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联盟( 集团 )建设发展

文摘   教育   2023-12-14 14:55   北京  
文章字数:19543字 阅读时长:49分钟

⬇️ 滚动了解更多 ⬇️


     为推动济宁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技能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更加精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2019年10月,在济宁市委市政府和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大力支持下,由济宁市技师学院发起,首批联合129家企业、19所技工院校、3家职业培训机构,组建了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集团围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师资共享、培训鉴定、职业竞赛等方面开展业务工作,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增进成员单位的合作交流、推动济宁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工人才,在校企共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经过四年发展,集团成员单位现有企业188家、技工院校20所、职业培训机构9家。

一、政府大力支持,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效

2019年,济宁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8个方面16条专项扶持政策,着力破解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21年,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0条具体措施,明确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集团发展、划拨1000亩土地支持技师学院拓展办学空间、技工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等收入70%可以用于教师绩效分配等“硬核”政策,持续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为集团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正常有序运转,提供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强力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已为协调为全市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接纳技工院校学生实习,领取1349人次实习补贴60余万元。

二、完善运行机制,聚合六大平台共建发展

(一)依托章程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济宁市技师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市各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形成了一个跨区域、跨行业、多层次、综合性的业务紧密型利益联结体。集团各成员单位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共享优势资源,共享合作成果,严格按章程规定建立相应进入和退出机制,实现自我管理。

(二)构建指导层、核心层、合作层三大圈层

指导层为市委市政府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人社、财政、发改、工信、教育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指导集团运作,协调解决重大困难问题,提供政策支持。核心层为集团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负责制定集团发展规划、方针及目标,研究决定集团重大事项。合作层为与集团密切相关的合作单位。根据需要为集团提供科研、管理咨询、人才支撑,参与集团科研课题立项、鉴定、成果转让及师资培养等工作。

(三)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运作上实现“六统一”

一是统一招生就业平台。集团院校、企业联合招生,根据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定向培养学生;统筹集团院校专业建设,结合各县市区优势产业,集中扶持各地院校打造2~3个特色专业,有效解决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问题,实现以强带弱、错位发展。二是统一教育教学平台。集团各院校专业设置、教学方案由集团统一研究确定,校际专业实行错位发展,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共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集团院校已与京东、吉利等300余家企业开设订单班次338个。三是统一学生管理平台。完善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化+企业7S文化”管理育人模式,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心、军事化管理塑形育行、工匠精神培优育能,创建“立德树人”特色品牌,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四是统一师资调配平台。健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双向互派机制,集团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产业教授由集团统一调配使用。制定《集团人才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建成750余人的专家资源库,校企共享优质教师、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最大限度发挥师资特长。五是统一科研创新平台。集团成员单位共享现有生产和科研实验设施设备,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既盘活了集团内部资源,避免有些设备、场地长期闲置,也有效解决技工院校实训设备投入不足和单个企业科研设施老化、技术性能落后问题。目前,已共建机器人视觉动态、机电装备等科研创新平台5个。六是统一培训鉴定平台。坚持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面向集团院校师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开展各种就业创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落实工作职责,实现集团化办学实质运行

(一)主动争取部级培训合作项目高质量落地

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职业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培训项目成功落地集团。2023年,集团成功承办部省“两化”示范培训工作部署会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专题调研会,部省领导现场调研“两化”培训基地建设情况;7月,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和虚拟现实技术两个专业的培训标准获国家相关部门立项。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将继续推动“两化”示范培训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打造全国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验田”。

(二)促进成员交流,实现集团工作多元化发展

一是畅通校企合作渠道,推动各方合作共赢。发挥集团平台优势,开展“百校百企百奖”专项活动,在集团成员单位中遴选出100家优质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100家各类生源学校建立联系,提升生源质量;开展“百名优秀师生”大评选,激发师生改革创新动力。集团先后赴经开区、梁山县等地,组织技工院校和当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洽谈活动,围绕产业建设,共商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县区产业人才需求。集团连续3年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突出企业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能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传授技艺等方面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材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程序,2023年遴选出9个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涵盖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优势行业领域。集团多次举办校园招聘会,2023年共有济宁市18所技工院校负责人、207家企业、3000余毕业生参加校园招聘,提供6000余就业岗位,现场800余名学生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二是加强校校合作,促进院校协同发展。每年召开集团院校校长论坛,围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高水平技能竞赛、办学模式创新、集团化发展等当前技工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为集团各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2023年邀请安徽省阜阳市、青岛市、淄博市等地技师学院的知名院校专家分享办学经验;连续3年开展学生教育管理优秀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机制创新、学风养成、校园文化、关爱成长、就业创业和创新项目等八个方面,遴选“济宁市技工教育学生教育管理优秀典型案例”,2023年共评出37项,为集团各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集团注重一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2023年组织的全市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选手为培训班授课,来自集团16所技工院校的30名一体化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建设学术交流平台,推进科研项目实施。集团不断加强集团内校企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充分利用院校科研人才资源、技术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集团内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集团连续3年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现已完成2020年4个立项课题和2021年24个立项课题的结题,以及2022年16个集团课题的立项,集团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了全市各技工院校学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创新工作举措,助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集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要求,率先在全市工程技术领域打通了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2021年开始,全市已有84名高技能人才通过贯通评审获得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2023年职称贯通评审工作已经启动,共收到全市74份申报材料。集团还组织成员单位参加济宁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合作,济宁市技师学院作为全市培训机构唯一代表,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参加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业务培训班,被评为“优秀承训机构”。合作项目共吸引知名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吸纳退役军人报名102人。

(四)加强内外交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

为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服务成员单位,集团长期在成员单位间开展校企合作专题调研,先后组织集团院校赴辰欣药业、中国重汽等企业实地走访,围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订单式培养、学生企业实习和就业、职称贯通政策解读、企业技改等合作事项进行调研座谈,并开展校企合作签约活动。

为全面展示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成效,经过梳理汇总,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从成立背景、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发展成效等方面,编纂《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济宁方案”》著作,已正式出版发行。

为加快改革步伐,集团积极学习借鉴各地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集团先后与重庆市、甘肃省、深圳市等30余个地区开展学习交流。2022年赴安徽省铜陵市大江教育集团、湖北省鄂东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调研活动。2023年,集团共接待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河北省技师学院等30余家省内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技师学院考察团队,介绍集团化发展经验,交流办学工作成效,探索技能培养途径。2023年6月应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邀请,集团参加黑龙江省“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论坛,并作《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专题报告。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上,通过实物展示和宣传介绍,全面展示集团化办学成效。

技工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坚定继续走集团化办学之路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破解制约技工院校发展的瓶颈,精准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王志敏、赵晶、郭颖彬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力量,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部署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期间要打造100个左右技工教育联盟(集团)。新时代新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是时代赋予技工院校的办学使命。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围绕淮海经济区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牵头成立了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联盟,对技工教育联盟品牌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勠力同心,挥好融合发展“指挥棒”

(一)抢抓机遇探索新路径

作为快速发展的成长型城市,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海经济区等多重战略深入实施、交织叠加,徐州被赋予了“带动周边、代表区域”的重大使命。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立足新的时代坐标,抓住产业发展变革机遇,牵头筹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联盟”,携手江苏省连云港、宿迁,安徽省淮北、宿州,山东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河南商丘等4省10市龙头技师学院,迈出了区域协同、校企共育特色发展新道路。

(二)携手合作擘画新图景

立足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联盟10所学校举行高层对话,结合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现状,研讨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达成了“徐州共识”。2020年底“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联盟”第一届协作会召开,确立了“立足高端、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彰显特色”的原则,各校发挥办学特色优势,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十四五”抱团奋进蓝图绘就。

(三)聚焦地方发展新业态

2022年12月,“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联盟”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一批示范校技工院校联盟(集团),联盟建设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初显。2023年,徐州市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创新引领、枢纽联通等功能。锚定区域产业体系发展新要求,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充分发挥淮海经济区技工教育“领头羊”作用,联合联盟院校积极开展院校之间交流互访,立足政府指导,完善顶层设计,把握发展机遇,优化合作空间,为淮海经济区技能人才培养贡献技师力量。

二、协同创新,弹好融合发展“协奏曲”

(一)分享交流打开新视野

联盟成立以来,联盟校间定期举办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交流活动,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联合开展区域内专业社会调研,针对区域内动态用工数据开展分析研讨,共同探讨新专业开发,提出区域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意见建议和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聘请相关专家开设技工教育讲座,分享办学成果和经验,各联盟校视野不断拓宽。

(二)结对共建促成新力量

2022年以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大力推动苏皖跨省技能人才合作交流,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与安徽省淮北技师学院结对共建,打造跨区域专家库,广泛开展师资培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各项交流活动,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互帮互助,加快补齐两校高质量发展短板。

(三)相互赋能谋求新发展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总体格局部署,淮海经济区影响力不断壮大,各联盟校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以围绕共搭合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建特色专业、共育师资队伍、共创科研项目、共促技能大赛、共探校企合作路径、共推高质量职业培训八项重点任务,以协作组的形式开展协同合作,开展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观摩研讨活动,组织师生技能拉练,开展育人成果展示交流,共同打造区域技能人才一体化培育的示范区。

(四)服务社会展现新作为

联盟校面向联盟企业与社会,开展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等职工培训服务。面向产业企业用工实际,支持联盟统筹成员学校和资源,实行短期顶岗实训培训和人才推介,帮助企业解决急性用工需求,协同打造跨区域技能人才服务平台。

三、同心共育,奏出融合发展“最强音”

(一)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

联盟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校企合作联谊会为基础,充分吸纳区域内头部企业、规上企业加入,以《章程》明确联谊会性质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学结合的咨询和评议机构,由企业领导或有关部门领导担任名誉会长。同时,明确了成员单位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学改革、实习实训、人才评价等方面的义务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优先人才选用、备赛集训等方面的权利。联盟主动邀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建设产业学院,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模式,以期实现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目标。

(二)引好校企合作活水源

基于联盟良好的合作平台,联盟院校间经常性探讨分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特色做法,相互引荐优质校企资源。徐工集团、菏泽城建、青岛海信、合肥地铁、苏州地铁、无锡地铁、宿迁京东等220多家企业先后与联盟校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及时跟进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联盟企业支持和校校互助,各联盟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目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已建设完成9大专业群,根据淮海经济区产业调整转型需求,新增“健康与社会照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与区域产业匹配度不断提升。

(三)耕好人才培养责任田

校地、校校、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各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特别是校企围绕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共育共通、“校中厂”“厂中校”建设等方面开展紧密型合作,多家企业管理层亲自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围绕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提炼岗位生产实践典型工作任务,就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设置与教师团队共同研究交流,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质效提升。为检验教育教学水平,联盟举办了淮海经济区技能邀请赛,10所联盟校123名学生展开了15个项目角逐,相互切磋、同台竞技,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联盟筹建以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在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实现了“世赛有基地,国赛摘桂冠,省赛夺状元”的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金二银二铜五优异的成绩。

(四)深挖技能人才蓄水池

2022年9月,徐工重型机械李鹏龙再夺第六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状元”;2023年9月,徐工重型机械邵伟斩获金牌,他们都是从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也是联盟成立后校企接力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代表。作为企业技能人才蓄水池,联盟各校每年向淮海经济区输送高技能人才20000余人,其中不乏这样的技术能手,目前联盟校校、校企正努力探索战略合作新渠道,同心共育世赛选手、大国工匠,共同谱写最美的“大国工匠成才故事”。

建设技工院校发展联盟,不仅关系着广大技工学子和诸多技工院校的发展,还影响着区域技能人才供给整体结构和产业发展人才的保障力度。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深化政校行企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是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将继续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技工院校的头雁效应,以高水平联盟平台凝聚区域发展合力,谱写技工教育发展新篇章。


作者:陈新忠、王卉娟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积极响应这一要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由广州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发起,联合深圳技师学院、北京神州数码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全国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全国数字技术技能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瞄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共谋“数字技术技能”人才“赛道”之“大势”,涵养“数字新生态”,培养数字经济新生力,努力对标一流、比学赶超,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引领,多元协同构建人才共育大平台

学院作为集团建设的牵头单位积极推进与大型国企、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开展订单班、冠名班,持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新技能学院和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学院作为集团核心成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校企共建315个公共实训基地和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展教科研项目研究,有效落实集团成员优质资源共享,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二)立标杆,育训并举提高职教社会服务能力

集团与香港机电工程署,贵州黔南、毕节、安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世界技能组织全球行业合作伙伴成员”唯康教育,成唐非遗文化公司,广东省农村电商协会联合开展与数字技术技能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校企合作在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乡村振兴等领域成效突出,发挥学院技术和企业市场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体系。

(三)树典型,双向联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集团立足南沙,战略布局“一核两翼”发展格局,出台《落实〈南沙方案〉三年行动计划》,与东方电气开展战略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联手为员工进行适岗培训,培训了92人;与广汽丰田公司等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共同体,持续输出优秀“新汽车人”;与拓思软件科学园等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依托南沙双创资源优势,以“专创融合”理念布局产业,致力于打造“产教学研创”一体的高端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四)创机制,“五重螺旋”保障职教集团建设

集团按照“三方融合,四阶递进”的建设思路,创新集团管理运行机制,做到政校行企协“五重螺旋”保驾护航。建设优势特色专委会,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充实优化组成人员结构,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委员会内企业专家的各种资源,激发参与委员会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建设校企合作对话机制,定期举办“产需对接会”和“人才供需见面会”,共举办101场。开展校企协合作对话活动,改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聚资源,多方合力培养国际技能人才

集团聚合国际多方资源,联合东非高校联盟,为其提供职业教育国际师资培训,践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和“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与经济上的共融共通、和谐发展;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深化与港澳台在专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培养助推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重三农,多措并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专业结构,主要做法有:以订单班、企业学徒和短期培训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对口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共同研发专利,有效助力农村企业生产发展;学院与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等单位借助新平台传播风土乡情,将农业与电商平台结合起来,“数字”快车助农增收。

三、成果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高,双元育人成效显

随着集团发展的成熟和完善,校企双重主体育人模式日趋完善,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就业率为99.8%,专业对口就业率为95.2%。学院与多个知名企业共同培养学生3000余人,合作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2000余人,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超过万人,近五年共为企业输送毕业生近9000人。

(二)助企发展动力足,降本增益效果显

集团的不断壮大使企业快速得到人岗高度匹配的专业人才,企业人才梯队和干部储备更加合理,企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目前,共有校企合作授权发明专利8项,改进生产技术、服务技术29项,为企业节省生产经营成本200余万元,为企业带来生产经营增益近500万元。

(三)对外交流水平高,职教经验传东非

集团与东非高校联盟合作,学院为其提供职业教育国际师资培训共计9次、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线上交流累计培训超1980人次,覆盖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等17个非洲国家。

(四)社会服务能力强,学院发展动力足

学院牵头实施各类技能培训2297人次(其中:国际培训72人次,南粤家政培训588人次,非遗文化培训80人次,乡村振兴培训48人次,特种作业培训238人次,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50人次,在校生职业技能提升1221人次);对校内学生开展成人教育招生1429人;承接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考试,参加人数2774人次。

四、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采取校企协同建设产教融合新生态、深入调研奔赴企业“零距离”对接、校企共建双主体成立新技能学院、资源共享共建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人才定制共同开展双制班订单班冠名班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建立技能大师室共同开展师资培养等校企合作形式,集团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校企合作实施的经验、成果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得到积极的推广应用。由学院牵头发起的全国数字技术技能职业教育集团如今已吸纳200多家高职院校和龙头企业参与。集团开展的工作持续获得社会主流媒体关注,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人民论坛网三家中央级媒体,以及技能中国、技工教育网、羊城晚报等十几家省市级、行业专业媒体纷纷做了报道,几十家协会、企业、院校也接续在官网发文报道。集团正逐步成为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的标杆。


作者:明根
单位:广州市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技工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技工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技工教育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但是,一些技工学校与就业市场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很多技工学校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不能前瞻性地进行专业调整,培养人才类型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的错位,整体办学不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重庆市交通技师学院通过建立西部交通技工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技工院校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有效推进技工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提升了综合实力。

一、发展目标

集团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凸显“平台+业务联盟+实训基地”功能的技工教育集团。

(一)搭建指导、交流、服务平台

集团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学业务、科研开发、质量监控等方面实行相应的统一规划、管理和考核。集聚、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委员会”等指导、交流、服务平台,为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闯出新路。

(二)建立业务联盟

集团在师资、职业技能认定、课题研究成果、教育信息、产教结合及校企联办等方面,以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文化融合的方式组建“交通行业师资培养联盟”“交通行业技术服务联盟”“交通职业等级评价联盟”等实体产业,为在校学生、集团内企业和社会从业人员搭建终身教育平台,开展职工岗位培训、职业评价标准开发、职业评价;依托集团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加快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步伐,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

(三)建立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及实习实训共享基地

集团充分利用集团内的培训基地和开放式实训基地、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以及设立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行业终身教育培训、技能竞赛集训、学生职业教育和职业体验等。根据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和西部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交通行业潜在成长性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为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前期准备。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健全组织机构

集团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组织机构。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年度工作报告和讨论重大事项、确定实施方案等。理事会每年召开1次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决定重大问题必须经半数以上理事同意。秘书处是集团理事会及其常务理事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办公地点设在重庆交通技师学院。

(二)完善运行机制

集团以《西部交通技工教育集团章程》(简称《章程》)为纽带,集团全体成员在《章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设立集团理事会,由理事长单位、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和秘书长单位组成。理事会各成员单位按照理事会章程签订合作协议,在理事会章程与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责、权、利,集团成员切实履行权利,平等享受义务,建立“政府指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平等共赢”的运行机制,确保集团的高效运行。

(三)搭建服务平台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集团成立由企业、学校、技工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工作。参与汽车驾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启动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和作用。

2.构建“双主体”育人平台。集团与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双主体”共建汽车驾驶专业、共培城市公交车驾驶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责任,完善合作办学组织体系,共同研制校企合作办学共建专业的相关制度文件,夯实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

3.开发教学资源平台。集团以城市轨道交通、铁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为特色,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等专业职业教育标准和教学资源,开发城市公交智能调度实训平台和“留学重庆”智慧学习平台。同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四)深化教学改革

集团成立一体化教学工作小组,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加快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扩大工作覆盖面等措施,实现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开展汽车驾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3个国家级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力争在教学标准编制、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方式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一体化专业建设成果。

(五)建设实训基地

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建成全国城轨高铁技术共享实训基地,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全国首个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实训基地,在全国交通领域率先实现在同一站点,完成城轨站务、车辆检修等多工种融合实训。建成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智能化培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与技术推广中心、虚拟仿真(VR/AR)创新实验实训中心以及7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获批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重庆市职业技能集训基地1个,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市级技工教育实训基地1个。

(六)强化对外交流

集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以此扩大集团的影响力。先后举办或参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经验交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轨道车辆项目市级集训活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应用行业赛(西南地区)、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计与应急处理赛项重庆市选拔赛、智慧交通专题研讨班等重大活动。集团实施“教育援外项目”(柬埔寨)、“重庆市政府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泰国、缅甸)、“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泰国、南非)等国际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大型国企以项目制形式举办国际人才培养项目——“缅甸仰光省公共交通高级管理研修班”,合作开发“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标准和在线教学资源,助推我国智能公共交通技术标准、装备和北斗导航系统进入缅甸市场。

(七)开展各类培训

集团对接现代交通智能运营、智能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群,开展覆盖公路、铁路、轨道、物流等交通领域的技能培训,并设立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实现了培训评价一体化。以汽车驾驶、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等3个专业为引领,相继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交通开投集团全员素质提升中心、交通运输类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创新“线上理论学习+线下技能培训+送考上门”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领域,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工作成效

(一)科学组织,创建成渝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

集团牵头创建成渝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体以成渝地区轨道、铁道建设发展为契机,以轨道类专业建设为主线,形成轨道、铁道职业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品牌;以促进现代轨道交通发展为目标,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共同体为载体,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轨道交通行业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

(二)强强联合,提高开放办学对外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国际同行联合。先后与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企业、政府机构签订协议。二是加强行业资源聚合。整合数十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三是加强内部力量整合。加强与重庆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举办方下属子企业和学校的资料整合。

(三)深化改革,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

1.实施“中文+专业”分段教学。集团开发基于项目工作流程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汉语”课程,把专业课程内容嵌入汉语教学重点,构建“中文+高铁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框架。

2.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集团实施线上与线下结合、课程与岗位标准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线上远程直播和基于岗位发展的“模块化”“菜单式”“活页式”教学。

3.开展校企“双元”评价改革。集团根据国外合作院校与当地交通企业的需求,推行校企“双元”评价改革,使留学生回国后能够顺利就业。

四、总结和思考

西部交通技工教育集团始终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前行,不断探索与创新,推动各项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产业的需求也在持续演变。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不断研发创新课程,以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培养学员在未来工作中持续自我成长、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坚信,只有真正做到产、教、研三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交通强国战略。


作者:钟晓芬
单位:重庆交通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中原经济区技工教育联盟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由冀南技师学院牵头建设,联盟成员共计165家,包括省内外技师学院17家,市内职业院校43家,行业协会12家,企业93家。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建设院校名单后,作为牵头建设院校,我们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邯郸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邯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接指导下,逐渐摸索出一条助于技工教育发展之路,现将联盟近期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做好调研,深究技工教育内涵

(一)多方调研,积极筹备

2022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名单后,邯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筹建专班,强力推进。利用两个月时间实地走访了晋、冀、鲁、豫4省28所技师学院、15家行业协会、60家企业,征求意见,共谋发展。

(二)成立组织,建章立制

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6月12日,召开联盟成立大会暨校企合作推进交流会,165家单位加入联盟。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原经济区技工教育联盟章程(草案)》和联盟徽标,表决通过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建议名单、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建议名单,奠定了联盟的组织和制度基础。

(三)制定计划,稳步推进

联盟成立之际,一致通过《中原经济区技工教育联盟2023年工作计划》。该《计划》结合联盟发展实际,拟在6-12月份依次召开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组织联盟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能力大赛、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按照教师组、企业职工组及学生组分别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进一步明确了联盟下半年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

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联盟组织体系

(一)以“十项任务”,驱动协同合作

联盟结合盟员单位优势、利益,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办学模式,以“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设施、职业技能鉴定、课题研究、教材改革、教育信息、师生技能比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招生与就业”十个任务驱动发展,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共赢发展宗旨,增强技工院校办学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以“三项机制”,保障高效率运行

一是联盟日常运行机制。联盟秘书处为联盟日常工作办事机构,由秘书长和2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按照联盟章程实行工作例会,理事会,会员大会制度,建立每周工作计划,通过网站、微信矩阵群定期推送联盟信息,增进联盟成员交流互鉴。二是上级调度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每月调度联盟工作进展情况,采取听汇报,现场指导方式推动联盟高质量发展。三是顾问机制。联盟专家委员由技工教育专家、企业负责人、行业能工巧匠等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7名,委员19名,分别由职业教育专家、企业行业负责同志担任。

(三)以特色政策,促进联盟发展

邯郸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技工教育发展,将联盟发展列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23年支持六个区域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和创新突破性事件责任清单》。2023年,邯郸市委政府先后出台《邯郸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三条政策措施》和《邯郸市高技能人才提质政策细则》,在落实省文件精神基础上,又从资金、扶持、奖励力度、待遇等六个方面给予技能人才政策优惠。

三、搭建联盟平台,开阔技能人才培养阵地

(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开放共享、高效便捷数字化信息平台。利用平台协作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评价人才质量,培养专兼职教师,实现互通互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累计校企共建专业36个,校企合作班级64个,培养学生2101人,联合共建课程4门,开发教材3本,公开发行1本。联盟理事长单位冀南技师学院教师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十余项,与企业共同申请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与联盟成员单位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5个,共享实习、实训设备200余台(套)。联盟内有14所技工院校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及专业。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联盟理事长单位冀南技师学院实施“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与博众集团、中连智造、五菱汽车、海尔集团、河北恒工等十余家大型国有及外资企业保持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与河北华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共同开设“预备技师定向委培班”。一是暑期主动走访联盟内50余家企业,与19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25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设备支持单位进行技术对接,并安排联盟内24名教师进企业实践,1家企业向学院捐赠50台高精度激光投线设备,并派工程师进校指导。二是联合开展订单招生、学徒培养。学院与联盟会员单位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合作,联合培养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预备技师60人,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联盟成员单位河北华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冀南钢铁、河北格力钛新能源、河北新金钢铁等联盟会员单位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2人,为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484人。目前完成电工、钳工技能等级认定95人,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了职工技能水平。

(三)搭建校校沟通交流平台

利用联盟平台,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以及能力水平测试、师生技能大赛、一体化教师合作,加强联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一是分别依托焦作技师学院、聊城技师学院、晋城技师学院首批成立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类专业委员会、数字与信息技术类专业委员会、新能源与交通运输类专业委员会等三个专业委员会,将服务延伸至系部、专业。二是邀请名师对联盟会员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骨干开展线下培训、竞赛观摩、技工教育论坛等活动,累计组织、培训人员超80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班主任管理班级能力。三是借协助承办“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之际,邀请联盟内24家院校51名教师观摩比赛,有效拉近成员院校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深度交流。四是联盟牵头建设院校冀南技师学院与邯郸市内43家联盟院校会员单位签订“优质生源基地”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联盟内院校交流,构建联盟内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纵向贯通的“直通车”,2023年招生2144人,其中高级工以上1481人,在全省率先实现高级工以上规模占比60%的目标。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做好政策宣贯,加强共研共享

一是组织开展高水平技工教育论坛或相关产业、专业技术交流活动。二是积极参与河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筹划、设计、实施;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承办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邯郸市职业技能大赛赛项等。组织联盟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能力大赛,组织联盟单位分教师组、企业职工组和学生组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等,营造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联盟院校间合作交流。

(二)对标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步伐

借鉴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先进经验,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争取从市级层面设立联盟常设工作机构,谋划统一“六大平台”,将招生、育人、就业、科研各方面紧密结合,链式运作。一是统一招生就业平台,联盟院校、企业联合招生,实现校企双师共同培养。二是统一教育教学平台,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校设。三是统一培训鉴定平台,面向联盟院校师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开展各种创业就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四是统一学生管理平台,全面推行“军事化+企业7S文化”育人模式。五是统一师资调配平台,推行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双向互派机制。六是统一科研创新平台,实现实训设备、场地资源共建共享。

(三)发挥引领作用,强化培训提升

以邯郸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立足中原经济区社会和重点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联合联盟单位,打造更多优质实训平台、公共实训基地,开发培训资源,面向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示范培训、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专项技术技能培训等。


作者:王振峰、齐振涛
单位:中原经济区技工教育联盟(冀南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一、集团概况及业务范围

宁德市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经宁德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19年9月27日正式组建成立,事业单位性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加挂宁德技师学院(市属技工学校)、宁德财经学校(市属中专学校)、宁德职业中专学校(蕉城区属中专学校)牌子作为办学主体。自成立以来,我们努力探索集团化办学,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列入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单位,被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列入技工院校集团化办学试点单位。已发展成为集中等职业教育、中高等技能技术水平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从业)资格考试及技能等级认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的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478人,在校生6658人。集团作为业主,入住宁德市职教园(一期),占地403亩,总建筑面积116460平方米,总投资8.89亿元,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

集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结合福建省和宁德市开展的“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活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践行使命任务,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推动集团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师资水平

集团所属宁德技师学院组织8名教师参加宁德市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7名教师参加全省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师资培训;组织7名教师参加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组织7名教师参加宁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届名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组织2名教师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组织6名教师参加2023年宁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教师第2次教学展示交流暨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活动。集团所属宁德财经学校组织11名教师参加2023年宁德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1名教师参加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有关赛项系列培训班;7—8月组织4名教师参加福建省2023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第一批)培训,组织3名教师参加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职名师和专业(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人选集中研训。

(三)提升德育工作,共创和谐校园

集团统筹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如宁德技师学院“开学第一课,禁毒我先行”禁毒宣讲活动、“070—零欺凌”预防学生欺凌普法讲座、“保护自己勇敢说‘不’”防范性侵害专题教育讲座。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法制、禁毒、环保等主题活动;毕业晚会、歌唱青春等晚会类活动;八字长绳、篮球比赛、“羽你同行”、“一圈到底”等竞技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宁德技师学院还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细化宁德技师学院班主任量化考核方案,规范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充分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了相互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四)常抓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有保障

集团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常规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学生常规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认真组织好学生住宿管理、学生安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如,集团所属财经学校开展学雷锋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和文明主题教育、“宜居靓家园健康新生活”爱国卫生、五一劳动教育周主题教育、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急救进行时”应急救助培训、“放飞心灵,成就梦想”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消防、防溺水、预防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欺凌等多项教育活动。

三、目标规划完成情况

(一)目标一:建设职教园

集团做为业主单位按照宁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分两期建设,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竣工验收,工期21个月。2023年7月25日正式交付使用,圆满完成了规划建设任务。

(二)目标二:开园办学

集团于2023年8月启动迁入市职教园区办学。集团所属宁德技师学院行政人员于2023年9月迁入园区办公,2023级1043名新生到园区注册,这标志着市职教园正式开园,圆满完成了市职教园开园办学的任务。

(三)目标三:完成秋季招生

2023年9月,宁德市职业教育集团共招生2200余人,圆满完成了秋季招生任务。其中,宁德技师学院共招收2023级新生1000余人,宁德财经学校招收新生500余人,宁德职业中专学校招收新生近700人。目前三校合计在校生6600余人,创历史新高。

四、运行机制建设情况

(一)集团党团、行政架构完整

集团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总校长负责制。集团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2021年3月成立集团党委,下设党委工作处、学院党总支、团委、工会。行政管理架构有办公室、财务处、教务管理处、学生工作处、现代服务学院(宁德职业中专)、智能制造学院(宁德技师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宁德财经学校)、后勤保障处、职业培训处、对外合作处等部门。

(二)不断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

集团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分别制定了集团党委会议事制度、“三重一大”议事规则、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并形成汇编进行培训和学习,同时根据职教园区的实际情况,集团成立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政府采购工作监督小组、内部管理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等,分别制定了学生德育工作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制度等,规范集团各项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五、特色创新和工作亮点

(一)设立分院,扩大集团影响力

在加快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同时,集团还积极探索“1+N”办学模式,集团所属宁德技师学院分别依托古田中等技术学校、宁德交通技校成立两家分院,集团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

(二)共同设立产业学院

为强化工学一体办学,集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在突破传统产业学院建设方面,有新做法、新方式。集团所属宁德技师学院与上汽宁德基地、安波电机、思客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产业学院,采用“引厂入校”+“引校入厂”双结合的方式,将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推向深入。

(三)社会化培训取得新进展

集团组织在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拓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培训的企业主要有宁德市主导产业企业,如青拓集团、万达、福鼎时代、时代一汽、宁德时代、蕉城时代等企业的中高级工班层次,共1876人。组织完成茶艺、评茶、育婴、保育、电工、美容师等工种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1673人,完成在校生21个工种中级、高级、专项认定人数共1459人次。近几年累计完成各类培训16000多人次。

(四)竞赛带动,培育工匠精神

2023年,集团共组织所属院校参加国家、省级和市级等各类比赛。集团所属宁德技师学院参加省级竞赛29人次,获省级奖项24人次;参加市级竞赛30人次,获市级奖项28人次。其中学生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汽车喷漆项目金、银、铜奖。集团所属宁德财经学校在省级竞赛中,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荣获三等奖;在市级竞赛中,获二等奖作品1件、获三等奖作品1件、获优秀奖作品1件,集团学习技能氛围浓厚,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明显。

(五)校企联动,共育技能人才

2023年,集团共与37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中,宁德技师学院13家、宁德财经学校13家、宁德职业中专学校11家,共冠名专业26个。集团与上汽集团宁德基地、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宁德思客琦、宁德聚能动力等宁德四大支柱产业的校企合作,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又满足了宁德地方主导产业的用工需求,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认可。


作者:唐卫兵
单位:宁德技师学院



 推荐阅读:

《中国培训》2023年第十二期要目来啦!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中国培训杂志
发布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方针、理念、方法,有关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