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
最近做了一次个案咨询,来访者是科科的妈妈,科科今年17岁。
科科妈妈说她和爱人都是研究生毕业,平时工作努力,生活上也非常自律,也一直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养育孩子的时候也尽心尽力,但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整个状态就是非常丧。
科科妈妈说孩子虽然还在正常去学校,但是成绩一直在退步。已经从刚入学时候年级前30掉到了300名左右。
成绩退步是一方面,现在科科脾气也很爆,大人完全不能给提意见,稍微说一句,科科就会直接说“滚”。
妈妈说科科在家要么是刷短视频,要么是和同学连麦打游戏。打游戏时候整个人就热情高涨,感觉像是活过来一样,一下游戏对爸爸妈妈就是横眉冷对。
有时候打游戏睡觉晚了,科科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了,当天就没法去学校了。
妈妈说上个学期请假次数还少一些,这个学期几乎每周都要请假。
科科对学习似乎完全失去了兴趣,提起学习就满脸的厌烦。即使偶尔坐在书桌前,也是心不在焉,眼神空洞,一会儿就开始走神。
在学校里,科科也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上课打瞌睡,对老师的提问充耳不闻。
科科的这种厌学状态让妈妈非常担忧,她害怕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彻底不去学校了!
那科科身上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为什么爸爸妈妈都那么优秀,对孩子也用心养育,但科科却如此让他们失望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虽然爸爸妈妈学历高,事业也很成功,但却不懂科学育儿,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来教养孩子。
那科科爸爸妈妈养育孩子的是时候,问题在哪里呢?
从科科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对科科的期望很高。期望高了,要求自然就严格了。
从上小学开始,科科不仅要完成课内的作业,妈妈还会另外布置家庭作业,也给孩子安排了各种学科补习班。
同时爸爸妈妈还会亲自上阵辅导,妈妈负责文科,爸爸负责理科。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确实让科科成绩一直很优秀,虽然科科经常会抱怨没有玩的时间,但也一直很听话的配合着爸爸妈妈的“鸡娃计划”。
中考的时候,科科进入了第一梯队的高中。
爸爸妈妈本来以为,孩子上了高中后,他们可以稍微放松下了,不用操那么多心了。但是看着孩子成绩退步,所以也不敢松懈。
于是,他们开始更加频繁地督促科科学习,每天询问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各种测试成绩。
一旦发现科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会严厉批评。科科在这样的压力下,越来越感到疲惫和压抑。他开始觉得学习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同时父母不断和科科强调成绩,不断唠叨学习,给科科的感觉是妈妈根本不在乎自己,不关注自己的感受,妈妈在乎的只有成绩,科科感受到的归属感的缺失。
渐渐地,他对学习失去了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科科妈妈很疑惑,那孩子高中之前的学习他们都是这么监督的,孩子一直还算配合,为什么现在就开始抵触了?
这是因为进入高中时期的科科,自我意识觉醒,内心非常渴望独立和自主。他希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更多的自主权。
遗憾的是,科科的爸爸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仍然坚持给予科科过度的关注和指导。这种过度的关怀反而限制了科科自我发展的空间。
同时,爸爸妈妈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缺乏适当的技巧,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说教方式。
即使他们的态度温和,科科也难以接受这种沟通模式,因为他渴望的是理解和共鸣,而不是单方面的指导。
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慢慢科科对学习的感受越来越复杂,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所以最终选择了逃避。
那科科的问题要如何引导呢?接下来我把引导科科妈妈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娜姐给科科妈妈的第一条建议是树立边界意识。
科科妈妈一直不懂,为什么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不懂感恩,反倒对父母那么抗拒,甚至还有些厌烦,憎恨?
其实恰恰是因为爸爸妈妈管得太多,过多入侵孩子的生活,剥夺了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没有机会去体会自主感和掌控感。
所以,妈妈一定要有边界意识,给孩子空间去发展自我。
那具体怎么做呢?
简单说来就是要做好“课题分离”。
那课题分离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来“课题分离”是指明确谁是执行某项任务的主体,那么这项任务就是谁的课题,应由主体自行决定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科科妈妈要学会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让这些问题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争执点。
属于科科的事,那妈妈就先不急着出手,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
比如,科科妈妈说,孩子学习不自觉,妈妈总是要催催催。
但学习本身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执行的,这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所以妈妈一定不能起主导作用,只在科科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出手相助。
妈妈说怕自己不催了,科科就彻底“躺平”了。
其实妈妈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她的外力太大,所以阻碍了科科“内驱力”的发展。
为什么呢?
因为“自主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选择,自我承担,为自己生活负责的机会。
当妈妈一直催着孩子学习时,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妈妈而学,而不是为了自己。一旦妈妈停止催促,孩子可能会在一开始出现短暂的松懈,但这也是一个让孩子重新认识学习责任的机会。
其实孩子天上向上,在没有妈妈催促的情况下,孩子才会逐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从而主动去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而且,如果妈妈一直催促,孩子会对这种催促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反而更不愿意学习。
所以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空间和信任,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时,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科科妈妈说,难道就完全不管孩子了吗?
其实也不是,妈妈可以尝试和科科这样沟通:科科,之前确实是妈妈干预太多了,其实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也相信你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所以以后学习的事情妈妈就不操心了,你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就行!
妈妈放手了,孩子才能慢慢建立起责任心,明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在课题分离的基础上,妈妈还要学会不断给到孩子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去体会成就感和价值感。
比如,每次周末作业,科科都是最后一刻才开始做,有时候一直要写到12点多,妈妈多次和科科沟通,让他早点开始,但科科一点听不进去。
其实妈妈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科科虽然开始的晚,但是起码心里还是想着作业的,一直在努力完成呢!
针对这点妈妈就可以鼓励,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儿子,妈妈发现你责任心强的,那么晚了,还是坚持把作业完成了,早上虽然起床困难,但还是坚持去学校了,真的不容易的!
再比如,科科虽然整体成绩退步了,但是妈妈依然可以找到鼓励的点。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儿子,妈妈看你考试成绩虽然退步了,不过数学还是挺强的,后买你几道大题老师说难度不小,但妈妈看你思路还是很清晰,得分率也高!你的学习能力妈妈知道,基础也好,别的成绩慢慢也一定能赶上来!
课题分离做好了,鼓励的工作也完成了,那剩下的部分就交给孩子了。
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去探索、去尝试、去成长。
当孩子感受到妈妈给予的信任和自由,他会更有动力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会在自己做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面对困难不退缩,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妈妈只需在一旁默默关注,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时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孩子拥有独立选择生活的自由和能力,帮助他们成为任何一种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唯有“自主”的孩子,才能听从内在的召唤,发展自己,保有内驱力和创造力。
娜姐给科科妈妈的第二个建议是做到和善而坚定。
科科妈妈说,现在她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经常不耐烦,有时候,还会说“滚”。为了不和孩子起冲突,她就默默忍了。
其实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的行为没有界限。同时这样的方式她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感受,她总是在隐忍,而科科在这个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自我中心,行为上也会越来越出格。
那妈妈可以怎么做呢?妈妈要学会“和善而坚定”。
那什么是“和善而坚定”呢?
“和善”的意思是我们要尊重孩子,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妈妈不给孩子贴标签,不说孩子“没礼貌”“没教养”等等。
“坚定”则是指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自己,如实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期望。
妈妈说之前经常因为叫孩子起床的事情,和孩子反伤冲突。
妈妈好言好语催了好多次了,还是不去洗,这个时候妈妈就特别容易上火,忍不住开始说孩子了。孩子也会激动,让妈妈滚出去!
那这种情况该如何“和善而坚定”的处理呢?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做:科科,妈妈知道你还想睡,觉得没睡够是不是!不过现在确实时间不早了,妈妈怕出门太赶了,妈妈开车会着急,今天还限行,咱们尽量早点出发!
这样的方式妈妈没有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规则意识”等等。妈妈没有释放不友好的信息,而且还表达了对科科情绪的理解,这就是“和善”。
在此基础上,妈妈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孩子尽早起床,尽早出发。
妈妈没有指责孩子但同时也不压抑自己的感受,用平和的态度传达了的需求。
再比如,当孩子冲妈妈大声说话,或者爆粗口的时候,妈妈或许可以这样处理:科科,妈妈刚才听到你讲脏话了,妈妈感觉很不舒服,如果你能尝试用更好的方式来和妈妈说,妈妈更容易接受。
当妈妈坚持去这样处理问题时,科科既能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行为的边界在哪里,那孩子反倒会去思考,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了,慢慢科科也会尝试调整自己的行为了。
娜姐给科科妈妈的第三个建议是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
科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情绪问题。
科科妈妈说,每次孩子情绪上来的时候,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时候会劝孩子不要多想,要心宽一些,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慢慢科科什么都不想和妈妈说了。
其实,当孩子情绪上来的时候,这样的劝说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
妈妈需要做的是真正地去感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于去否定或改变它。
比如,当科科生气的时候,妈妈可以先安静地坐在他身边,让他知道妈妈在这里陪伴着他。
然后,妈妈可以轻声地说:科科,我看到你很生气,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呀?可以和妈妈说说吗?”
当孩子愿意倾诉的时候,妈妈要认真地倾听,不要打断他,也不要急于给出建议。
等孩子说完后,妈妈可以用自己的话重复一下孩子的感受,比如:你觉得很委屈,因为同学误会了你,对吗?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真正理解了他的情绪。
再举个例子,有一回科科考得不好,特别沮丧,妈妈那时候和科科说,不努力肯定没有好成绩,以后一定要长心了等等。
科科听了非常生气,又让妈妈闭嘴。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怎么做呢?
或许妈妈可以这样说:分数不如意,那妈妈知道你心里肯定难受的!
说完这句话,妈妈可以停下来,看看孩子要不要倾诉,如果孩子不说话的话,妈妈可以继续说:其实小的时候,妈妈也有挺长一段时间成绩不好,那个时候也是特别沮丧,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完了,真的是没希望了,经常哭。但后来初中的时候,慢慢追上来了。现在想想,幸亏那时候没放弃,还是硬着头皮学了,你看现在也过得挺好是不是?
然后妈妈可以接着说:科科,你的学习能力妈妈知道的,后面慢慢调整状态,你一定会慢慢进步的,但是妈妈想让你知道,不管你成绩多好,或者多差,妈妈对你的爱都是一样的!一点都不会少!
如果科科还是不说话,妈妈也不要着急,可以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些时间去思考。
过一会儿,妈妈可以再尝试着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这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我们一起努力。
这样的话,既表达了妈妈对科科的理解和信任,又给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一定要保持耐心和温柔,不要因为孩子的沉默或者抵触而发脾气。
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真心在关心他,而不是只在乎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打开心扉,和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才会更有信心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是引导孩子从“厌学”状态里走出来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情绪发泄后,没有后悔和自责,而是充满信心和希望。
因为只要妈妈陪在身边,科科就会觉得,不管多困难,自己都能得到支持和关心,那就一定能越来越好。
孩子厌学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稳住。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而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要明白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当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抵触时,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帮孩子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期望。不要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信任。
在孩子厌学的这段时间里,父母要耐心陪伴,鼓励孩子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活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走出困境,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遇到了育儿挑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孩子的行为让你开始担忧和焦虑,那么娜姐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那么育儿中的挑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的问题对您来说有些复杂,问题一直无法彻底根治,自己调整的话又总是容易情绪上头走老路,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一直消耗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那你可以考虑加入【娜姐家庭教育训练营】。
在训练营中娜姐可以和你一起找到问题,和你沟通问题解决办法 ,帮你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帮你学会处理亲子矛盾。用3个月的时间,娜姐陪伴你成长为智慧自信的父母,养育幸福成功的孩子!
扫一扫二维码,加娜姐微信
你的育儿路上,让我们相遇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给娜姐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娜姐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娜姐
微 信 号:nj_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