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加深, 教育作为培育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基石,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联?作为德国联邦音乐教育协会成员,我受邀参加了今年9月底在卡塞尔举行的欧洲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专业盛事——德国联邦音乐教育会议。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德国中小学音乐课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性”。我将通过本文与中国教育界同行们分享会议的一些想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与音乐课程的结合,以及这一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转型。
当前的社会充满了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这种现象可能源于多种因素,比如信息量过载、社交媒体的影响等,人们常感到莫名的、来自外界的压力和焦虑。所以,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变并不是一个非理性的乌托邦,相反,它是一个理性的当务之急。如果我们不主动改变,社会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障碍。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包容的社会大环境。因此,我们需要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与ESD有什么关联呢?
这个世界的音乐实践远超出了课堂音乐实践的范畴。音乐反应了这个世界,而且常常为这个世界举起一面镜子——用音乐的方式集中审视和解释这个世界的危机。世界在变化,我们也在随之改变。中小学音乐课程可以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便是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三大版块的研讨。
一、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计划
会议的第一部分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计划。德国教育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学计划的实际经验。这些计划不仅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更强调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们通过引入与环境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反思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例如,通过学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歌曲,学生在了解音乐形式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讨论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或者,通过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下的音乐形式,增加学生对社会正义的理解。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师能够创造出更生动、互动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同时,增加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计划中, 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桥梁。
二、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音乐课的结合
会议的第二部分,众多发言者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展开了深入的探论。特别是与音乐课程密切相关的五大领域,成为教学改进的重要指引。
1.气候与环境:与其他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气候和环境保护是最近几年才在音乐教育背景下开始讨论的。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将其与音乐创作相结合。例如,学生可以创作反映自然景观或环境问题的歌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正义与参与:正义和参与存在于音乐教育的话语中。全球发展的定位框架也侧重于认识社会文化多样性。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音乐,学生能够体会到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培养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3.健康与幸福:关于音乐与健康和幸福之间的联系有大量的深入研究。音乐教育和美好生活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音乐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可持续消费与生产:乐器和学校音乐会的可持续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前音乐产业正处于爆炸时代。从人工智能技术到发行,音乐行业往往是最先开拓新领域的行业之一。Tik Tok也已成为音乐课程中不可或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带来一项任务:创新意味着以共同利益为重点来思考数字化,例如,反思科技巨头之间的资本积累。教育学生了解音乐产业的可持续发问题,包括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用创意设计而不是成为消费者、推广绿色音乐活动等,都是课堂可以涉及的话题。
5.民主与和平:“世界和平始于课堂”是一个崇高的说法。民主教育是许多课程中的跨学科目标,它需要技术规范。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而这些正是建立民主社会的基石。在音乐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从而培养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三、音乐课程体系的转型:从自我(Ego)系统转入生态(Eco)系统
本次会议还探讨了音乐课程体系的转型问题。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侧重于个人技能的培养,即经济学术语中的“自我(Ego)系统”、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开始转向一个更加整体、系统的教育视角——“生态(Eco)系统”。
在这一转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桥梁铺设者。在课堂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社区、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音乐创作与社会、生态的关系。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音乐活动中, 观察并记录周围环境与社会的变化,同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这种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态意识。
德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全球音乐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合,音乐教育不仅在技能上培养学生,更在精神和价值观上塑造他们的未来。对于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这一模式或许可以启示大家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更多社会和环境的主题,引导学生们以音乐为桥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成为未来的建设者与守护者。
音乐教育的未来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结合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在全球日益复杂的挑战面前,教育应成为引领变革的先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为德国联邦音乐教育协会成员及州音乐教育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