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回声 | 朱怡然:层层“前浪”引波澜,朵朵“后浪”泛涟漪

文摘   2024-10-11 19:56   中国  


2024 年9月,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我,怀揣着一颗激动且忐忑的心,积极地为未知的音乐教学生涯做着准备。此时,我的带教导师陈璞老师将郭声健教授主编的《写给音乐教育后浪的48封信》赠予我。书中这些感情真挚且极具指导意义的“家书”,犹如一节节鲜活生动的课堂,为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似一次次深入亲切的交流,让我领略了长期深耕一线的音乐前辈的风采。这由 48 位“前浪”组成的层层温暖浪涛,在我心中掀起阵阵波澜。

波澜一:以“教学”为经,以“多能”为纬

身为一名音乐教师,最为本职的工作当是“教学”。然而,当身处于这个“小社会”中,不同个体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职能是必然的:当我们面对学生时,我们是传递知识、激活情感的“导师”;面对家长时,我们是呵护孩子、助推成长的“战友”;当面临学校中除教学之外的诸多事务时,我们又是一专多能的“六边形战士”……

曾经,我单纯地认为,教师在学校里仅需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即可。但当我看到“家书”中这些谆谆教诲之时,并结合自己入职一个月的工作体会,我深刻意识到,当代“后浪”教师们必须调整好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找准自己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的“弹性地位”——教学,当然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面对其他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安排,也应积极展现出“多能”的一面。

如陈妮妮老师在《在“务正业”与“不务正业”之间快乐成长》一文中所说:“作为音乐教师,我要会排合唱、会编舞蹈、会朗诵指导、会音乐剪辑、会调灯光、会舞台设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未来不能做的,‘不务正业’会让你的音乐教育生涯充满更多的可能。所以,‘后浪们’,现在开始做一个善于‘变身’的人吧。”同样的,如朱万秋老师在《六个锦囊助你规划职业人生》一文写的那样:“技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你掌握了高超的技艺,就好像捧饭碗在手,多了也不觉得有压力。”通过这些老师的文字,我意识到教师需要多能,音乐教师更是如此。而多能,也不仅是指身为音乐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全面,还包含了对不同性质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成为音乐教师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各项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考核:除了演奏、演唱、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基本技能之外,舞蹈训练、第二乐器、理论知识等都是必备知识。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内容,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去调整对于不同科目的学习方式以及投入的精力。这不正与我现在面临的情况一样吗?对待不同的工作,要学会尝试根据工作性质和轻重缓急的差异投入不同程度的精力,在教学与其他工作中合理分配时间,在不变“教学”核心的前提下,做到“全面多能”。

以“教学”为经,以“多能”为纬,正是“前浪”们在我心里引起的第一片波澜。

波澜二:以“教师身份”为纲,以“学生收获”为本

音乐,作为一门需要依靠感性力量获取真实体验的艺术门类,要求其传递者应身负强大的表达能力;而音乐教育,更是在单纯获取感性体验的前提之上,深化了“教”与“学”的要求。换言之,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传递音乐美的人,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审美”的人。因此,音乐教师的身份意识,应是“后浪”们必须树立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强化这种意识?48封信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李奇蔓老师认为音乐教师需要做到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勤奋坚持;钱夏红老师认为要在专业技能、做人做事、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田甜老师认为需要对事业保持高昂的热爱、珍视已有的经历、善思勤写、拓宽专业视野;王赤梅老师则认为应该找准努力方向、善于学习反思、经常总结经验……这一页页溢满了真挚情感的文字,让我受益匪浅。

于我个人而言,教师身份的核心要义除了上述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做到始终把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收获摆在第一位。学生在理性知识上的积累和在感性认知上的提升,是体现音乐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正如郭晓林老师在《成不了鲜艳的红花就做一片称职的绿叶》中谈到:“我认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歌唱家、演奏家,而是在一点一滴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教育的美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让孩子们认为音乐时时刻刻就在他们身边,听音乐、玩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确,音乐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文化视野、艺术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进步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更好地凸显音乐教学的本来意义。

以“教师身份”为纲,以“学生收获”为本,正是“前浪”们在我心里引起的第二片波澜。

波澜三:以“专业技能”为表,以“教学技能”为里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信息获取变得愈发便捷,其收获审美体验的渠道也变得丰富多彩。这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机遇在于,方便快捷的信息意味着能在课堂上所用的资源变得丰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内容更加多样;挑战在于,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很难产生“新鲜感”,面对这种情况,新手“后浪”又应如何破局?如何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师?

面对这样的问题,前辈们又提供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如胡沈颖老师在《音教功夫——三台之道》中,提出了三项基本功的要求,即“舞台功夫”“讲台功夫”和“案台功夫”,将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为能在舞台、讲台和案台上都能站得住、拿得起。温锦新老师在《做好这三点,你会很优秀》一文中,认为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倾听同行、学会反思。文章老师则在《假如你也想成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谈到首先应当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然后还应学会“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总而言之,从一封封信中所给出的回答,可以发现当代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以“专业技能”为表,以“教学技能”为里,成为了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成为了我今后应当努力学习的方向。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各项专业技能是学校语境中独有的美育课堂展现形式。不同于一般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音乐教师只有在具有一定程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展现音乐中的相关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作为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我,在音乐教学理论方面得到了训练,但面对实际教学环境仍然会太多需要适应的地方。如何才能将以往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工具,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与尝试。如何上好一门课?包括了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及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不断深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作为“后浪”,在继续夯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拓宽自身的视野,主动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经验,摸索出适用于自身教学环境的方法。

以“专业技能”为表,以“教学技能”为里,正是“前浪”们在我心里引起的第三片波澜。

波澜四:以“前浪”经验为基础,以合格“后浪”为目标

在新手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优秀前辈的经验无疑是让自己避免走弯路的有效捷径。作为初登讲台的我,更是从这48封信中感受到了前辈经验的重要性。

如我的带教导师、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陈璞老师在他的《奔涌吧,音乐教育“后浪”》一文中谈到:“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条件不同,想要通过别人传授的‘成功秘诀’而‘成功’,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但是,我想自己26载‘摸爬滚打’的音乐教师生涯,还是能给未来的音乐教师们提供一些‘成长秘诀’的”。

作为新手教师,需要从不同方面从有经验的教师身上习得相应的技能。值得庆幸的是,我所任职的高中正是陈璞老师所在的学校分校。在正式开启教师生涯之前,陈璞老师便带着我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观摩不同教师的课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我逐渐建立对音乐教学工作的认识,以及对音乐教师身份的认识。现实的工作情况与我从书本中所获得的对教育的印象有着很大的不同,初入学校,多多少少会让我生出片刻的迷茫与不安。但正是由于有了陈璞老师在为人处世、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我的点拨,让我增添了许多“闯荡”未来教学路的勇气与决心。在此,我想由衷地向陈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的对专家前辈的外显行为、思维过程、交互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细致观察,远比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摩更具价值。这种被称为“认知学徒制”的学习方式,此时正悄然伴随着我开展每一天的工作。认知学徒制虽然强调施教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真实情境架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情境”的模式未必要局限在人与人的现实交往中。当本书以“家书”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似乎同样能够使专家前辈的思维方式跨越时空的隔阂映入我们的眼帘。感恩,正是如郭声健教授等对后辈关怀备至的“前浪”的存在,才能够让我们从现实情境和书本文字中时刻深入学习专家前辈的为师之道。

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日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若是能够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为明确的目标之中,无疑会使跬步行得更为轻松,也无疑会使千里之外的目的地更符合当初的预期。以“前浪”经验为基础,以合格“后浪”为目标,正是“前浪”们在我心里引起的第四片,也是最深的波澜。

感谢《写给音乐教育后浪的48封信》在我的心中引起的层层波澜,让我在今后的漫漫长路中有美丽的音乐教育涟漪相伴!



朱怡然,上海市川沙中学友仁分校音乐教师,202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师从余丹红教授。曾获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教案)征集评选活动高校在读学生组一等奖;曾参与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教学参考资料》(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编写工作。


相关链接
郑佳欣:研读48封书信,胜过选修48门课程
刘一泊:从青涩到成熟,我在路上
聂文婧:这些信铺就了音乐教师的“取经之道”
宋晓昀:“前浪”赋予我的六种力量
石小利:我对“48封信”的感性综述与理性思考
施沛华:浅喜似苍狗,“家书”如长风
周文诗:成长路漫漫,亦可慢慢


音为有爱
郭声健与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美育志同道合者交流与交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