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
最近做了一次个案咨询,来访者是小凝的妈妈,小凝今年13岁。
小凝从2024年10月份开始出现情绪问题后就一直没再去学校了。
那段时间小凝每次去学校就头疼,觉得脑子里有两个人说话。上课的时候没法集中注意力,经常会突然就崩溃,然后就得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接回去了。
那个时候孩子还愿意看咨询师,但是先后换了3个,孩子一直觉得没有用,后来就没再继续了。
有好几次孩子鼓足勇气想去学校,但是到了校门口的时候,再也迈不开步子了。
刚开始休息在家之后,小凝经常会崩溃,现在状态慢慢放松了一些。每天在家打游戏,刷视频,听歌,做手工。
和爸爸妈妈交流的不多,只有在吃饭的时候能偶尔说一说话。只是不能提学习,只能聊游戏,聊视频之类的。
小凝妈妈说不知道后面的路该如何继续走了,想问问娜姐该如何支持孩子。
那小凝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呢?
仔细分析了小凝妈妈写的家庭教育历程回顾,同时和小凝妈妈深聊之后,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渐渐清晰起来。
小凝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一直是年级第一,而且性格开朗,在学校里特别受欢迎。
妈妈说那个时候孩子其实很自觉,一回家就开始学习,基本不需要督促,做完学校的还有辅导班英语、数学作业,几乎没有出去玩的时间。
但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也特别高,孩子作业有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双吵或者打。
平时爸爸妈妈也会有意无意给孩子灌输必须考上985的观念。
比如,如果亲戚家的孩子如果没考上好的大学,爸爸妈妈会说是废柴;有朋友或者邻居家孩子考上985之类的,爸爸妈妈就会眉飞色舞给孩子讲这个大学有多好之类的。
小升初之间的那个暑假,孩子一直在刷题,还参加了辅导班集训考试,好几次成绩都不好。
爸爸妈妈因为这个事情指责过孩子很多次,说孩子不够用功,对成绩不够重视等等。
后面小凝学习更加努力了,但慢慢的好像不合群了,别的孩子课间玩的时候,小凝都在写作业。
小升初的时候,小凝考上了最理想的初中,爸爸妈妈开心极了,但小凝反应一直淡淡的,好像这个事情和她没什么关系。
进了初中之后,几次考试下来,小凝成绩只能达到前10名。小凝状态越来越焦虑,整夜整夜没法睡觉了。
后面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结果测出来是中度抑郁,焦虑。
爸爸妈妈刚开始是无比焦虑,不停自责,恨自己的高要求高期待让孩子生病了,后面开始接触一些家庭教育的课程,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孩子状态慢慢好了一些,但孩子对学校还是无比厌恶,对爸爸妈妈怨言也很重。
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接下来娜姐把引导小凝爸爸妈妈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小凝妈妈说,经过孩子这次生病,现在她和爱人已经对孩子没有高期望了,只希望孩子能尽快回到学校,不然功课越落越多,后面想回也回不去了。
其实希望孩子快速回到学校,本身又是一个“高期待”。
这种期望对于此刻身心仍在恢复的小凝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小凝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重新建立对学校的情感连接以及对学习的信心。
娜姐建议小凝妈妈,要真正放下这份急切的期待,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她内心的恐惧与挣扎。
比如,有机会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向孩子表达:小凝,妈妈知道之前给你太多压力了,让你受了这么多苦。现在爸爸妈妈最在乎的是你的感受和状态,学校的事咱们不着急,什么时候你觉得准备好了,咱们再去。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支持你。
通过这样的表达,让小凝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真的理解她,不再将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在日常相处中,妈妈也要多留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流露出对小凝复学时间的焦虑。
例如,不要总是在不经意间提及同学的学习进度,或者暗示小凝落下功课的后果,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复学越来越难。
同时,小凝妈妈也要和爸爸统一战线,多交流在陪伴小凝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当一方出现焦虑情绪时,另一方及时给予提醒和安抚。
比如爸爸忍不住想和小凝谈学习时,妈妈可以用眼神或小动作暗示爸爸,事后再一起沟通,调整与小凝的相处方式。
小凝爸爸妈妈需要明白,孩子的复学之路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
只有当小凝感受到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内心的负担逐渐减轻后,她才有可能主动迈出回归学校的步伐。
小凝妈妈说,现在孩子挺怨恨他们的,觉得是爸爸妈妈给她太多压力,让她生病的。
每次孩子提到的时候,他们会特别真诚的和孩子道歉,但是孩子还是经常提,爸爸妈妈不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理了。
其实孩子反复提及此事,是因为内心的创伤还未完全愈合,情绪也尚未得到彻底的疏导。
仅仅道歉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理解她所承受的痛苦,并且愿意陪她一起面对和疗愈这份伤痛。
所以当下次小凝再提起来的时候,妈妈可以这样回应:小凝,妈妈现在能体会到你那时候有多难过了,成绩退步的时候,本来心里就很难受了,结果爸爸妈妈还一直批评你,你心里得多无助啊!
说完这句,妈妈可以先停下来,给孩子一个诉说的机会,过程中不断回应孩子。
后面妈妈可以继续表达:妈妈知道,再多的道歉都弥补不了对你造成的伤害,妈妈真的很后悔。你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跟妈妈说,说明你信任妈妈,想给妈妈机会改正。妈妈也在反思我们以前的做法。你能不能再和妈妈说说,除了小升初这件事,还有哪些具体的事情让你觉得特别难受呢?
通过这样的引导,鼓励小凝更深入地表达内心的情绪,把那些积压在心底的委屈和痛苦都释放出来。
在小凝倾诉的过程中,妈妈要全身心地倾听,用眼神、点头和简短的回应表示自己在认真聆听,比如 “嗯,妈妈在听,你接着说”“原来是这样,妈妈明白了”。
不要急于辩解或承诺马上改变,此刻小凝需要的是被倾听和理解。
当小凝说完后,妈妈可以表达:小凝,谢谢你愿意跟妈妈说这么多,让妈妈更清楚你的感受。妈妈会努力改变,如果做得不好的地方,你直接和爸爸妈妈表达,爸爸妈妈再去调整也希望你能给我们一些时间。
再比如,小凝还表达过,感觉班级里找不到有共鸣的朋友,特别孤单。
这个时候妈妈该如何回应呢?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小凝,这个感受妈妈理解的,妈妈刚到这个单位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感觉。找到能真正共鸣的朋友确实不容易,有时候就算在一个班级里,大家的兴趣和想法也不一定都一样。
先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理解,让孩子知道妈妈懂她。
接下来妈妈可以继续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就像你,善良、有想法,以后试着和朋友聊聊游戏,聊聊追得综艺,动漫,你多和同学们交流,他们肯定能发现你的好,你一定能找到那些懂你的朋友的。
随着妈妈的回应,孩子会越来越多向妈妈敞开心扉,随着诉说,孩子的情绪处理好了,慢慢内耗就少了,孩子的力量就会向外扩展了!
现在小凝特别悲观,任何一件不如意的小事,都能成为她人生迈不过去的坎儿。
小凝妈妈给娜姐举了几个例子。
小凝只要考试一有退步,就会痛哭流涕,说自己不聪明,能力不行,是个失败者,明明比别人学的时间长,成绩就是提不上去,这样肯定考不上高中。
喜欢的衣服下架了,小凝就会觉得自己运气太差,老天都和自己过不去,倒霉的事情都让自己遇上了。
其实小凝之所以表现出来悲观,归根到底是因为小凝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虽然没有灾难性或者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但是小凝就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内心深处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和失败感。
那妈妈可以如何影响孩子了?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小凝,其实每个人都同时拥有“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把握大的事情时,可能是成长型思维占上风,满怀信心地去解决问题。但是挑战,错误,或者批评多了,又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固定型思维主导了。
所以我们可以学着去监控自己的思维。比如,当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一个声音会说:你真的不聪明,所以数学学得不好!另一个声音会说:你只是暂时不会,只要多一些练习,肯定能做出来。
犯错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一个声音会说:真倒霉,今天真是太糟糕了!另外一个声音会说:意外在所难免,下次记住就好了!
如果你先听到的是负面的声音,那可以试着去想一下如果换一个角度可以怎么想。我们可以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选择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说完这些,妈妈可以先停一停,看看小凝有没有要表达的。
接下来妈妈可以继续引导小凝:就像你喜欢的衣服下架这件事,固定型思维会让你觉得自己运气差,老天跟自己过不去。但要是用成长型思维来看,这也许是个发现新风格衣服的机会呢。说不定去逛逛别的店,你会找到更适合自己、更喜欢的款式。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可以先停一停,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不是陷入固定型思维啦?’然后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
咱们可以把这个当成一个游戏,每次察觉到自己用固定型思维思考时,就给自己提个醒,然后努力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面对问题时,不再那么容易悲观,而是能更积极地去应对。就像游戏通关一样,每成功切换一次,你就更厉害一分。
而且,妈妈也会和你一起练习这种思维方式。以后妈妈遇到烦心事,也会像这样给自己换个角度思考,然后讲给你听,咱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咱们都能把它变成成长的契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你觉得怎么样?
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小凝逐渐认识和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学会主动运用成长型思维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慢慢摆脱悲观情绪的束缚,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通过这次咨询,小凝妈妈知道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了,也知道该如何改善了,后面就是努力执行,把方法用起来了!
孩子抑郁休学,对于父母自身而言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往教育方式中的不足。
它提醒父母反思那些过于功利、高压的教育手段,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成绩和成就更为重要。
父母可以借此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学会如何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品质。
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遇到了育儿挑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孩子的行为让你开始担忧和焦虑,那么娜姐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那么育儿中的挑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的问题对您来说有些复杂,问题一直无法彻底根治,自己调整的话又总是容易情绪上头走老路,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一直消耗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那你可以考虑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
在训练营中娜姐可以和你一起找到问题,和你沟通问题解决办法 ,帮你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帮你学会处理亲子矛盾。用3个月的时间,娜姐陪伴你成长为智慧自信的父母,养育幸福成功的孩子!
扫一扫二维码,加娜姐微信
你的育儿路上,让我们相遇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给娜姐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娜姐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娜姐
微 信 号:nj_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