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一级教师,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曾获瑞安市学科骨干、瑞安市教坛新苗、瑞安市优秀指导师等荣誉称号。曾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课题等多次获得瑞安市一、二等奖。多次参加县级公开课及讲座分享。
单元整体教学理解:单元整体教学,是将很多的知识点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教学。既有人文上的联系,又有知识上的串联。让教学更有宏观性、整体性、关联性。
陈方圆
《少年的歌》单元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单元综述
内容简介:
本单元为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少年的歌》,共选编了四首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生活的歌曲和乐曲,分别是演唱作品《小小少年》和《我是少年阿凡提》;聆听作品口哨独奏《小小少年》和双簧管与乐队演奏的《牧羊姑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欣赏、学唱、表演、创编、让学生体会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塑造的不同少年形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合唱能力和歌曲表演能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作品联系:
本单元以“少年的歌”为主题,编排了四首反映中外不同时代少年生活的歌曲和乐曲,可以让学生体会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到音乐塑造的不同少年形象。在第一课平行三度《土风舞》的二声部合唱训练的基础上,本课安排了一首基本上以平行三度为主的合唱歌曲《小小少年》,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另一首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则是一首诙谐、风趣带有一点表演唱特点的歌曲,歌曲通过富有新疆风格的旋律和变化音的运用等,塑造了幽默、风趣、正义的少年阿凡提形象。学唱这首歌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歌唱的表演能力。本课聆听的两首乐曲都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一首口哨独奏《小小少年》,一首是双簧管与乐队演奏的《牧羊姑娘》,通过与歌曲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价值:
通过教学内容的回顾和复习,本单元在前一单元《土风舞》三度合唱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让孩子们学习平行三度的合唱,有梯度的增加了难度。对学生合唱素养的培养和巩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四年级上册学过了旋律的走向。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牧羊姑娘》又再次涉及旋律走向的知识。让孩子们体会不同旋律走向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感知音乐要素和音乐情感的联系。提高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创编、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设计,分辨乐曲的情绪、乐器的音色,了解音色和情绪之间的联系。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合唱的和声之美。感受少年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艺术表现: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能用自然、放松的声音表现少年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并能尝试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能用轻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唱好#记号、下滑音、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表现歌曲幽默、诙谐的音乐形象。
创意实践:
在欣赏、表现和创造实践中,体会音乐情绪情感;在歌曲演唱中探索与音乐相匹配的表演方式。尝试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音乐欣赏曲目的学习中,探索用适合音乐情境和情绪的律动进行律动。
文化理解:
简单了解不同时代少年的生活,感受音乐塑造的不同少年形象。深化学生对少年的理解。感受《小小少年》的积极乐观,感受少年阿凡提的正义、勇敢,感受《牧羊姑娘》的悲凉和不容易。从而让孩子们思考当一个好少年,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
单元学习评价
一、评价内容及其标准
二、评价运用及其意义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课堂表现的即时评价与网络测评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课堂有效学习。与此同时,以评促教,从评价结果和反馈,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过程性评价
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为依据。包括守纪律、参与表演、乐于合作、勇于创新(创编)、善于思考、清楚表达等。加强学生音乐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教师通过慧美育平台加分和学生争章手册盖章,记录和统计数据,便于观察学生纵向发展情况。
2.终结性评价
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音乐技能的掌握为评价依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业水平有个度量和反馈。通过平台的汇总和数据分析,多维度观测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让教学效果有迹可循。让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予以改进和提升。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安排三个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结合音乐要素,提高音乐素养
基于单元整体备课的设想,考虑四年级学生中段到高段过度的年龄特点。从音乐感性体验出发,寻找音乐体验的来源——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走向、音色、速度等。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体验与理解。
2.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本单元歌曲围绕“少年”这一主题,教师要丰富孩子们的感性体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用聆听、演唱、表演、律动、画旋律线等方式,让孩子们更有带入感和主角意识。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可让孩子们聆听一样课外的关于少年的积极向上的歌曲。从孩子兴趣入手,提高感性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关联新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关于新疆的音乐联系。孩子们已经有一些积累比如二年级下册第8课《新疆好》中的歌唱《新疆是个好地方》、《我爱雪莲花》,聆听曲目《新疆好》《新疆舞曲一号》《柯柯牙》。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欣赏曲目《新疆舞曲二号》。教师要合理联系新旧知识,如《新疆好》中出现的变音记号、衬词“唻”、《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的切分节奏等。让孩子们对新疆的民族音乐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音乐风格有所了解。
关于音乐要素的联系。通过回顾和感知音乐要素在新旧学习内容的中的作用,对音乐要素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人文知识的联系。逐渐让孩子们理解音乐和时代、音乐和生活、音乐和文化的联系。每首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扎根于现实生活。初步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4.关注每个学生,让评价促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关注学情,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让每个孩子在音乐课中,对音乐有所感、对知识有所悟、对心情有所悦、对能力有所长。同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学唱《小小少年》,欣赏口哨独奏《小小少年》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少年》是一首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朝气的歌曲。全曲分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弱起,旋律变化重复。曲调朝气蓬勃,将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眼前。第二乐段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得音乐更加丰满,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唱出了少年的烦恼,但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变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口哨独奏《小小少年》是由歌曲《小小少年》改编而来,主题共演奏了四次,最后一遍添加了一个简短的尾声。相比歌曲《小小少年》,口哨演奏给人更轻松、愉悦、悠闲自在的感觉,常会让人联想到少年再阳光下自由自在、快活嬉戏的欢乐景象。
【教学评价】
本节课运用了线上评价平台和学生争章本,对学生的各项表现及时的给予线上线下的反馈,发挥学生榜样作用,鼓励学生的每次小小进步,从而营造正确的音乐课堂学习风气。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中高段,与高年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童心还很强,很在意老师对他的看法。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能通过对音乐要素的简单解读,分析音乐的特点。但是,知识还没有形成体系,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教师有指向性的引导。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身心特点,教师要设计教学环节要多考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再音乐学习中能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学目标】
一、感受音乐情绪,想象歌曲塑造的少年形象,体会歌曲传达的乐观、积极、向上的音乐情感。
二、在感受、体验、学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圆润、自信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能用歌声表达不同乐段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能正确掌握弱起小节、附点、三度和声的和谐演唱。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少年——知少年愁与乐
(一)活动目标:
1、聆听影片插曲,了解故事梗概。
2、对歌曲旋律、情绪有初步的了解。
(二)活动步骤
导入:孩子们,时光飞逝,一转眼,你们都长成小小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肯定遇到各种烦恼。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少年,看看他遇到怎样的烦恼,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呢?
1.播放《英俊少年》影片插曲《小小少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
师:歌曲中少年的歌声中情绪是怎样的?
生:乐观向上、勇敢、有朝气、有点烦恼
2.介绍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梗概。
师:歌曲中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
影片中的主人公海因切从小失去母亲,父亲被陷害入狱。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成见的外公,让父亲和外公冰释前嫌,最后一家人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通过播放影片插曲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交代歌曲的背景和情节。让学生更快进入音乐情境。为歌曲的学唱做好情感铺垫。
活动二:歌唱少年(第一乐段)——快乐的少年
(一)活动目标
1.师生在活动中能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2.活动中感受歌曲乐句特点。
3.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附点四分音符特点,并能准确演唱。
(二)活动步骤
一、聆听、整体感知歌曲
1.点题——《小小少年》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小小少年》
2.聆听全曲、感受歌曲节拍、情绪和演唱形式。
师:聆听全曲,思考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生:歌曲4/4拍;快乐、又有点忧愁。演唱形式有齐唱、合唱。
二、律动、体验、感受歌曲第一乐段音乐特点
师: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是齐唱,第二乐段是合唱。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
1.弱起小节的体验和感受
(1)聆听旋律、观察老师的步伐:
教师一边演唱第一段曲谱,一边随节拍行走。学生观察、聆听、思考。
师:旋律一开始,老师就踏步了吗?
生:旋律一开始没有踏步。
师小结:歌曲从弱拍开始演唱,我们称它为:弱起小节。歌曲有两个乐句。
(2)生随音乐节拍行走,感受弱起的特点。
(3)回忆曾经学过的弱起的歌曲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有弱起节奏的歌曲?
教师提示:四上《幸福拍手歌》、三下《顽皮的杜鹃》等。
2.附点节奏的感受和演唱
(1)对比聆听第一乐段。
学生聆听有附点和没有附点的旋律。说一说自己对音乐感受?
师:你更喜欢哪条旋律?为什么?
生:喜欢第一条,因为更加动感,更有活力。
师:是什么让音乐这么有活力?
生:附点四分音符
(2)找出第一乐段的附点。用“lu”唱一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三、律动、感受歌曲乐句特点。
1.感受乐句变化
教师随音乐节拍加手部动作行走,随乐句改变行走方向。
师:观察老师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生1:唱完一句改变方向。
生2:两个乐句是相似句。
师小结: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乐句开头相同,结尾不同,是相似句,也叫变化重复。
2.体验乐句变化
学生起立(如上图),跟随老师用“lu”唱旋律,并跟随节拍围圈踏步。
填词演唱第一乐段,注意弱起小节、附点正确演唱,感受音乐积极向上情绪。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让孩子们在体验和感受中发现音乐要素的作用。通过踏步,让孩子们发现音乐弱起小节;通过演唱曲谱发现乐句特点;通过有、无附点节奏的对比聆听,感受附点节奏带给音乐的活力和动感。亲身体验胜过枯燥讲解,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三:歌唱少年(第二乐段)——烦恼又乐观的少年。
(一)活动目标
1.能发现第二乐段节奏和音高的变化,感知其与音乐情绪的联系。
2.能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好三度和声。
3.能用口风琴辅助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并尝试合唱。
(二)活动步骤
一、聆听第二乐段,感受歌曲变化。
1.感受歌曲情绪和节奏变化。
歌曲的节奏变的宽松,舒展。情绪略带忧虑和烦恼感。
2.感知二声部各自的情绪。
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和低声部。
师: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给了你怎样的情绪体验呢?
生:高声部的旋律表达了少年的乐观和向上。
低声部的旋律仿佛是少年的烦恼和忧愁。
3.感知乐句特点——两个乐句,变化重复。
二、唱、奏结合,初步感知和声特点。
口风琴辅助学习二声部骨干音。
1.分声部用口风琴演奏各自的骨干音。(根据学生能力,用D调演奏降低难度)
2.合奏骨干音
3.让部分学生吹奏,部分学生演唱。并逐渐减少演奏人数。
4.合唱骨干音
教师给“dol”的音高,让孩子们合唱骨干音,注意聆听彼此声部,感受三度和声的美妙。
三、奏、唱结合,掌握二声部演唱。
1.口风琴分声部演奏各自旋律,从“奏”过渡到“唱”。
2.填词合唱第二乐段,并学会相互聆听。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的歌曲学唱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发现音乐要素(弱起、附点等)的作用。二声部的学唱,有梯度的教学设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互相聆听、循序渐进地克服合唱难点,树立合唱信心。提高学生的歌曲合唱能力。
活动四:表现少年——完整呈现歌曲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自信地完整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曲情绪,加进表演动作。
(二)活动步骤
1.完整聆听,回顾歌曲重难点。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下歌曲,回顾刚才学习的知识。
2.根据歌曲的情感,为歌曲第一乐段加进合适表演动作。
师: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位少年积极乐观的形象?
活动简述:师引导孩子们关注音乐要素(旋律走向、情绪变化等)特点来创编动作。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带上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第一乐段用自豪、充满朝气的情绪
第二乐段用舒展、愉快的情绪来演唱全曲。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为歌曲呈现环节,通过回顾本课重难点,做好完整演唱的准备。在齐唱部分,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简单的动作,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在演唱中既有共性,又能表达自己的个性。
活动五:聆听少年——无忧无虑的少年
(一)活动目标
1.能感知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3.能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二)活动步骤
1.聆听乐曲,感受情绪和乐器音色
聆听口哨独奏《小小少年》片段。
师:海因切用自己的诚实和善良,让一家人重新团聚。你们听他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小结:他用吹口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2.再次聆听,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
师小结:音乐主题出现了4次,最后一次添加一个尾声。
3.比较歌曲《小小少年》和口哨独奏《小小少年》。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口哨独奏《小小少年》音乐情绪相比歌曲更轻松、愉悦、悠然自在。
4.尝试创编律动
师:听到这么轻松、愉快的音乐,表现少年会用什么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
5.德育教育,情感升华。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肯定也遇到过很多烦恼,也因此而忧愁过。老师希望你们能像海因切一样,积极、乐观、勇敢地面对困难。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设计结合乐曲口哨独奏《小小少年》,是歌曲学唱基础上的对比聆听。从歌曲过渡到乐曲,旋律一样,音色发生了变化,乐曲所传达的情绪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带着学生进行律动创编,让孩子们用动作表达少年的乐观、向上。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体验。通过海因切的故事,把积极、乐观、坚强融入音乐当中。在音乐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传达积极乐观的情绪。让孩子们从音乐中感受到正能量。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结构。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第一乐段刻画了欢乐风趣的阿凡提形象以及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教学评价】
本课仍以线上平台和学生争章手册两种方式,线上、线下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和鼓舞孩子们勇敢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歌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评价中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对于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有一定理解。学过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聆听过《新疆舞曲一号》、《新疆舞曲二号》。虽然接触的新疆音乐不是很多,但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教师提问、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能感受到音乐中的新疆地方音乐特色。并愿意运用较好的音色、跳跃的声音、有表情的歌唱歌曲,乐于参与音乐表演。
【教学目标】
1.唱好升记号、下滑音、附点、切分节奏。
2.通过演唱,表现歌曲幽默、诙谐的特点。表现两个乐段情绪变化。
3.会用乐曲为歌曲编创合适的伴奏,为歌曲增添色彩。
【教学重点】
感受新疆地区的歌曲的民族特点,用诙谐、跳跃地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重下滑音、升记号,以及下图节奏型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 多媒体课件 小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忆新疆 感知节奏
(一)活动目标:
感受新疆音乐风格特点,解决歌曲难点。
(二)活动步骤
导入:请同学们跟随音乐跳起来,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
1.聆听《新疆是个好地方》跟随老师跳起新疆的舞蹈(脱帽式、垫步、踏点步、一步一点、翻腕、移颈)。屏幕中播放新疆的乐器、舞蹈、美景、特产等。
2.新疆知多少?
师:你还知道哪些新疆的风土人情?
生:热瓦普、手鼓、水果、火焰山·····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与鼓励。
3.用节奏夸一夸新疆
师:新疆还真是个好地方,请你们用下面的节奏来夸一夸新疆。
师:你还可以怎么夸?请同学们试着创编。
学生创编展示: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通过复习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感知新疆音乐风格特点,同时为新歌的学唱创设了情境。在“夸一夸新疆”的环节中,潜移默化的将本课难点节奏提前练习,为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
活动二:新歌学唱 载歌载舞
(一)活动目标
1.在音乐学唱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演唱中将幽默、诙谐、气愤、自豪等情绪表达出来。
2.在音乐活动中体会下滑音、升记号、附点、切分节奏,并能在歌曲中准确演唱。
(二)活动步骤
一、初次聆听,感知音乐情绪
师:新疆不仅景色美、物产丰富,还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今天,咱们通过音乐来认识一位新疆的少年。
1.初听,认识少年阿凡提
师:歌曲中的少年是谁?
生:少年阿凡提
教师介绍阿凡提: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新疆的小朋友都深深地喜欢和崇拜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并且孩子们都愿意做一个少年阿凡提。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
师小结:诙谐、跳跃地。2/4拍
二、学唱歌曲
1.复听音乐,熟悉歌曲内容。
师: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很快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学唱1、2乐句,认识快乐的少年阿凡提。
对比聆听,感受下滑音,升记号#的魅力。
师:是什么让第一句这么幽默、诙谐?
学生发现下滑音和升记号。
(1)下滑音的体验,学唱。
教师示范:
演唱下滑音和无下滑音,让孩子感受下滑音为歌曲增添了幽默色彩。
(2)对比聆听,学习升记号“#”。
(3)请同学们跟琴分别演唱:和,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感受?
师小结:升记号拉近了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让歌曲充满的民族地方色彩。
(4)带入歌词,学唱第一、二乐句
(5)升记号,课后练习
师:听一听老师弹奏的师那一组音,并唱一唱。
3.学唱3、4乐句,了解气愤的少年阿凡提。
师:三、四乐句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生气的。
师:阿凡提生气的时候会怎样?
(1)念歌词: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创编休止符处的声音词或表演动作。在附点和切分节奏,鼓励孩子划拍子念准确。并尝试念一念。
(2)在休止处和间奏处加入表演,帮助正确掌握休止符实值。
(3)歌词创编
师: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是少年阿凡提不能容忍的呢?同学们来创编一下。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全班同学唱一唱。
4.自学第二乐段,感受自豪的少年阿凡提,
(1)聆听第二乐段,感受歌曲情绪。
师:少年阿凡提保护环境,内心是怎样的?
生:自豪
(2)跟琴自学第二乐段。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唱一唱。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唱要轻巧、清晰。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要准确)
(3)用肢体动作表现少年阿凡提的自豪之情。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才能表现出少年阿凡提的自豪。
(4)根据舞蹈示意图跳一跳。
(5)你还能用什么舞蹈动作来表演第二乐段。
学生个别展示,生生互评,将合适的舞蹈动作加入歌曲中。
5.完整聆听全曲,回顾学习内容。树立歌曲的情绪特点。
(1)快乐的少年阿凡提——下滑音、升记号。
(2)气愤的少年阿凡提——休止符、附点、切分节奏。
(3)自豪的少年阿凡提——十六分音符、舞蹈动作。
6.跟着伴奏,完整演唱全曲。在加进舞蹈,载歌载舞。
师:新疆的人民能歌善舞,让我们也唱起来跳起来吧!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本课歌曲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族地方色彩,教师将关键音乐要素通过对比聆听、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学生能在音乐活动中感知、探究音乐特点,并通过音乐实践将其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活动三:乐器伴奏 增添色彩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情境、情绪、情感,选择合适乐曲为歌曲伴奏。
2.能对同学的创作进行简单评价。
3.能和同学合作,完整呈现歌曲。
(二)活动步骤
1.根据图谱,演奏乐器
学生根据图谱,为歌曲前奏伴奏。
思考:乐器伴奏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渐强的双响筒节奏,像是阿凡提的小毛驴由远及近的脚步声。铃鼓在句尾拍击,使音乐更加热烈、欢快。
2.探索音响,创编伴奏
学生为“歌曲片段选择乐器,创编节奏,为其伴奏。
3.选择优秀的反馈单,分小组进行展示。
简单阐述创编思路,集体演奏感受音响效果,并进行生生评价。
4.唱、跳、奏——完整呈现歌曲。
5.结语:今天,我们随少年阿凡提一起做了回环保小卫士。希望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爱护环境的好少年。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本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和实践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歌曲片段设计乐器伴奏。探索音响效果,思考伴奏的合理性。让小组演奏学生创编节奏,让孩子们体验音乐创作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双簧管与乐队《牧羊姑娘》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 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 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
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一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教学评价】
本课仍以慧美育平台和学生争章手册两种方式,线上、线下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评价中建立学习音乐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7册学习了旋律进行的知识,在本课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第一课《小小少年》也是通过器乐形式表现歌曲作品。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一、聆听乐曲《牧羊姑娘》,认识西洋木管乐器“双簧管”,让学生在作品聆听中感受双簧管的音色特点,体会到双簧管在表达音乐情感上的独特作用。
二、通过聆听乐曲《牧羊姑娘》,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少年形象和表达的情绪。
三、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牧羊姑娘》感受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表现力。
四、能根据乐曲《牧羊姑娘》的音乐情绪为音乐主题填词和演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乐曲《牧羊姑娘》,感受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牧羊姑娘》的情绪变化,为乐曲主题填词并演唱。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 多媒体课件 小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音乐,识少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音乐的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2.能够分辨个乐段的情绪变化。
3.了解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二)活动步骤
一、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1.聆听乐曲第一乐段,——想象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通过一首乐曲来认识一位牧羊姑娘。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悲伤
2.从音乐要素出发,探究音乐情绪“悲伤”的根源。
(1)音乐速度——慢速
(2)乐器音色——忧郁
(3)旋律特点——悲伤
3.介绍双簧管,并模仿演奏
(1)介绍双簧管的构造。
(2)模仿双簧管演奏姿势。——吹奏乐器
二、分段深入赏析
1.欣赏第一乐段——感知音乐的悲凉
(1)用“lu”来唱一唱旋律。
(2)画一画旋律线,你发现这些旋律是以哪一种进行为主?(下行)
师:下行的旋律走向给人感觉师凄凉、悲伤的?还是愉快、高兴的?
生:凄凉、悲伤的
(3)再次哼唱旋律,想象情节。
师:牧羊姑娘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展开想象
2.欣赏第二乐段——感受音乐中的希望
(1)聆听第二乐段,分析音乐要素。
师:这段音乐旋律、节奏、音乐色彩相比第一乐段发生了什么变化?
(2)牧羊姑娘一开始那么悲伤,现在为什么又有些喜悦?
生:展开想象。
师解说:牧羊姑娘回忆起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对未来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
(3)舞动纱巾,表现乐曲情绪。
师:同学们,请随音乐旋律舞动纱巾表现牧羊姑娘的喜悦之情。
3.欣赏“尾声”主题再现——体会音乐中希望的破灭
师:这段旋律熟悉吗?和哪个乐段师一样的?
生:和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相同。
师小结:尾声和第一乐段相同,首尾呼应,预示着幻想破灭,回到悲惨的现实。
4.总结乐曲结构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通过分段聆听、分析、在演唱,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情绪产生的影响。通过哼唱、想象情节,让孩子们更沉浸于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活动二:创编歌词,唱少年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情绪,想象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
2.为主题旋律设计歌词。
(二)活动步骤
1.哼唱主题旋律,根据乐曲的情绪,为旋律填词并唱一唱。
(1)学生展示创编成果。
(2)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3)选择几组优秀的歌词,全班一起唱一唱。
2.欣赏歌曲《牧羊姑娘》,感受歌词描绘的情境。
(1)歌曲《牧羊姑娘》和乐曲《牧羊姑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生:旋律相同,乐曲有B乐段。情绪都很悲凉。
师:歌曲有歌词,内容更加具体。乐曲则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
(2)唱一唱歌曲《牧羊姑娘》,感受歌曲悲凉的情绪。
师小结:在旧中国,牧羊姑娘的生活艰难、悲惨,没有希望。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通过感受音乐情绪,让孩子们自己传遍歌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信任学生。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写出各种各样的内容。情感方向对,就给与鼓励。提高孩子的创造积极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再聆听歌曲《牧羊姑娘》原歌曲,孩子们感受自己写和词作家的,理解歌曲时代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对比了乐曲和歌曲的不同表现力,增加了听觉视野。
活动三:复习与拓展——过去和现在的少年的歌
(一)活动目标
1.聆听关于少年的歌曲,感受音乐情绪。
2.树立正确价值观,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少年。
3.复习本课学习的歌曲。
(二)活动步骤
1.复习《小小少年》和《我是少年阿凡提》,巩固音乐知识技能。
2.对比少年的歌。
(1)聆听《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思考,这些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对比现代少年的歌和过去少年的歌的区别。
师:与歌曲《牧羊姑娘》情绪、精神面貌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有这么大区别?
生:现代的《少年》是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少年强则中国强》是自豪、自信,且很励志 。过去的《牧羊姑娘》是悲凉、绝望的。
师小结:音乐是时代的产物,音乐来源与生活,音乐反映生活。
(1)寻找少年的歌。
师:你还听过哪些关于少年的歌?(可以课堂作答,也可以作为回家作业。)
3.德育教育、情感升华
师:你想成为成为一个怎样的少年?
生:奋发图强、积极乐观、坚韧不拔,不怕困难。
师:幸福来之不易,世界上还有很多少年生活在贫困中、战火中。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国家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师总结:牧羊姑娘生活在旧中国,受尽压迫,无力反抗。但是,现在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师里,使用这先进的教育设施,还有老师们悉心的陪伴和尊尊教导。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快乐的成长。做一个好少年。
(三)活动评价
(四)设计理念:
通过复习已学歌曲,巩固音乐知识技能。通过聆听现代的关于少年的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体会歌曲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对比《牧羊姑娘》,从而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少年的歌”为主题,编排了四首反映中外不同时代少年生活的歌曲和乐曲。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完成。我遵循听觉为先的教学原则,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结合四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感性入手体验音乐情感,通过律动、对比聆听、画旋律线、节奏编创、歌词创编、合奏等方式,让孩子们以多种方式的参与音乐课堂,从而能感受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1
考从音乐情感出发,以音乐要素为落脚点
《少年的歌》是以少年的人文主题为主线,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少年形象。在学唱、表演《小小少年》和《我是少年阿凡提》时,感受海因切的乐观与忧愁、少年阿凡提的快乐和正直。并且判断是哪些音乐要素引起了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从而梳理歌曲中弱起、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升记号、下滑因、乐句和乐段等知识点。在聆听口哨独奏《小小少年》和《牧羊姑娘》时,体会音乐中的少年的悠闲与轻松,沉重与悲凉。思考感性体验背后的理性的音乐要素——音色、旋律走向等。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音乐素养真正落地。
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始终是为了引导、鼓励孩子们去感知、体验、理解音乐,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于此同时,在《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创编环节和《牧羊姑娘》的歌词创编环节,教师适当地引导,大胆地“放手”,鼓励孩子们勇敢编创、大胆试错,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也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孩子发现:“我也可以!”
3
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建立知识链接
立足大单元教学,教师应关注四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时回顾、复习、巩固。如学生在学习《小小少年》时,弱起的知识点再人音三下《顽皮的杜鹃》、四上《幸福拍手歌》中都由体现。附点节奏在《幸福拍手歌》中尤其多。而三度合唱,在第一课《土风舞》中就由出现。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时,新疆音乐元素在之前学习中的回顾也尤为重要。要及时为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联接。
单元教学亮点
1
1.坚持先行后知,注重音乐实践
围绕“少年的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在课堂活动中,重视多维度的聆听音乐,多种方式体验音乐。从音乐聆听和体验中来感知少年的形象。在音乐活动中表演音乐、创编节奏、创编律动、评价音乐,从而更深入理解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坚持审美导向,尊重个性表达
音乐活动的设计中,坚持审美导向。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理解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能力上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对音乐的个性理解。在试错中,不断进步。
《牧羊姑娘》的歌词创编环节,教师提示学生曲名为《牧羊姑娘》,学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歌曲情绪。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歌词呈现丰富多彩。教师将孩子的作品呈现出来,通过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讨论其合理性,给予鼓励和建议。《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打击乐节奏创编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音乐情绪特点,关注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展开想象和创编。选择乐器和创编的节奏由孩子自己决定,并由学生进行演奏、感受、评价和讨论。
将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才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3
坚持深耕人文,塑造美好心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本单元以“少年的歌”为主题,贴近孩子年龄和生活。在音乐的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歌曲塑造的少年形象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的少年。从音乐中汲取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更坚强、更美好的心灵。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悄悄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乐观、坚强、正直、向上”的种子,用音乐的美去浇灌、去培育,日久天长,终有一天会开出别样绚烂的花朵。
(该课例荣获2024温州市中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段一等级)
文稿终审:钱瑞华
版面编辑:丁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