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
娜姐每天会收到很多父母的留言,留言大体都是这样的:老师,我的孩子脾气太差怎么办?学习没动力怎么办?黑白颠倒打游戏怎么办?休学在家一年多了,毫无改变怎么办?
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虽然内容各异,但是往往来自于一个角度,那就是:我的孩子有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当我们的问题是从“孩子有问题”的角度提出的,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地在孩子身上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的施力点是孩子,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我们要消灭的是孩子身上的问题。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时候,我们必然会感到挫败。
为什么?
因为人都不喜欢改变,尤其是被他人改变。
加上青春期孩子对于自主感和掌控感的极度追求,很多事情都想自己说了算,所以父母越是努力想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就会越发的抗拒,和父母的对抗也会愈发严重。
所以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不理解父母,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一点看不到父母的付出和一片苦心。
更让让父母气馁的是,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亲子关系也持续恶化!
这条路必然是走不通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当作问题来解决!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当我们以为孩子有问题时,本质上是我们的关系有问题。
这句话怎么理解?
孩子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与家庭环境、与父母的相处模式紧密相连。
或许是我们日常给予的陪伴不够用心,让孩子试图用独特的行为来吸引我们的关注;又或许是我们在沟通中缺乏理解与包容,使得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而表现出所谓的 “不良”。
当我们仅仅着眼于孩子表面的问题并急于纠正时,往往忽略了背后隐藏的关系纽带的松动或扭曲。
“我们的关系有问题”和“孩子有问题”相比,前者是一个更有效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它能够引导我们去一个不同的方式:如果是孩子有问题的话,那就是改造孩子;但如果是关系有问题的话,那我们的方向就是改善关系。
我们就会开始从自身调整,审视自己在亲子互动中的言行举止、情绪模式以及沟通方式。
不再一味地将目光聚焦于孩子身上所谓的 “缺陷”,而是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理解与尊重,是否在不经意间用过高的期望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是否因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当我们意识到关系出现裂痕时,会尝试主动去修复,以更加耐心、包容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如此一来,随着关系的逐步改善,孩子会在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里自然地发生积极的改变,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 “问题” 行为或许会渐渐淡去,而亲子之间将建立起更为深厚、和谐的情感纽带。
这个思路转变过来了,孩子身上的“问题”也会在我们做家庭系统调整过程中慢慢消失了!
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遇到了育儿挑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孩子的行为让你开始担忧和焦虑,那么娜姐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那么育儿中的挑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的问题对您来说有些复杂,问题一直无法彻底根治,自己调整的话又总是容易情绪上头走老路,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一直消耗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那你可以考虑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
在训练营中娜姐可以和你一起找到问题,和你沟通问题解决办法 ,帮你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帮你学会处理亲子矛盾。用3个月的时间,娜姐陪伴你成长为智慧自信的父母,养育幸福成功的孩子!
扫一扫二维码,加娜姐微信
你的育儿路上,让我们相遇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给娜姐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娜姐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娜姐
微 信 号:nj_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