”只是,《扬州览胜录》作者王振世在1936年撰稿时已称:“今则门巷已非,有故家乔木之感。”如今,又过去了八十多年,连两株桐树也杳然,晏府旧址究竟在仁丰里何处,很难考证。

   (七巷 梧桐院)

   点点滴滴,拉拉杂杂,说的全是仁丰里的陈年往事。要保存好历史的遗迹固然重要,而擦拭掉明珠的蒙尘,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青春,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更其不易。

   欣喜的是,经过多年努力创新,仁丰里终于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中,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改造”,面貌有了大改观。街区的鼎盛人气,正在聚拢恢复之中。民俗博物馆、“亦庐”庭院艺术研习基地、青春书社、诗鱼书院、老照片馆、格桑花交流中心、古琴工作室……等一批馆所,脱颖而出,活力四射的文创工作室给街区带来意外惊喜和丰厚收获。

   利用荒废的房基地,新建小剧场,更是奇峰突起,为沉寂已久的地方戏剧和曲艺开辟了一方新天地。舒适的环境、优雅的布置和熟悉的声腔,成为繁荣地方戏曲最适宜的土壤。华灯初上,熟悉的丝弦旋律和抑扬顿挫的扬州方言,弥漫在仁丰里夜空,悦耳动听,宛如天籁,老扬州拍手称快,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神情大振,连声赞叹。

   蹀躞仁丰里,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这是弥足珍贵的扬州历史文化底蕴的精华所在。古人留下的无价之宝,除了继承保护,还当有所发扬,有所创新,敢担当有作为的当代人,义不容辞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可以相信,仁丰里定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放光彩!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