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复学后状态不稳,总是请假怎么办?超详细沟通攻略一步步拆解给你!一定要收藏!

文摘   2024-11-28 06:28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训练营中小然的案例。小然今年17岁。


2023年2月份开始,小然出现了请假的现象,到了5月份彻底不去学校了。


那段时间小然经常说自己身体疼,没有力气,每天躺在床上玩游戏,黑白颠倒,不刷牙,不洗脸,不收拾屋子,觉得自己最差,什么都不会,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怎么出来,由于身上疼,也几乎不出去。


妈妈带小然去医院诊断出重度抑郁。医生给孩子开了抗抑郁药物舍曲林,小然积极服药,配合治疗,也去做过沙盘,看过心理咨询师。


到23年9月开学的时候,小然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去报道了,但是正式开学的时候,还是没能去上学。


当时小然身上还是无力,不舒服,服用药物。考虑到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就给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休学一年。


小然妈妈开始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一直在积极改变。但小然爸爸比较固执,一直和孩子处于对抗的状态。


爸爸会因为孩子不刷牙、不洗脸、不收拾屋子说孩子,经常说话语气不好,孩子就会反驳,两个人经常会打起来。


那个时候,小然每天都会问爸爸晚上回来不回来,只要爸爸回来,小然就很紧张,一直躲在屋里不出来。


23年年底的时候,小然又和爸爸发生了一次冲突,爸爸说小然这辈子废了,小然觉得和爸爸在一起生活没有活路了,让妈妈带她走!


从那次后,小然爸爸就去奶奶家住了,小然自己和妈妈在家住,这样做物理隔离。


小然妈妈工作之余,除了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也一直在努力和孩子连接。妈妈会陪孩子打游戏,听音乐,看各种综艺,做手工、画画、旅游。


在做的过程中,只要有机会,妈妈就会使劲儿夸孩子,夸她欣赏水平高、干活认真、细致、说话有逻辑等等。


孩子慢慢地情绪稳定多了,看喜剧的时候可以放声大笑了,活动范围也从她自己的房间到了全家各个房间,愿意出来了,愿意跟妈妈出去旅游、散步了。


2024年5月,小然自己提出不吃药了,感觉吃不吃没有什么区别。


经过医生同意后小然从2024年5月停药,之后情绪也一直比较稳定。


5月到9月期间,小然的躯体化的症状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一日三餐恢复,睡眠时长足够。


但还是不规律,还是喜欢熬夜,甚至通宵,白天再睡觉。


妈妈一边跟孩子说还是要调整到正常的作息,对身体好,但同时也没有给孩子压力,一直让孩子按照她自己的节奏调整。


到了8月份,小然复学的事项提上日程,虽然有些害怕,但是小然还是去参加了开学典礼,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2024年9月的时候,小然顺利复学了! 


但小然每天去学校之前都很焦虑,不想写作业,每天嚷嚷着不想上学。


妈妈说现在感觉压力特别大,比孩子休学期间还精神紧绷,本来以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整,孩子状态会稳稳的了,结果孩子还是动力不足。


每天早上叫起床的时候,妈妈都真紧张,特别害怕孩子又说不去了。


那小然目前这个情况要怎么办呢?接下来娜姐把引导小然妈妈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妈妈把自己稳住

娜姐给小然妈妈的第一条建议是:努力找到稳定的状态。


小然复学后其实整体状态还不错,虽然会有请假的情况出现,但是整体情绪状态挺稳定的。


情绪状态稳定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判断孩子复学能否稳定的最重要标准。


因为当孩子情绪稳定时,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找到了坚固的锚点,能在复学的浪潮里不至于被轻易打翻。


情绪状态稳定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去面对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学习上的压力、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还是老师的期望与评价。


对于小然妈妈来说,要保持自身的稳定,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因为孩子偶尔的请假或者一句不想上学的抱怨,就陷入焦虑的漩涡。


同时,妈妈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孩子的复学之路抱有过于理想化的期待。


不能期望孩子一旦复学就立刻恢复到最佳状态,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且从不请假,要接受孩子可能会有反复,会在适应过程中遇到挫折。


娜姐建议小然妈妈把注意力多一些放在自己身上,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冥想或者简单的运动,释放自己的压力。


当妈妈的情绪处于平稳的状态时,才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且安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个港湾里不断积蓄力量,更好地应对复学带来的种种变化。




二. 跟随孩子的节奏

娜姐给小然妈妈的第二条建议是跟随孩子的节奏。


孩子复学后没法一下子就适应学校的节奏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春天里的花朵,需要时间慢慢绽放。


小然妈妈说,她现在确实是有些急了,每天早上是最焦虑的时候,总怕听到孩子说不想起床,不想去学校。


小然妈妈说这个时候怎么办?难道就立马给孩子请假吗?


其实很多时候,小然表达的是她的情绪,是她当下的感受,妈妈要做的既不是立马劝孩子,让孩子尽量不请假,也不是立马就答应。


妈妈可以先去尝试回应孩子的情绪。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是啊,妈妈太理解你了,刚才妈妈也是不想起床,大冬天的被窝里多暖和,真的只想躺被窝!如果妈妈是教育局局长,立马改政策,上一天休一天,再加上周末,这样一周就好熬多了!


如果妈妈能这样回应,那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理解她的感受的,不是总盯着她是不是去上学,她的感受对妈妈来说,比上学这件事更重要!


小然妈妈说,如果这么说完了,孩子还是起不来了?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先轻推孩子,但一定记得力量不能太大,太大的力量容易让孩子有逆反心理。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闺女,妈妈知道你心里有目标的,也想跟上学校的节奏是不是,所以如果能起来的话,那咱们就起来,妈妈送你到校门口,起床的这一下最难,但爬起来了去学校了,你也会有成就感的对不对?


说完这些,妈妈就可以停下来了,给孩子一点时间去思考。


那如果小然确实就是起不来,去不了呢?


那妈妈也要记得稳定的接纳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妈妈可以这样说:小然,虽然你选择不去,但妈妈还是觉得挺好,你关注自己的状态,学会自洽了,这个稳稳的状态,其实比你去或者不去更重要!


当妈妈以这个稳定的状态面对孩子时,孩子内心会逐渐感受到一种被尊重和被包容的安心。


小然会明白,无论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妈妈都会在身旁给予支持,而不是施加压力,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复学反倒会稳稳的。


小然妈妈说有了娜姐的陪伴,感觉内心稳定多了,她说一定会继续稳住,调整自己的状态,支持孩子把复学这条路稳稳走下去!




孩子复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像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漫长旅程,途中布满了荆棘与坎坷。


学校里严格的作息时间、繁重的学业任务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频繁互动,都可能成为他们复学路上的巨大障碍。


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与理解,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退缩或不适应就责备埋怨。要像温暖的阳光,穿透孩子心中的阴霾,用鼓励与支持为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


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育儿干货系列文章集锦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遇到了育儿挑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孩子的行为让你开始担忧和焦虑,那么娜姐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那么育儿中的挑战就迎刃而解了。


娜姐家庭教育【一对一咨询】服务介绍!


如果孩子的问题对您来说有些复杂,问题一直无法彻底根治,自己调整的话又总是容易情绪上头走老路,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一直消耗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那你可以考虑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


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携手共筑孩子幸福又成功的成长之路!


在训练营中娜姐可以和你一起找到问题,和你沟通问题解决办法 ,帮你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帮你学会处理亲子矛盾。用3个月的时间,娜姐陪伴你成长为智慧自信的父母,养育幸福成功的孩子!



扫一扫二维码,加娜姐微信

你的育儿路上,让我们相遇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给娜姐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娜姐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娜姐

娜姐笔记

微 信 号:nj_jiaoyu


娜姐笔记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深耕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8年家庭教育指导经验,正面管教讲师、鼓励咨询师。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深度解读孩子沉迷手机、叛逆、学习没有动力、厌学休学等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