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动了解更多 ⬇️
江苏省农民工总量近2500万人。监测调查显示,这个群体人员文化、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就业质量偏差。对此,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作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重要一环,会同有关部门高位部署,全力推进。
一、多项举措支持
2023年12月以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提前谋划2024年的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会同省财政厅发文公布了江苏省2024年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及补贴基准、职业(工种)指导目录、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指导目录等。2024年以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春风行动”行动和“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和防止返贫劳动力等农民工群体,加强关心关爱,开展专项就业服务、出行服务,大力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各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对接人力资源市场、企业和农民工需求,及时更新发布培训项目目录、职业(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通过网站公布、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劳动者广泛知晓、按需选择。例如:淮安市组织开展“提技赋能”助力转移就业、“淮雁领航”支持返乡创业、“雁归留凤”来淮留淮就业等专项活动,针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群体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苏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启动实施“技在苏州·培你就业”新春系列活动,依托常熟市现代产业实训中心等特色载体,立足苏州、放眼全国,大力吸引外地务工人员来苏开展实训,为苏州企业开展定制化培养,精准输送人才。
二、多种形式宣传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络、电话咨询等多渠道公布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及培训工种目录,方便农民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各地将培训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招聘求职现场,让外地农民工第一时间了解培训信息,利用各市(县、区)、各镇街道“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来江苏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做好求职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例如: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招聘会现场设置职业技能培训展示区,设立免费培训登记处,放置培训项目清单及培训相关政策宣传资料,在南京零工市场开展公益性、体验性、专题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求职者尽快实现就业。苏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等多家单位开展“春风行动”主题日宣传活动,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维权保障、法律援助、医疗健康等咨询服务,同步开展“云端送岗”直播带岗活动,6家重点企业携454个优质岗位参加直播带岗活动。无锡市锡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微信公众号推广宣传“培训直通车”项目,将“培训直通车”开进街道、开进社区、开进农村,在现场向求职者和农民工群体推送技能培训相关信息,发放技能培训宣传资料,零距离提供培训政策宣讲、培训指导等服务。
三、多个渠道摸底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重点依托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村(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平台,摸排农民工求职意愿和就业技能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保障。例如:无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春风行动”和“春暖农民工”等活动,聚焦就业市场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开展重点群体培训意愿需求调查摸底,累计摸排春节期间有培训意愿的人员,并及时为他们提供了针对性培训项目。扬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点对点”走访企业,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专员走访扬子江集团、旅投集团、扬城一味等20余家旅游服务企业,组织召开座谈会,针对企业提出的养老护理员、中西式面点师等技能人才培训要求,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并搭建桥梁与培训机构对接,实现技能培训供需有效衔接。徐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企业急需工种进行广泛调研,在组织农民工培训、青年群体培训时,更多投放紧缺急需工种培训项目,让参训者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四、多方共同发力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协调农业农村、文广旅游等其他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企业等组织,多方共同开着展培训。例如:常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同农业农村局、文广旅游局等部门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制订了培训流程和行业标准,编制配套的培训教材,建立了以基地实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所培育的武进养老护理员和金坛长荡湖蟹师傅让常州在高品质服务和文化旅游两个类型劳务品牌上实现零的突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云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延伸服务链条,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挖掘合适就业岗位,开展政策、岗位、培训、服务“四送”活动,将服务企业用工、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职能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和居民。泰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政策进镇街宣传月活动,组织业务骨干深入走访镇街,组织百家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参加业务培训,将培训政策及时宣传到位、培训到位,通过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把政策红利有效传递到企业职工。无锡市梁溪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528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员服务,聚焦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需求,及时提供精准用工服务和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招聘发布、包车返锡、直播带岗、技能培训等活动58场次。无锡市锡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羊尖团委、锡北团委共同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通过海报、宣传单、视频播放等形式,现场接受咨询,登记有培训意向人员。
五、多个层次培训
山东省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抓手,坚持“就业培训一体化”工作思路,助推农民工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以来,山东省面向农民工群体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2.9万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124万人次,在岗农民工18.9万人次。
(一)凝聚培训工作合力
发挥山东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形成省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的工作格局。主动与农业农村、住房建设、商务、民政等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坚持问题、需求、目标、效果导向,聚焦培训目标任务,统筹政策措施衔接,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完善培训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政策和资金保障工作、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岗前培训工作、关于规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等政策文件,均明确将农民工作为培训的重点群体对象,积极组织实施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免费岗前培训,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需求,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三)强化培训资金保障
统筹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结余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支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多举措统筹提高培训补贴资金保障能力。如日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市工会组织开展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公益培训,统筹使用工会培训经费,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创新优化培训模式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要求,顺应县域农民工流动变化趋势,探索推行项目制培训、“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微业”微技能培训、零工市场灵活培训等多元培训模式,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联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二)加强就业协调联动
充分利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招聘活动契机,收集摸排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信息或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信息,与培训机构一起送培训进乡村、进社区,并在培训后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介绍服务,增强就业培训联动。例如,“春风行动”期间,泰安市开展“春节送技能”活动,菏泽市开展“春风行动促技能,培训赋能促就业”等活动,通过定岗、订单、定向培训方式,实现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实行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培育打造相结合,有效促进技能就业。
(三)突出特色专项培训
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用工企业需要,开发建筑、家政、手作等适合农民工培训就业的实用项目,组织开展“齐鲁建筑工匠”“山东手造”“鲁菜师傅”创业能力提升等特色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一老一小”、新业态新模式平台等领域,开展养老服务、快递业从业人员等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项培训行动,帮助农民工群体实现稳定就业。
(一)激发培训主体活力
注重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行或委托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开展在岗农民工培训。2023年全省开展补贴性在岗农民工培训5.9万人次,占企业职工培训的36.6%。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深入乡村、社区设置培训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培训,在学习时段上灵活安排,满足学员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2023年全省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34.5万人次,占培训总人次数的40%。
(二)整合公共培训资源
鼓励县域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整合政府、院校、企业等培训资源,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社区微业、公益性零工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等公益性服务平台,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农民工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全链条服务。例如,潍坊市以零工客栈为载体,征求登记在册零工的培训需求,并将需求较高的工种纳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录。
(三)提升培训师资能力
出台山东省《公共就业培训服务规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课题研究,打造规范培训、标准培训示范。通过举办家政师资省级培训班、齐鲁创业讲师教学能力大赛、“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创业师资培训等活动,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培养,以赛促教,提高培训质量。
(一)加强培训需求征集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专员作用,利用春节假期、现场招聘、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时机,采用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小程序填报等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力求精准摸排农民工等群体培训意愿,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培训工种和内容,引导、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二)实施项目清单管理
通过发布省级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指导目录,建立培训与就业契合、与产业融合、与评价联动的机制,同时结合农民工就业市场供求变化和产业迭代升级进行动态调整,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产业生产必须等领域集中。利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布本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目录,方便农民工和培训机构选取适合的项目,提高政府补贴性培训参与率。
(三)促进畅通职业发展
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工职业技能评价的专项能力考核项目,鼓励农民工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积极进行职业技能人才评价,根据个人需求取得相应证书,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根据农民工特点设计培训与招录、考核、使用及待遇相挂钩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推行“新八级工”制度,畅通农民工职业发展通道。
(一)提升经办服务效率
依托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省级集中系统,进一步优化培训补贴申领程序,重塑经办流程,减少证明材料,利用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以及国家培训信息归集的有利时机,不断优化系统经办模块,加大信息共享和风险防控预警力度,方便劳动者个人申领补贴。
(二)强化就业追踪服务
印发《山东省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暂行)》,明确将参训人员培训后的就业创业跟踪服务相关措施纳入绩效评估指标,主要看是否进行电话回访、是否建立就业去向台账、是否进行岗位推荐、职业介绍、创业指导服务等。
(三)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各市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三进三送”活动,组织实施“创培在身边”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途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如淄博市依托“就在淄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零工驿站,定期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推送培训信息,宣传培训政策。
下一步,山东省将聚焦就业导向、产业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深化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统筹社会各方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模式的灵活性。加大农民工群体技能培训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满足劳动密集产业培训需求,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积极培育新就业增长点,努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融入城市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贵州各地积极探索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新模式,打造技能培训品牌,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做出贡献。以下简介黔南州、遵义市、六盘水市的重要经验做法,供参考。
一、黔南州:推行“二三四”工作法开辟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径
近年来,黔南州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充分利用劳务协作地优质培训资源,打破区域限制,围绕“二类培训、三个统筹、四项机制”探索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径。
(一)开展“二类培训”,提升培训“实效”
一方面,开展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制订《黔南州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工作方案》,规范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流程,探索建立“驻外劳务协作站+培训机构”的跨省务工人员“送技上门”培训新模式,着力提升培训实效,助推外出务工劳动力稳岗就业。另一方面,开展协同技能培训。探索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涉旅实用性人才培育新方式,与广州市协作打造“粤菜师傅”“酒店管理”“金牌导游”“锄头导游”四大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不断提升黔南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综合能力。截至目前,已在浙江省慈溪市举办轴承工匠(电工)培训班2期,参与培训81人;组织127名黔南籍旅游从业人员赴广州参加培训,邀请国内顶尖旅行社对黔南州本地30名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二)加强“三个统筹”,确保培训“质效”
一是加强组织统筹。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接协调,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共同推动广州、黔南技能培训协作更加紧密、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驻外劳务协作站的组织、执行和服务作用,全力保障技能培训取得质效。
二是加强资金统筹。设立异地技能培训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帮扶资金100万元,统筹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充分发挥资金效能,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三是加强师资统筹。探索与输出集中地优质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重点企业建立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签订异地培训合作协议,充分利用输出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团队,开展有针对性地实操培训,培育优质技能人才。
(三)建立“四项机制”,保障培训“成效”
一是信息提醒机制。加强对黔南籍务工人员就业监测,摸清务工人员培训需求,灵活制订培训计划,通过“靶向定位”方式,对有培训意愿的学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信息推介提醒。
二是跟班旁听机制。组织驻外劳务协作站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学员上课、评教研讨等环节,实时记录培训课程质量,形成培训情况反馈表,增加培训的含金量。
三是三重评价机制。在输出集中地培训班中推行学员培训实效评分管理方法,对学员评教、结业取证、训后薪资变化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训后薪资跟踪机制,提高培训成效。
四是培训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电话随机抽查、现场监督检查、视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监管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培训环境。
二、遵义市:“五个发力”做实“酒都酱人”技能培训品牌
遵义市深入推进“技能遵义”行动,立足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立了以仁怀市为核心,覆盖习水县、汇川区等地白酒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五个发力”做实“酒都酱人”技能培训品牌,大力培养酒产业技能人才。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白酒产业职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其中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300余人次。
(一)在地方政策支持上发力
结合遵义市酱酒产业发展需要,市政府拟定了《遵义市推进“技能遵义”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仁怀市、习水县、汇川区聚焦白酒产业技能人才需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支持打造“酒都酱人”技能品牌。仁怀市委办公室、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仁怀市2023—2025年酱香型白酒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酱香型白酒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匹配571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到2025年培育白酒产业技能人才5万人次。
(二)在培训能力建设上发力
抓实培训机构遴选,2023年遵义市各县(市、区)通过招标遴选出76家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政府补贴性培训工作,其中涉白酒类工种培训机构有7家,为白酒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遵义市抓实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技能评价机构、酱香型白酒实训基地等各类载体建设,已认定涉酒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家。茅台学院被认定为酱香型白酒实训基地,获批省级白酒酿造、白酒品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机构,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仁怀市世袭酱香酒工艺传承培训学校获批遵义市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机构。
(三)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上发力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仁怀市为核心,积极举办白酒产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仁怀市2022年组织开展了白酒品评、白酒勾调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组织选手参加了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2名参赛选手分别在品酒项目中获得全省金牌、银牌,被授予“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6月,仁怀市举办了第一届酱香型白酒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共设置上甑摘酒、制曲(踩曲、装仓)、白酒品评、白酒勾调、包装等5个赛项,吸引了139家企业、516名选手踊跃参赛,最后评选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22名、三等奖43名、优胜奖72名,进一步推动了酱酒产业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四)在推动校企合作上发力
遵义市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本地技工院校(含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2年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与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增设白酒酿造专业,开设珍酒冠名班,招收2022级白酒酿造专业中职生95名,招收2023级白酒酿造专业中职生152名。茅台学院积极参与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000余人;仁怀市中等职校和爽净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开展酒产业技能人才培训800余人。
(五)在培训品牌宣传推广上发力
遵义市按照“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发展目标,结合酱香型白酒产业实际,创作完成了“技能贵州·酒都酱人”技能品牌形象代言人宣传片,并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指导、《中国劳动保障报》主办的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播活动中进行展播,获列全国劳务品牌精品展名单,这也是贵州唯一获得参展的品牌。遵义曹大明和郑传玖分别荣获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和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2023年3月,“酒都酱人”入选贵州省首批优秀劳务品牌;10月,“酒都酱人”作为全省唯一劳务品牌代表亮相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活动展区。
三、六盘水市:打造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凉都工匠”品牌
六盘水市以“技能六盘水”为抓手,项目化推进“凉都电工”“凉都矿工”“凉都护理工”“凉都三宝工”等系列“凉都工匠”品牌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服务“四新”“四化”,推进技能强企、技能强农、技能强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技能要素支撑。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