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协2023年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情况通报

学术   教育   2024-08-18 20:53   北京  
作者: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学术委员会


文章字数:3844字  阅读时长:10分钟

为推动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教科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和职业培训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水平,2023年10月,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职协”)组织开展了2023年教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2024年5月,征集活动圆满结束。总体来看,本次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征集活动的目的、要求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作部署,梳理和展示近两年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教学科研工作,激发教职工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提升教科研水平,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征集活动的基本要求如下:一是突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安排评审流程,严格把控评审规则,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三是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

本次征集范围是全国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中的中国职协会员单位2021年7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期间所产生的教学科研成果。

(二)成果申报情况

本次申报在2021年基础上增加论文及调研报告类别,申报项目类别由7个变为8个。申报单位由104家增加至113家,申报成果由573项增至1044项。无论申报单位、总体数量都有增加(见表1)。

(三)评审过程

本次评审采取单位推荐和专家评审方式进行。申报单位按规定条件和限额指标择优推荐至中国职协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为推进评审工作数字化,中国职协开发了评审系统,第一轮、第二轮评审都在评审系统进行。第一轮评审由中国职协技校委员会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组织进行,共聘请26位专家进行评审,从1044项申报成果中推荐732项进入第二轮评审。第二轮评审由中国职协学术委员会组织,聘请14位全国知名专家分5组进行评审。经过5天的认真评审,按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为10%,20%,30%控制比例,推荐出443项获奖成果,提交终评会审议。

中国职协于5月25日召开终评会,组织专家对第二轮评审推荐成果进行认真审议,确认了评审结果。

(一)具有广泛性

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参与省份增加,从2021年的20个省市增加到22个省市;申报单位增加,从103家会员单位增加到113家。获奖覆盖面也有所扩大。经过评审,有98家单位获奖,占全部参评单位的86.72%,较2021年的68.27%提高了18.45百分点。体现了中国职协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果评审活动得到更广泛认可。

(二)成果项目设计符合技工教育办学特色

本次征集活动项目设计及评审标准贴近技工教育的实际,注重教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八个类型的项目基本能够覆盖目前技工教育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特别突出校企合作,应用实践和技能培养,较好地体现了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各项目获奖情况见表2。

(三)领导重视,严肃认真

本次活动采取了逐级筛选淘汰方式,初审由技校委员会组织评审,第二轮评审由中国职协学术委员会组织,每轮评审专家来自不同的学校、管理机构,总体水平较高。两轮评审互相独立评审,评委不交叉。第二轮评审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终评采取线下会议评审的方式,中国职协常务副会长汪春慧主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有关领导出席,经过充分讨论、研究、审议,最终确定了评审结果。整个活动职协领导高度重视、程序完备、严肃认真,保证客观公正和评审水准。

(一)论文及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

从申报数量分布看,论文及调研报告、通过鉴定的课题、课堂教学案例三类项目排名前三,说明广大教师普遍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同时,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将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这些成果中,有不少好作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

(二)参评作品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一是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如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构建、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和特色、中国特色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点难点等,体现了教师们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二是很多参评作品选题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和新业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是有的参评作品结合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具有先进性和国际视野。

(三)思政教育方面的成果显著增加

有19.85%论文及调研报告的主题与思政教学相关。在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类别中,超过90%的课堂设计和授课视频都涉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尤其是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上述情况体现了技工院校更加重视立德树人,将思政元素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四)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初步显现

本次成果申报要求向一体化人才培养适度倾斜,与一体化人才培养相关的成果占比增加。申报成果标题中含有一体化、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化关键词的成果共100项,其中课题36项、论文36项、调研报告16项,课堂教学改革案例9项,其他类3项。一体化调研报告获奖12项,获奖率75%,超整体获奖率近15个百分点。有些成果具有很高的实践应用价值,体现了一体化人才培养正在逐步深化。

(五)参评作品充分展现了教师团队创新水平

本次成果征集着重强调教师团队申报。比如课堂教学改革案例项目的参评作品要求由3~5人教师团队设计实施,校企合作科研成果、学校自主研发制造的生产实习产品、自制实习实训设备(教具)等项目也均由教师团队合作完成。教师们从教学改革、科研选题、设备设计制作的顶层设计开始,分工协同、彼此赋能,联合完成各项工作。这充分反映了技工院校普遍重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此带动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教学科研水平不平衡
从申报省份看,参评地区和单位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省最多,共有30家单位参与。除港澳台外还有9个省份没有参加活动,主要是在西部或边远地区。从推荐获奖情况看,同样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广东省获奖数量最高,共有26家单位获奖138项,其次是江苏省共有14家单位获奖67项,浙江省有9家单位获奖60项,山东省有6家获奖44项,北京市有5家单位获奖28项。说明东部沿海地区技工院校更加重视教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有明显的优势。
(二)成果项目不均衡,有些方面成果偏少

从申报情况看,论文调研报告占比过大。数字化教学方面的应用成果不够多,人工智能的教学手段应用成果也较少,国际合作的成果虽有增长但仍然偏少。说明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同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也还不够丰富,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三)联系实际和应用转化不够
一是课题、论文面上研究较多,较为宽泛,聚焦到具体问题的相对较少,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研究不够深入,有价值的措施和意见建议不多。二是重研究轻推广转化,专利产品宣传推介不够,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四)申报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差距较大
有的申报材料较为粗糙,不规范,基本格式都存在问题,不符合申报要求。反映出这些单位重视不够,教科研基础比较薄弱。
(一)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对技工教育的认识
从本次活动情况可以看出,部分教职工对技工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缺乏了解,对技工教育、职业培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这说明,需要继续加强对新进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宣传宣讲国家关于技工教育、职业培训的新政策、新要求,加强对技工教育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的宣传和普及,使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者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技工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深入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从而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建议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院校将提高教科研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鼓励支持教科研工作。主要举措有:一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线上线下相结合、座谈与授课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管理领域、研究领域、教学改革领域、行业企业领域的专家为一线工作者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教科研特色专项活动。二是在继续搞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优质创新团队评选、优秀竞赛指导教师评选等特色活动,帮助一线教师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突破点,点面结合,促进教科研水平提升。三是建立省际、校际的联合帮扶机制,组织技工教育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省份、边远地区开展帮扶,让学校之间“一帮一”对口帮扶,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均衡发展。
(三)完善评审机制,重视成果推广
进一步加强成果评审的项目设计,引导学校结合学段、专业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科研活动。研究制定办法,完善评审机制,提高评审质量,实现教学成果评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指导推动建立多层次成果评审,推动各级教科研工作。同时,要发挥成果作用,注重成果的转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成果推荐活动,在中国职协和相关网站、媒体开辟优秀成果展示栏目,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优秀案例。让优秀成果团队去开展师资培训,介绍成果内容和成果研究开发的经验做法,使优秀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也使科研创新的方法得到普及和应用。
(执笔人:崔秋立、杨硕东
  推荐阅读:
技越山海创未来广聚人才共发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中国培训杂志
发布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方针、理念、方法,有关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