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
之前娜姐给大家介绍过训练营中景浩的案例,今天娜姐想把这个案例给大家更新一下。
景浩今年14岁。
景浩在读初中之前,当了6年班长,自觉约束自己,积极管理班级,学习成绩优秀。
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孩子开始畏惧学习,不愿上学,成绩由年级前列下滑为年级中等。
期间爸爸妈妈也开导过孩子很多次,让孩子积极面对,不要逃避。
但孩子后来发展到不敢参加测试考试,放弃了两次期中考和一次期末考。
同时景浩开始剧烈顶撞父母。爸爸妈妈说一句,孩子就能顶两句,很多不堪入耳的脏话都对父母说。
后面慢慢发展到孩子彻底不去学校了,每天除了睡觉,就是游戏。
景浩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引导方法,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详细的信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霸因为抑郁,焦虑接连休学?因为他们想被当做人看待,而非机器!
一对一结束一个礼拜之后,景浩妈妈选择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开始学习。
景浩妈妈说感觉很多育儿理念看似懂了,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她想在娜姐的指导下,尽可能快速把这些方法准确落地。
景浩妈妈是在2024年2月份加入训练营学习的,到了2024年5月份的时候,景浩妈妈顺利结营了。
学习期间,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就是景浩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建立地非常好,而且孩子愿意沟通了。
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妈妈一直在留意,也会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支持孩子。
娜姐有一件事情记得特别清楚。景浩有一段时间对无人机特别感兴趣,到了痴迷的程度了。每天都在看无人机的相关知识,也一直想买一台属于自己的无人机。
不同于之前的焦虑,害怕孩子沉迷等等,学习之后的景浩爸爸妈妈,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契机,说不定可以点燃孩子。
景浩看上的无人机大约5000块,虽然爸爸妈妈觉得贵,还是咬牙给孩子买了。
后面景浩出门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经常带着无人机去公园、郊外等开阔场地进行试飞和拍摄。
爸爸妈妈只要有时间,也都尽量陪着孩子。每次看到孩子专注操作无人机,都觉得孩子的生命力真的回来了。
景浩爸爸妈妈也会和孩子一起观看无人机比赛视频,分析优秀选手的操作策略,甚至在周末全家一起外出,帮景浩寻找适合无人机飞行的新场地。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景浩也结识了一些热爱无人机的朋友。他们会交流飞行技巧、分享拍摄心得。
一路看着孩子的变化,景浩爸爸妈妈也更加坚信,复学这条路,孩子能走通。
2024年9月份,景浩顺利复学了!
景浩爸爸妈妈虽然做好了孩子状态反复的心理准备,但是景浩还是让他们措手不及。
9月份景浩的状态还算不错,每周只请一天假。
十一假期之后,景浩请假的次数就多了起来,一周能去两天。
那个时候,景浩爸爸妈妈有些着急了,所以就和孩子商量,每周最少要去3天。
景浩也答应了。
但后面景浩状态肉眼可见的倒退。
一周3天虽然是去了,但是情绪状态一直不稳定,而且也不愿意和爸爸妈妈沟通了,到家的时候,经常是自己在屋里待着的。
那个时候,虽然娜姐建议景浩爸爸妈妈把3天这个规定取消了。
但爸爸妈妈太怕孩子复学失败了,害怕如果这个底线都没了,孩子慢慢就不去学校了,所以一直用这个规定来制约着孩子。
家里早上的氛围也经常是紧张的,爸爸妈妈特别害怕听到孩子说,不想去了,要请假。尤其是一周三天的目标还没有达到的时候。
到了11月份,景浩有连续一个礼拜都没去了。
景浩爸爸妈妈彻底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次想和孩子聊,孩子都说“不知道”“出去”或者干脆不理爸爸妈妈的。
那为什么景浩彻底不去学校了呢?
学业的压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一直坚持的每周三天上学的规定,让他觉得像是被紧箍咒束缚着,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不断累积。
同时,他内心开始有些怀疑,父母之前的接纳改变是不是都是假的,都是为了让他回来上学的。
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父母立马就又打回原形了!
他会怀疑,之前父母的陪伴,是不是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为了达成让他重返校园目的的策略。
他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只是虚幻的泡沫,这种对父母情感真实性的怀疑,慢慢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父母如何及时止损?
接下来娜姐把引导景浩爸爸妈妈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娜姐首先建议爸爸妈妈先把一周三天的规则取消,还是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状态来决定。
为什么这点这么重要?
孩子有着自己的内心的节奏,强行按照外界设定的标准去催促,只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处于困境之中,内心本就混乱迷茫,如果父母依旧用刻板的规则去束缚,就像是在狂风中还要为一只飘摇的小船强行设定航线,这无疑会加重孩子的失控感与无力感。
给予孩子自主权,让他能在自己熟悉且舒适的节奏里,去慢慢适应,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挑战太大,直接选择放弃。
只有遵循孩子的节奏,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与信任,这份尊重与信任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赋能。
娜姐建议爸爸妈妈可以这么和孩子说:景浩,之前爸爸妈妈给你设定每周去三天学校的规定,可能让你觉得有些压抑和不自在了。现在我们想明白了,复学确实没那么容易,应该由你自己去把握节奏。
所以这个规定咱们作废,你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身体的状态来决定什么时候去学校,什么时候需要休息调整。爸爸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当然,你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在!
让孩子去把控节奏,没有那个来自父母强迫的力量,孩子自己的力量才能慢慢出来。
娜姐给景浩爸爸妈妈的第二个建议是多和孩子连接。
孩子不愿意再聊学校的事情,那爸爸妈妈就不再主动提,只用心和孩子连接,给孩子心理上满满的安全感。
这一点也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呢?
因为在孩子面临复学困境、内心动荡不安时,与父母的连接是孩子最大的力量来源。
孩子此时正处于自我怀疑与外界压力的双重夹击之中,极度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
若父母能主动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便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非独自面对。
那该怎么连接呢?
除了无人机,景浩热爱的还有游戏。那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和他探讨最近热门游戏的攻略、角色技能的搭配,或者聊聊游戏背后的制作故事、文化背景。
同时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他在游戏中结识的朋友,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互动或经历。通过这些话题,先让亲子间的交流氛围重新活跃起来,慢慢拉近彼此的距离。
爸爸妈妈也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像一起讨论晚餐吃什么,问问孩子有没有特别想吃的菜,或者聊聊家里宠物的趣事,社会新闻,热搜事件等等。
在交流过程中,不要带着目的性,不是为了诱导孩子回学校而交流,纯粹是为了增进感情。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诚的陪伴和关注,不再把与父母的对话视为一种压力,他内心的防御壁垒才会逐渐松动,才有可能重新向父母敞开心扉。
慢慢他会分享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困惑,包括对学校的真实感受,如此一来,父母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为后续帮助孩子重回正轨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听了娜姐的建议后,景浩爸爸妈妈从心底知道,复学这件事真的不能催,只能根据孩子的节奏慢慢来,不然真的只能适得其反。
后面景浩爸爸妈妈真的不催孩子了,也不再提让孩子回学校的事情,就专注和孩子连接。
景浩爸爸妈妈说感觉他们放松下来之后,孩子也终于放松下来了!
果不其然,景浩在家又待了一个礼拜后,主动和爸爸妈妈说要去上学了!
从11月的第三周,景浩规律去学校了,虽然每周三天的规定没有了,但是景浩心里其实是有计划的,后面这几个礼拜,平均都能达到3天。
景浩主动和爸爸妈妈分享,被规定必须去3天的时候,内心虽然知道该去,但是就是很抗拒。
反倒是没有规定的时候,自己能静下心来思考上学这件事,也意识到不能一直逃避,一直在给自己鼓劲儿。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希望各位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孩子复学之后,一定还是要放下高期望,遵循孩子的节奏慢慢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着自己的生长周期与方式。在经历复学的波折后,他们的内心依然脆弱敏感,如同刚破土而出的幼苗,需要精心呵护而非急风骤雨般的催促。
过高的期望如同沉重的枷锁,会束缚孩子自由成长的脚步,让他们在压力之下再次退缩。
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与包容,陪伴他们在复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只有在这种宽松且充满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真正地舒展身心,将复学后的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逐渐找回自信,在复学的路上越走越稳!
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遇到了育儿挑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孩子的行为让你开始担忧和焦虑,那么娜姐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那么育儿中的挑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的问题对您来说有些复杂,问题一直无法彻底根治,自己调整的话又总是容易情绪上头走老路,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一直消耗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那你可以考虑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
在训练营中娜姐可以和你一起找到问题,和你沟通问题解决办法 ,帮你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帮你学会处理亲子矛盾。用3个月的时间,娜姐陪伴你成长为智慧自信的父母,养育幸福成功的孩子!
扫一扫二维码,加娜姐微信
你的育儿路上,让我们相遇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给娜姐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娜姐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娜姐
微 信 号:nj_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