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主动提出复学,但9月份去了一个礼拜后就又躺平在家,现在彻底没有上学的想法了,还有复学的希望吗?

文摘   2025-01-17 06:38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


最近做了一个个案咨询,来访者是小左的妈妈,小左今年15岁。


小左2024年4月份开始出现情绪问题,那个时候小左经常晚上睡不着觉,经常说头疼,胸闷,头发大把大把掉,半夜还出现了两次惊叫。


小左爸爸妈妈意识到孩子应该是压力太大了,所以经常会开导小左。


一般每次谈话完之后,小左情绪都会好一些。但是隔几天,情绪就又反复了。


爸爸妈妈建议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但是小左坚决不去,说同学和他说过,心理咨询没有用。


2024年6月份期末考试之前,小左情绪大爆发,和爸爸妈妈说没法去上学了,想到考试就想去死。


那天小左把他卧室里的东西都砸了,书也都撕了。


爸爸妈妈看孩子情况不对,就没再逼着去学校了。


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小左状态好了一些了。9月份小左去学校了,但是坚持了一个礼拜,就又彻底不去了。


小左和爸爸妈妈说,每次去了学校就感觉窒息,觉得用鼻子都没法喘气,需要张嘴大口大口呼吸。


小左还给妈妈发过一次微信,他说每次看到同学学习,他就难受,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为什么别人都能那么拼,就他在摆烂,他其实特别努力想学习,但是静不下心,每天脑子里都满满的。




小左妈妈说其实她和爸爸特别困惑,因为孩子在这次情绪爆发之前状态一直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出问题了。


那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仔细分析了小左妈妈写得家庭教育历程回顾,同时和小左妈妈深聊之后,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渐渐清晰起来。


小左家庭条件非常好,爸爸很早就创业成功,所以小左妈妈就一直全职在家带孩子了。


因为家里有阿姨做饭,打扫卫生,小左妈妈的全部精力就都放在孩子身上了。


小左妈妈说她真的是把养孩子当做一个项目来做的。给孩子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时间安排都是精准到分钟的。


小左在出问题之前,每天除了学校的作业,还有补习班,周末两天也都是排的满满的。


小左偶尔会抱怨真累,但妈妈会用成功学来激励小左,和小左说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之类的道理。


一般妈妈讲完道理,小左也就乖乖配合了。


妈妈说,按照小左的成绩,进当地最好的高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小左突然出问题了。


其实孩子出问题不是“突然”的,而是“有迹可循的”。


根源就在于妈妈的“高控制”“高期待”。


妈妈一直对小左非常严格。不管是学习还是孩子的生活,兴趣班,她都会事无巨细的安排。


孩子一旦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妈妈就会非常生气地批评教育孩子。虽然孩子已经尽力去做了,但妈妈永远觉得孩子还可能做得更好。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虽然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是不代表拥有掌控孩子的权力。


孩子不是我们手里的项目,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们不同的灵魂。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以爱之名”去掌控孩子的人生。


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自主”的空间,他才能有“心理空间”。


尤其对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小左,他太需要掌控感了。为了表明自己长大了,自己可以掌控生活,他特别渴望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


但妈妈的这种控制型的养育方式,让小左没有机会在生活中独立起来。也很少有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


时间长了,孩子自我生长的力量越来越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情绪出问题了。


那这种情况怎么办了?接下来娜姐把引导小左妈妈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满足孩子的自主感

小左妈妈说,她养育孩子的时候,真的付出了特别特别多,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的。所以孩子出问题之后,她心里也是特别委屈。


其实正是妈妈的“用力”,才让孩子出问题的。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点特别重要的地方是:父母一定要学会给孩子空间,满足孩子的自主感。


什么是自主感呢?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小左妈妈把孩子的生活规划的死死的。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她都给孩子规定好了。


孩子只需要按着父母的意思来就行了,没有一点自我探索的空间。


小左很少能体会到独立规划,独立安排自己生活所带来的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兴趣就一点点被消磨掉了。


小左妈妈说,她真的把握不好这个度,不知道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


为了能让小左妈妈执行起来更容易一些,娜姐给小左妈妈介绍了一个关键原则:课题分离。


简单说来“课题分离”是指明确谁是执行某项任务的主体,那么这项任务就是谁的课题,应由主体自行决定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小左妈妈要学会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比如,之前小左妈妈是要求孩子完全不能吃外卖,吃零食的。


孩子不上学之后,小左妈妈买了一本关于通过调节饮食调节情绪的书,所以现在对于饮食也把控的很严格。


小左因为这个事情和妈妈闹过几次,但妈妈也没让步。


娜姐建议小左妈妈在适当范围内,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食物的权利。


比如,每周给孩子2-3次点外卖的机会,什么时候点,点什么都孩子自己决定。


妈妈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小左,什么时候想吃外卖,你提前和妈妈说,妈妈给你下单哈,想吃什么你都自己选,都由你做主!


同时娜姐还建议妈妈每个月给小左一定的零花钱,让小左自由去支配,去体会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妈妈可以这样和小左沟通:儿子,妈妈考虑想每个月固定给你零用钱,这样以后想买什么东西,你可以自己做主,自己规划。遇到实在想买,钱不够的时候,也可以预支,不过下个月就得把预支的扣掉了。


小左妈妈还提到一点,她想带孩子出去旅行,但是孩子说什么也不去,该怎么劝孩子?


娜姐还是建议小左妈妈听孩子的,让孩子自己决定到底要不要出去玩。


妈妈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小左说:儿子,妈妈知道旅行可能不是你现在想做的事情,所以去不去旅行,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如果哪一天你突然想去了,都可以跟妈妈说,咱们随时出发。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左感受到妈妈对他决定的尊重,明白自己对生活有自主选择权。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能够掌控一些事情时,他的力量慢慢就回来了。




二. 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

娜姐给小左妈妈的第二个建议是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


小左妈妈说其实她对小左的情绪很紧张,每次看到小左有情绪,她就会敏锐觉察到。


然后会安慰孩子,劝孩子,或者给孩子讲道理,每次都巴不得孩子情绪赶快消失。


妈妈看似是在关注小左,其实她真正关注的是自己。


因为小左不开心,妈妈就不舒服,为了能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妈妈就想各种办法让小左开心起来,这个过程反倒把小左的喜怒哀乐给封杀掉了。


但其实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人类情感,一定要允许孩子有情绪。


小左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之前小左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妈妈吐槽说:看着单词就发愁,背一遍,两遍还能忍,但背了还是记不住,一边记新的,一边忘旧的。


那个时候妈妈就忍不住给孩子出主意了,让孩子改变记忆方法,或者列计划表之类的。


妈妈没有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而是用一大堆道理,试图把孩子的情绪压下去,孩子的情绪不仅没有疏导出来,反倒更复杂,心里也更难受了。


那妈妈该怎么说呢?


妈妈可以这样回应:小左,你很努力地背单词,但一直没找到好的记忆方法,确实是苦恼的,妈妈特别懂,妈妈高中时候记单词也是老大难,又长又生僻,看着就头疼。


通过这样的回应,妈妈给予小左充分表达情绪的空间,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小左可能会因此打开话匣子,更深入地倾诉自己在学习单词过程中的挫折与困惑。


等小左说得差不多了,情绪稍微缓和,妈妈再接着说:小左,你看你尝试了那么多次,一遍又一遍地背,这已经很了不起啦!记不住单词不是你的错,咱们尝试找找方法,妈妈也帮你问问英语老师。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关注,然后给孩子空间和时间,慢慢他会开口诉说。


还有一次,小左和妈妈说:之前的数学老师,讲课细致,讲得也很精彩,我轻松就理解了。现在的数学老师,讲的很快,又照本宣科,上完也是一头雾水!


妈妈该怎么回应了?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遇到这样的老师也头疼的,理智上知道是要学的,但讲得不好,确实真难专注,也很难理解透彻。妈妈上学的时候,最害怕的是化学课,化学老师讲得妈妈听不懂,那个时候愁的啊,后来妈妈去找练习题看解析,看多了慢慢理解了。


不是对孩子说教,而是表达了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孩子的情绪被回应到了,同时也简单给了孩子一个方向,孩子慢慢也会调整行为的。


孩子的情绪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无论是愤怒、悲伤还是快乐,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当孩子经历情绪的时候,记得学会认同和理解。这种共情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




三. 教给孩子积极的思维模式

娜姐给小左妈妈的第三个建议是: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模式。


小左现在对自己的否定特别多,对未来也没有一点设想了,总说自己很烂,很差劲儿,再也好不了了。


要帮助孩子摆脱这种状态,关键在于教会小左如何以积极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解释问题,这需要妈妈引导小左学会积极的思维方式。


当孩子因为不去学校,觉得自己很差劲,人生完蛋了的时候,妈妈可以这样回应孩子:


小左,没去学校妈妈知道你心里气馁的,对自己很失望,但妈妈真的从来没觉得停下来人生就完了。人生那么长,你有勇气去调整状态,还帮助爸爸妈妈也成长了,对于我们整个家庭都是一次难得的蜕变契机呀。


你想想,之前咱们一家人都是急急吼吼的,从来没有时间去说说感受,现在因为这件事,我们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沟通,相互理解,这是特别宝贵的机会。


你说自己很差劲,可妈妈看到的是一个有潜力、有担当的孩子。你能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困境,这就已经比很多人厉害了。


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不能因为暂时的不上学就否定自己。没去学校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句号,而是一个逗号,接下来的人生一样是精彩的!


还有一次,小左和朋友闹矛盾之后,说自己不会社交,有社交恐惧症。


那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如何引导呢?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小左,你平时和朋友们在一起时,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的,其实你的交友能力妈妈知道的。而且朋友之间闹矛盾是很常见的事,这并不能证明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相反,这是个让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试着复盘下这个事情,看看这件事情中我们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或者哪部分沟通方式可以优化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妈妈年轻的时候,也和朋友闹过不少矛盾,当时也觉得很沮丧。但后来我发现,只要真诚地去沟通,去理解对方,很多矛盾都能化解,而且经过这些小波折,我们的关系反而更亲密了。其实大家都是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才变得更加默契,友谊也更深的。


通过这样的对话,妈妈不仅向孩子展示了理解和同情,还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同样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妈妈的引导和支持,小左会逐渐学会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自我超越,活出一个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通过这次咨询,小左妈妈说终于知道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了,经过娜姐的指导后也知道如何去改善了,后面她会努力把娜姐教的方法用起来的。


她说先自己去努力实践,如果有问题后期会考虑娜姐的训练营服务,小左妈妈说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帮孩子走出目前的状态。




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育儿干货系列文章集锦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遇到了育儿挑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孩子的行为让你开始担忧和焦虑,那么娜姐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那么育儿中的挑战就迎刃而解了。


娜姐家庭教育【一对一咨询】服务介绍!


如果孩子的问题对您来说有些复杂,问题一直无法彻底根治,自己调整的话又总是容易情绪上头走老路,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一直消耗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那你可以考虑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


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携手共筑孩子幸福又成功的成长之路!


在训练营中娜姐可以和你一起找到问题,和你沟通问题解决办法 ,帮你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帮你学会处理亲子矛盾。用3个月的时间,娜姐陪伴你成长为智慧自信的父母,养育幸福成功的孩子!



扫一扫二维码,加娜姐微信

你的育儿路上,让我们相遇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给娜姐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娜姐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娜姐

娜姐笔记

微 信 号:nj_jiaoyu


娜姐笔记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深耕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8年家庭教育指导经验,正面管教讲师、鼓励咨询师。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深度解读孩子沉迷手机、叛逆、学习没有动力、厌学休学等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