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项行动为抓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学术   教育   2024-08-12 15:08   北京  


文章字数:4515字  阅读时长:12分钟

2024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有73万人,毕业生人数持续在高位运行,他们的就业创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牵动着万千家庭。近年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行动、高校毕业生稳岗培训行动、创业培训进校园行动和新就业形态培训行动为抓手,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力,促进大学生技能就业、创业带动就业。

(一)加强就业指导培训

组织从事职业指导等相关培训的机构、教师和毕业年度大学生,围绕求职规划、面试技巧、防范求职陷阱及合法维权,就创业扶持政策和人才新政等内容开展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人力资源市场状况,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明确就业方向,尽快实现就业。南通市为了统一规范就(创)业指导培训的教学内容,解决毕业年度大学生难以集中参加线下培训的问题,组织开发教学大纲、录制视频课程,利用“江苏工匠课堂”线上培训平台,组织相关学员接受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2024年以来,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共有13877名毕业年度大学生学习了就(创)业指导线上课程。
(二)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结合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实际需要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定向培训,支持他们参加互联网营销、物流服务师、电子竞技、网络与信息安全、动画制作等职业(工种)培训以及普及性数字技能培训。2023年以来,全省组织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参加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18042人次。苏州以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为阵地,探索“产教训融合、政校企协同、引育用贯通”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自2023年11月启用以来吸引1000多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学生来苏实训,按照“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方式,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实际设置培训内容,为每位学生建立“一对一”成长档案,通过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保障,吸引更多大学生选择苏州、留在苏州、扎根苏州。
(三)加强就业见习培训
升级“就业见习质量提升年行动”计划,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拓展一批高质量见习岗位,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和培训工作。南京市推进“开发1.2万个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结合春季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等,加大政策宣介力度,引导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岗见习。2024年上半年已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2万个,组织见习培训7049人。同时,该市安排专员以“一对一”或集中研讨的方式对青年留学人员、高层次产业人才开展政策辅导、职业规划和创业孵化等培训,今年已发放海智湾研习补贴398人次,补贴资金119.4万元。
(一)开展高校毕业生适岗培训

引导企业面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开展适岗培训、专项培训,企校合作开设“大学生技能提升班”等,让他们尽快熟悉岗位职责,掌握工作技术技能。对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照不超过当地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50%给予职业培训补贴。2023年以来,全省开展高校毕业生政府补贴性适岗培训14470人次,参加培训人员稳定在江苏工作的占到85%。

(二)支持各地对就业不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为使高校毕业生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措施,持续提升青年职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2023年以来,全省对就业不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7834人次,参加培训人员稳定在江苏工作的占到79%。

(三)支持新录用高校毕业生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

组织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参加1年以上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以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进行,重点培训与企业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专业性数字技能等,把他们培养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骨干高技能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直接参加与工作岗位相应的职业(工种)中级工学徒制培训及其评价,取得相应职业(工种)第一等级证书且满2年的,可参加高级工及以上学徒制培训及其评价。对完成学徒制培训任务并通过考核评价的,根据实际培训期限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6000元、7000元、8000元培训补贴。2023年以来开展高校毕业生学徒制培训542人次。

(一)完善创业培训政策
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展“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包括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以及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专项活动聚焦大学生创业创新各阶段能力素质要求,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政策“三位一体”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补贴性创业培训。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广泛开展不少于24课时的基础性创业意识培训,评估大学生性格特点、创业条件和技能水平,增强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内驱力。面向有创业行为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开发“创业+技能”培训项目,结合其创业阶段、技能水平、个人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展创办企业、网络创业等培训,增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实操能力。将创业政策培训有机贯穿于创业培训全过程,面向不同创业阶段的大学生加强创业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培训,增强大学生抵御创业风险的能力。2023年以来,全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305736人次,培训合格率为95%。
(二)优化创业培训方式
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培训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各院校将创业培训课程学时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库,加强创业培训师资动态管理,全省每年培训或聘请创业创新导师、创业培训讲师不少于350名。推进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与职业技能大赛相融合,会同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举办首届江苏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暨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江苏选拔赛,全省3000名创业培训讲师踊跃参加,20多名选手通过比赛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加强“互联网+创业培训”,依托“江苏工匠课堂”开展课程资源征集、线上培训、线上督导、线上考核等工作。
(三)激发创业培训动力
支持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大学生赛道,鼓励各地开发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就业创业指导大赛等赛事品牌,符合条件的可纳入“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优秀赛事项目可申报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聚力打造创业创新培训活动品牌和创业项目,对优秀品牌向全省宣传推广,对优质创业项目优先申报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广泛开展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创业项目辅导等活动,为初创学员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初次创业成功率。南京市探索建立了由“创业培训—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大讲坛”构成的“训、赛、服”三位一体的创业培训管理服务体系。该市创设创业项目制培训——短视频直播创业培训班,围绕“短视频+直播”这一数字职业新风口,通过7天培训,使大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短视频直播创业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抖音直播平台积累实战经验和直播技巧。该市还会同周围十城百校联动开展南京都市圈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成为南京都市圈高校大学生展示就业创业想法、创业培训成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职业培训目录引导

当前,新就业形态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和创业机会,对此,江苏精心梳理电子商务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快件处理员等30多个适宜新就业群体就业的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和项目制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和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同时,将相应职业(工种)纳入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赛项,推动各地普遍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每年开展相应职业(工种)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竞赛50场次以上。

(二)开展新就业形态培训试点

支持无锡市开展新业态培训城市试点,将与平台企业未建立劳动关系、但通过平台企业提供服务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以获取劳动报酬的相关凭证作为补贴依据,支持试点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按规定给予企业每人300~500元的培训补贴。试点开展以来,滴滴出行、饿了么、五八到家和顺丰同城等试点平台企业共培训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4829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143万元。同时,对已与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正常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健全从业人员成长成才通道

支持行业龙头平台企业参与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社会评价,满足新业态从业人员技能评价和技能成才的需要。

(一)积极构建“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格局

为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建立个性化就业援助档案,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求职期望,普遍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岗位推荐、1次培训机会、1次见习机会的“1311”全方位服务。整合就业、社保和培训等大数据资源,建立培训意愿征集机制,做好培训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精心选择适宜的职业(工种),开发培训项目,构建高校毕业生“点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提供优质岗位“订单”的工作链条。

(二)不断提升培训的便利度和可及性

大力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合理设置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和课时,形成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江苏工匠课堂”建设,打造“我要报名”“我要培训”“我要测评”“我要评价”“我要证书”“我要补贴”“我要就业”“我要创业”等8大功能模块,贯通技能人才“教、学、测、练、考、评、证、就、创”一站式服务,开设“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乡村振兴”等培训专区,目前已上线3138门课程。

(三)加强培训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建立健全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信息的实名制登记认证制度,全面落实从报名、备案、开班、培训、考核评价、证书发放、补贴资金发放到就业创业等全过程实名制管理,对培训补贴信息开展智能化比对审核,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评价机构全覆盖,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人员全实名,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全记录,补贴性培训信息可追溯,补贴性培训质量可监控。推广应用“云眸工程”,采用省市县三级管理架构,运用视频录制、过程拍照、定位打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培训和评价的实时监控、过程录像和云端存储。建成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培训监管系统,内嵌人脸识别、即时互动等线上学习监管技术,掌握学员在线学习状态,确保补贴性线上培训过程的真实性。

(作者单位:张耀武,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史轶群,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推荐阅读:
从“校园象牙塔”到“市场金字塔”——上海青年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中国培训杂志
发布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方针、理念、方法,有关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