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象牙塔”到“市场金字塔”——上海青年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术   教育   2024-08-11 15:52   北京  


文章字数:4132字  阅读时长:11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5月27日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上海作为我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经济发达、教育资源集聚,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马兰花”创业培训为牵引,整合公共创业服务各方资源、深度融合双创教育和创业服务生态,助力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激发上海创新创业活力。
(一)上海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实践的情况

上海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秀创业项目中常有青年大学生的身影,如饿了么、米哈游等明星创业企业更是由青年大学生创办发展起来的。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青年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科研成果转化。在新技术前沿领域,青年学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业梦想。例如,同济大学的学生在汽车行业,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2.专业服务提供。许多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所长满足社会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例如,有的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创业者,为演艺行业提供工具化服务平台,学习艺术、体育的学生会开设兴趣班等。

3.追求个人热爱。不少学生是斜杠青年,会深度投入个人兴趣爱好领域,为市场提供独特的供给,哪怕与他们的学习专业并不相关。例如,有文科专业的学生因为喜爱投身于布偶猫培育行业,也有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个性咖啡馆等。

4.新技术抢先用。青年创业者是新技术的弄潮儿,也是新技术平台积极争取的对象。例如,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解决传统领域精准销售问题的;也有运用AI技术高效创作图、文、视频等,获得流量和收入的。

5.校园市场开发。由于校园市场的特殊性和进入难度,许多学生创业者得以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他们充分利用校园场景的优势,尝试开展校内旧书流通、校园文创、校园服务和活动等项目并逐步做大。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青年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潜力和创造力,也为其他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青年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短板

1.青年大学生创业优势。在多年面向青年学生创业服务中,我们发现青年学生群体具有一定创业优势,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拥有旺盛的创业激情和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同时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也极为敏捷,这正符合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二是对新兴技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擅长利用前沿技术和新媒体探索创新商业模式,能够精准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此外,他们还能依托校园资源,进行产品试制验证,这大幅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三是与年轻市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更了解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能够精准开发出符合青年群体口味的产品和服务,挖掘新的细分市场。四是在团队构建上展现出高效且成本控制的优势。身处校园的他们可以轻松地利用周围的同学资源,建立起基于信任和默契的团队。这些团队成员不仅不计较短期的物质回报,还通常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团队的高效运作。

2.青年大学生创业的短板。不可否认,青年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如下短板:一是创业能力不足。上海绝大多数高校虽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授课大都以校内师资理论讲述为主,不具有创业实战经验,因此学生仅能获得一定的创业理论基础,但在找准社会需求、把握商业机会、运用工具等方面仍需要更有针对性和实战价值的专项培训。二是社会资源获取较难。大学生相对缺少社会经验和人脉,创业项目所需的资金、场地、市场调研、客户分析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亟须公共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有一些不正确观点影响青年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些人将参与创业活动与开办企业或经商混为一谈,认为大学生未就业就无法创业,不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一)上海面向青年大学生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
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上海早有基础,2016年,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和教育部门率先“破圈”,在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扎实、创业氛围浓厚的院校共同设立院校创业指导站,为有创业意向或已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专家辅导、项目落地等方便可及、针对性强的创业指导服务,在院校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站的院校共87家,涵盖本市各主要高校、高职以及中职院校。创业指导站设立初期,院校创业服务以根据学校及创业学生具体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为主。而在工作中发现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创业能力不足、服务资源匮乏及创业认知不足等短板仍难以有效解决。此外,由于指导专家和服务人员能力水平的差异,服务质量也难以有效保证。2023年,上海启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面向创业不同阶段各类人群,特别是高校学生等青年群体全面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有效弥补了高校创业教育和公共创业服务的短板,成为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创业服务进校园的“拳头产品”,从而打造出以创业培训为牵引,公共创业服务政策为支撑的一体化创业培训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6月,上海共开展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班级百余个,覆盖上海16个区,走进上海50多所高校及中职院校,培训学员近3000人。其中,近300名参训学员在市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20名学员注册成立创业公司,62个创业项目入驻了各类创业孵化基地。
(二)上海“马兰花”创业培训主要做法
1.以提升师资能力为切入点,打造有创业实战能力的讲师队伍。创业培训,师资为先。讲师队伍是有效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的重要支撑。上海创业培训启动之初,就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讲师队伍,讲师严格遴选自本市资深创业指导专家、投资人、院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孵化基地的业务负责人,以及各区优秀创业服务工作人员,邀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资深创业培训师开展讲师培训,为高质量开展创业培训做好人才保障。上海创业培训讲师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和创业指导经验。其已有的经验能力储备,在马兰花创业培训的方法工具的加持下,能更好地为培训学员提供权威、专业、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辅导,形成融合、多元、闭环式的创业服务解决方案。讲师团队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2.以院校创业指导站为平台,面向青年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依托近年来院校创业指导站的坚实平台基础,“马兰花”创业培训走入上海各高校,其标准、实用的课程内容、严格选拔培训的讲师队伍、“接地气”的实战教学以及根据学生需求和喜好特征安排的特色案例,确保了每一个创业培训班的标准化、高质量。更有价值的是,“马兰花”创业培训成为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在高校全面开展创业服务的“开路先锋”,助力青年大学生链接公共创业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50多所沪上高校均举办了一期至多期创业培训班,在校园中获得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同一般的培训感受”“获得很多创业知识”“希望参加后续课程”。
3.以上海城市创业环境为特色,深入融合上海地域特点。上海“马兰花”创业培训在严格执行项目的培训技术标准的同时,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优化完善课程内容和案例,体现上海产业特点及上海创业者需求。目前已完成《SYB课程教学工具包(第一版)》,在第四届全国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上海选拔赛的赛场上,更是涌现出《黄圃的精品咖啡馆》《宝总风云:上海名牌的诞生》等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教学案例。同时,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创业实践,依托上海公共创业服务资源,融入参访企业环节。创业培训班已陆续组织学员走访“大零号湾”“E通世界科技园”“米哈游”等多家上海创业孵化基地及优秀企业,让学员们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创业心得,感悟创业心路历程。通过“培训+走访”,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的创业理论和方法很快在实际走访中得到感性认知和理解。
4.以高质量的创业服务为后盾,助力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顺利落地。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重视创业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以高质量的创业服务支撑创业培训质效,通过整合各类创业服务资源,统筹推进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有效衔接。在学员培训期间或培训结束后都将安排不少于1次跟踪指导服务,并从中遴选合适项目推荐参加“创业新苗结对培育”、参与创业见习,给予园区孵化等支持。对培训后未能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学员,也将持续跟踪,根据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三)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对青年大学生的支持作用
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因其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后续支持服务有力,收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从培训后的评估满意度来看,班级平均满意度达到94%,有效弥补上海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短板。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提升创业能力。“马兰花”创业培训将创业活动分为市场评估、利润计划等若干需要完成的任务,并配合任务提供相应的工具,这与大学生所学的理论创业知识实现了有效互补,学生通过培训,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2.充分对接上海公共创业服务资源。依托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不但能在培训中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也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创业服务引入校园,助力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从创业想法到项目落地,实现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支撑。3.培养创新思维。创业培训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自驱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即使不马上创业,这些培训所带来的综合素质提升也会使他们展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求职中更具优势,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马兰花”创业培训项目,作为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平台。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从“校园象牙塔”走向“市场金字塔”,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闭环,他们的创业意愿、能力和认知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坚信,在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共同努力下,“马兰花”创业培训将促使更多创业种子在上海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沃土中破土而出,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执笔人:赵晓云、王婉芳、胡怡琳


  “马兰花”创业培训项目介绍:  

“马兰花”创业培训项目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入乡创业者、退役军人、小微企业主等群体开展的创业培训示范项目。项目以耐寒冷、抗风沙的马兰花命名,象征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其前身是原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项目,经过26年持续创新发展,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系,发布了一系列培训标准、规程指南和技术要点;开发了完善的课程体系,覆盖不同创业群体、创业阶段和创业业态;培养了专业的师资队伍,现有创业培训师资10万余人。共举办了四届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项目每年培训200万人次,培训后30%以上进行了创业实践,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已成为促创业稳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继续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带动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创业培训,进一步扩大了创业促就业工作成效。

  推荐阅读:
八一荣光:空军官兵岗位能力提升培训认证项目纪实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中国培训杂志
发布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方针、理念、方法,有关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