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走出的大国工匠(三)

学术   教育   2024-07-13 14:34   北京  
文章字数:5907字 阅读时长:15分钟

毕业院校: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RV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是技术壁垒最高的设备。在高端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的背景下,该项技术成为实现我国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关键。2020年,巨轮中德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加工中心小组组长李佳扬带领团队,成功将用于RV减速器的摆线轮精磨工序的磨具的加工精度优化至0.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40)。三年后,巨轮公司获得国内企业首张RV减速器CR认证证书、首张可靠性证书,达到国际先进产品同等质量指标,解决了批量化生产关键技术,成功突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2011年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数控专业毕业时,李佳扬已经是一名熟练的五轴数控机床操作员。几年来,在企业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李佳扬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技能,对钻、铣、镗、磨的结构、工艺特点,各种加工材料的性能,如数家珍、驾轻就熟,成为同事们眼中技术全能的“六边形战士”。

2019年,他被推举参加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并赢得装配钳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项目职工组一等奖,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由于技术过硬,李佳扬被调入公司RV减速器加工中心小组,负责四大主件中的摆线轮、齿套座的加工生产和部分工装夹具设计,成为助力RV减速器国产化的一员。四年来,他们小组加工生产出3个系列近40个规格数以万计的核心零部件,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实际工况中,RV减速器需要反复地精确定位,即不断启动和刹车。为了保持精度不衰减,延长使用寿命,对加工精度、材料和工艺都有相当高的要求。特别是摆线轮,精度要控制在0.004毫米以内,设备供应商无法提供一整套这么高制造精度的工艺装备,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自行设计、加工各种专用工装。加入这个项目以来,李佳扬共自制夹具十多种,两次拿到公司“小改小革”类别一等奖。

他对磨具开发也做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巨轮公司开发一款数控磨床,所加工的金刚轮用于摆线轮精磨时修整砂轮,加工精度须达到0.002毫米。当负责该数控磨床的主程序开发的西门子工程师前来为他们培训时,发现磨床加工精度一直卡在0.004毫米至0.006毫米。于是,李佳扬根据工件材料特点和以往工作经验主动提出“分段修磨”的加工思路。为了验证其可行性,他不分昼夜在车间改程序、调参数、给机床添加辅助工装。经过反复尝试,最终成功突破瓶颈,保障了摆线轮的制造精度。由于最后程序改动太大,李佳扬“反客为主”,成为该款机床的培训讲师。

用十余年时间,李佳扬从一名普通的机床操作员成长为国产RV减速器领域的佼佼者,这个过程让他深刻体会到技能的力量。技能成才,对他来说,不仅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更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份沉甸甸的获得感,让他矢志不渝地沿着技能之路,不断勇攀高峰。

(作者:泱、邓纯艳;单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毕业院校:海南省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韩轩轩是在校生心中的“传奇学长”,从一名技工学校学生成长为勇夺全国技能大赛桂冠、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大国工匠”,他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逆袭”经历在海南省技师学院的校园里广为传颂。

1998年出生的韩轩轩是海南省文昌市人,2013年考取海南省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预备技师班,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被老师推荐进入数控竞赛班学习,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技能竞赛训练和征战赛场之路。

在竞赛班学习一年多后,韩轩轩代表海南省技师学院参加2015年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模具制作技术比赛第一名。2016年,根据教练团队的综合评估和考量,他转到数控铣加工项目进行训练,并参加了同年举行的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数控铣赛项第一名。这一年,韩轩轩毕业后留校担任实习教师,全身心投入世界技能大赛的备战工作。

2016年9月,韩轩轩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获得数控铣项目第七名,入围国家集训队,在北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集训,在高手如云的集训队中磨炼技艺。同年11月,他在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中夺得数控铣赛项教师组第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一年,韩轩轩才18岁,已是技能大赛赛场上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一名“老”将,同时他还有了一个新身份——技能竞赛教练,新一代工匠人的“造梦者”和“领路人”。

2017年3月,韩轩轩带领海南省技师学院学生参加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辰榜杯”数控铣加工技术比赛,获得了教师组一等奖,他指导的三名学生均获得学生组三等奖。同年,韩轩轩荣获海南首届“天涯工匠”称号,并获得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他再次征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荣获数控铣项目第五名,再度入围国家集训队。

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大赛经验,如今的韩轩轩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担任车间现场工程师。面对人生路上的崭新赛道,他说:“我会在专业技能这条路上继续钻研,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我国国防建设事业付出全部力量。”

2024年5月24日,在海南省技师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活动上,播放了海南省技师学院就职于中国物理研究院的往届学子的寄语视频。韩轩轩在视频中勉励年轻学子们:“希望学弟学妹们刻苦学习技能,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终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截至目前,海南省技师学院先后培养了27名师生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陆续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输送优秀毕业生13名,他们有的成为科研和精工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有的成为培育新一代技能工匠的导师,他们的光荣事迹鼓舞着更多年轻学子踏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实现技能强国贡献青春与力量。

(作者:周李欢欢;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


毕业院校:重庆五一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荣誉与桂冠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汗水与坚持。在长达六年的磨砺中,历经两次淘汰,最终一举夺得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的金牌,并顺利进入国家队。顶峰未至,步履不停,他将继续冲击晋级赛,力争站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工匠精神。他就是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陈宇航。

发现光:找到一个方向

1999年出生的陈宇航是重庆五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15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现任济南市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专业工程师。

初入校园的陈宇航青涩而懵懂,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将来要干什么?目标又在哪里?”带着这份疑惑,开启了自己求学之路。随着对世界技能大赛的了解,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奔赴世界技能大赛,成为新时代“青年工匠”。

追逐光:坚持一份执着

“我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这样的念头在陈宇航的心底生根发芽,他递交了申请材料并成功进入集训队伍。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而充实,面对和攻克各式各样的难题成为“家常便饭”。天道酬勤,陈宇航不仅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挺进重庆市赛,并且获得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

为了实现站上世赛舞台这份最初的目标,陈宇航开始了新一轮“魔鬼训练”,一遍又一遍的实操让每一个动作都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身体中。速度、精度……每一次的提升都让陈宇航离世赛越来越近。他挺进前十、迈过十进五,最终在五进一的角逐中以第三名的成绩遗憾止步。陈宇航并没有因为一次失利而气馁,从学院毕业后的他进入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任专业工程师,继续在“追逐光”的路上步履不停。

成为光:照亮一条征途

2019年,陈宇航带头成立了“陈宇航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本着发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源头上打造了一支精专业、强内功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他还把这份热忱投入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钎焊工艺、管道弯曲计算及管道装配工艺等自身多项技术经验,通过培训传授给一线工人,推动项目生产高效进行。陈宇航更是在研发上持续发力,目前已有6项科研成果用于实践生产。

2020年,陈宇航向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发起挑战。陈宇航开始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每天训练10小时以上,每一步工艺反复构思,每一个操作环节循环几百次,图纸更是画了上千遍。历经“一万小时”的锤炼后,陈宇航成功摘得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冠军。

2022年,陈宇航更是凭借优异的表现,入选国资委公布的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本身。“艺痴者技必良。”陈宇航表示,

时代给了我们展示技艺的舞台,让自己的“光”照亮更多青年工匠的前行路,同时,他也会继续追逐更大的赛场,在国际舞台散发属于中国青年工匠的“匠心之光”。

(作者:秀;单位:重庆五一技师学院)



毕业院校:成都市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尔基是一名来自四川藏区的准“00后”焊接高级技师,现就职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核二三”),参与过“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先后当选共青团十九大代表、共青团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核集团五四青年奖章、成都市技术能手,全国工程建设协会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青年焊工等荣誉称号。

2016年,尔基考入成都市技师学院焊接加工专业,师从四川省技能大师陈志兵。在学校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尔基迅速成长起来,二年级加入学院技能大赛集训队,开始“魔鬼训练计划”:每周训练时间高达六天半,每天15个小时从来不间断。只要一有空,尔基就埋头扎进实训场地进行训练。

焊接作业时,当电流与焊材连接的瞬间,焊工的心、眼、手乃至全部意识就集中到这小小的一点弧光,没有杂念,没有声音,没有时间,长时间固定姿势也感受不到肌肉的酸疼,高温环境之下心却比平时更冷静。在这份嘈杂的静默中,在长久的瞬息中,尔基渐渐地褪去青涩的浮躁,显露出匠人之势。

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的尔基,临近毕业收到不少跨国公司和私人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待遇丰厚,但都被尔基一一回绝了。“我是在党的好政策帮扶下从边远藏区走出来的孩子,也是在党的关怀下练就了一身焊接技艺,我始终感念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举起焊枪的力量。”尔基加入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的建设者。

参加工作后,尔基觉得“只要技术好就能立马‘大展拳脚’”。在经过现场焊接教练的耐心讲解,以及对中核二三核安全文化的了解后,尔基的心态快速转变了过来,能够怀着“空杯心态”从“零”开始。面对中核二三严苛的焊工取证流程,凭借在学校打下的坚实焊接基础,别人至少需要1年的培训学习才能考取的核级焊工证,他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取证,创下了中核二三历史上焊工取证最短用时记录。

尔基的身上闪耀着藏族小伙天生不服输的精神,越是急难险的挑战,他越往前冲。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焊口不合格缺陷、根部未熔合和层间未熔合缺陷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为了减少缺陷产生,提高焊接方法考试合格率,他运用自身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摸索出来一套新的内填丝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技法。目前,这一套新的氩弧焊内填丝焊接工艺,已投入管道焊接方法取证试验中。他先后还应用镜面焊、左右手焊接绝活,解决了许多核电站窄间隙焊接难题。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句话在尔基心中回荡。他将手中放牧的“乌朵”换成火光奔涌的焊枪,在国家重大工程“华龙一号”核电站建设一线以技能报国,化身为御龙腾飞的青年。

(作者:刘毅;单位:成都市技师学院)

毕业院校:西安技师学院

⬇️ 滚动了解更多 ⬇️



曾国荣,1999年毕业于西安技师学院,中共党员,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变压器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级工作室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机械工业百名工匠、陕西省名师带徒、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首届工匠、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称号。现任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电西变”)线圈车间主任,高级工程师。

25年扎根生产一线初心不改

线圈被称之变压器的“心脏”,线圈绕制的质量完全依赖于操作者的技能和责任心。一般绕线工要成为主操作者至少要五年的时间积累和大量产品制造的历练,而曾国荣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为一名主绕,因为他有着为企业、为人民服务的热心和突出的工作业绩。2007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绕线二班的班长,这对他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5年来他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一名初级工到全国技术能手,从一名青工到省级劳动模范。

打造变压器心脏的工匠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曾国荣也在不断学习进步,成长为线圈车间高精尖产品技术技能最全面的生产骨干之一。公司750kV电力变压器产品的生产中,由于导线是四复合导线,在加工S弯后,导线纸包会出现严重破损,必须去掉原绝缘。面对这些比筷子还细的扁铜线,需要用1厘米宽的0.045皱纹纸,像大姑娘绣花一样重新单包四根导线绝缘,然后两根复合包纸,最后再统一包纸,一共要包18层绝缘纸才能保证导线匝绝缘厚度。加工工艺要求大小伙子要有绣花的耐心,针线活的手艺。巨人的心胸可鉴,匠者的智慧无限。无论是在青藏的雪域高原之上,还是在万里之远的国门之外,每一台悬挂有“XD”标志的变压器中都有一颗坚强的心脏,都饱含着以曾国荣为代表的西电西变绕线工的一片匠心。

勇于创新和智慧的传承

2016年曾国荣被授予“西变公司首席技师”,成立了“陕西省曾国荣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西电西变曾国荣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2018年初“中国西电集团曾国荣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2018年被授予“西安市曾国荣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首席技师和工作室的带头人,他非常重视年轻操作工人的培养,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从思想、技术、制度、计划、行业发展状况等方面对团队成员进行培养,并利用业余时间亲手制作产品模型作为教具,使年轻职工能快速掌握生产所需的各种技能,对于工作中的绝技绝活他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工人,多人次因工作业绩优秀荣获上级表彰奖励,为车间培养了一大批生产骨干。

二十年,念兹在兹,为国之重器铸心不已,二十年,岁月流变,坚守一线初心不改,一颗初心成为以曾国荣为代表的西电西变职工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用平凡铸就卓越,以匠心成就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振兴企业产业报国的强国梦。

(作者:博;单位:西安技师学院)


 推荐阅读:

技工院校走出的大国工匠(二)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中国培训杂志
发布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方针、理念、方法,有关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