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考研路,她们这么走!

文摘   2024-10-25 05:54   浙江  


2024 年9月,又有一些怀着对音乐教育美好期盼与理想的年轻人,走入了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大门,开启了一段新的学习历程。他们为什么要考研?在备考的过程中他们又经历了怎样喜怒哀乐?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考研故事吧。或许,你们也能从中汲取音乐教育考研的勇气、智慧与方法,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发生一段奇妙的缘分。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于1972年,先后经历了文艺系、艺术系两个时期。1987年独立建制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2002年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和行知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合并成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院目前已建成具有完整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现代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形成了“重实践、国际化、教演并举、德艺兼优”的办学特色。目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硕士(MFA)授予权,同时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录音艺术四个本科专业及音乐表演(中俄)教育部项目。

曾钰倩: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2021年春天编织的梦,终于在今年春天盛开了,虽然晚了些。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背过的书,做过的题,挨过的冻,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化作了喜极而泣。可能要先说说我的前两次考研经历——没错,我是三战上岸的。前两次的考研失败虽然曾一度使我陷入沮丧、无助、自卑的深渊,但也是我成功考入上师大的必经之路,为我最终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就读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主修过声乐、长笛专业。最初,我准备毕业后去英国读硕士,继续学习长笛。可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本打算出国的我产生了动摇。大四实习阶段,同学们基本都确定了毕业后的规划:考研、考编、就业或出国等。但我的雅思和专业都没有达到理想的准备程度,再加上要去一个初中学校实习,这使得备考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我在焦虑中选择了国内考研,目标是首都师范大学。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播出,让我起了想去北京的信念。我想去北京看看北大红楼,看看《新青年》编辑部,看看李大钊故居,想走进那段属于革命先辈们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觉醒年代”。这一年,我没有工作,在家全职备考,每天往返于家和家附近的图书馆之间。然而非常遗憾,匆匆上马的我初试成绩未能达到国家线。伤心之余,我决定卷土重来,那段痛苦和煎熬的日子,或许只有考研人才能懂吧。可即使是这样,二战我依旧失败了,初试依旧没有达到国家线。当时,父母是真的希望我能考上研究生,希望我能有更好的发展。

有了前两次脱产考研失败的教训,我打算对自己的考研规划做一个调整。首先是换目标院校,首师大的两门专业课333教育综合和879音乐史都是背诵量巨大的科目,再加上英语、政治也需要背诵,导致我无法很好地平衡每门学科的背诵时间。于是,这一次我打算选择背诵压力小一些的。多方了解,我将目标定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首先,上海一直是我很喜欢与向往的城市,想要开阔视野、丰富阅历肯定首选这样的大城市,而且说到全国艺术氛围最浓厚的城市,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上海。其次,上师大的音乐教育专业考的专业课是和声曲式、中西音乐史以及音乐小论文,更偏向音乐专业领域。最后,每年的录取的人数也较多一些,于是我定下了这个目标,开始备考。

因为前两次都是全职备考,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自己也已经毕业两年,应该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了,也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于是我开始到处投简历,四处碰壁后,终于找到了一份银行的运营岗位。因为是后台岗位,也没有什么业绩上的压力,可能就是枯燥一些。于是我开始了边上班边备考的日子。

当上了一天班到家后浑身都很疲惫,但还是要坚持学习。每个月底是银行最忙的时候,还要面临加班,此时真是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我只得把一些便携的学习资料带到单位,每天忙里偷闲看一会,趁着通勤和午休时间能学一点是一点,能多背就多背一点。

12月的南京寒风刺骨。这一次妈妈依旧和前两次一样,陪我奔赴考场,做我最有力的后盾。当晚我躺在酒店的床上想着,这一定是最后一次让妈妈陪我去考研了,我不能辜负她和爸爸的期望。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来到了考点门口。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初试的我,对所有流程已是再熟悉不过。第一场考的是政治,我站在寒风中,手中拿着肖四,但却看不进一个字。我索性把资料收进包里,不再去想它。考点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我看似镇定自若地走了进去,实际心里还是无法放下紧张的情绪……当我坚持到第四门考试结束的那一刻。十二个小时的奋笔疾书,手上被磨平的茧的痛感,写字时小指贴在冰冷桌面上的不断摩擦,在冰天雪地的考场里真切体会到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滋味。这样的滋味,我已经品尝了三次。

初试结束后,又陷入了等成绩和国家线的焦急忐忑中。出成绩的那天,整个人紧张得快要晕厥过去。到时间了,我打开查询成绩的网站,因为提前输入了身份证和准考证号,成绩立马就会跳出来。我屏住呼吸定睛一看:365,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这个分数比我预想的高了不少。

然而开心过后,接踵而来的又是无尽的焦虑。比初始更难的是复试,一个月里要准备钢琴、声乐曲目的练习、音乐课的试讲、自弹自唱、英语口语、专业课的提问,看着堆积如山的任务,总感觉学不完、背不完,但还是得拼命地学,高度自律,疯狂前进。这是我第一次进复试,第一次离自己的研究生梦如此之近,我一定要好好抓住这次机会。

这时候我依然没有辞掉工作,每天下班后就拼命练琴。准备复试期间,我还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同专业的小伙伴,我们每天互相鼓励,还约好了复试要一起住酒店。那段日子虽然煎熬,但有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陪伴,还是要比一个人孤军奋战好不少。复试时间为3月31日。我和小伙伴29日就来到了上海。复试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来到音乐学院抽签,我是28号,要等到下午了。我从早上考试开始时就紧张观望着,看着考生进进出出,心中复杂的情绪交织,一边希望早点能轮到自己,一边又紧张和害怕。终于轮到我了。复试的时间过得很快,声乐、钢琴、试讲基本都听了一小段。最后的提问环节刚好是我考前有准备到的,心中暗自窃喜。复试的老师们都很和蔼,还有跟我闲聊几句,也消解了我心中紧张的情绪。走出考场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考都考完了,也不想想那么多了。晚上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吃了顿火锅,这么多天的疲惫在热乎乎的美食面前被一扫而空。

吃完火锅,我们来到外滩,正在黄浦江边拍照时,突然收到了拟录取通知出来的消息。我和小伙伴急忙打开了官网,搜索自己的名字。然后,我们收到了今年最好的消息:我们都被录取啦!终于,我们熬过的夜终于变成了光,之前所有的等待和煎熬都有了意义。

细细想来,这一年,不,这三年来吃了很多苦,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海边的卡夫卡》中写道:“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我们披星戴月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希望我们的努力,都能赢来自己的春和景明。

周婷婷: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作为一名大龄考研生,我的考研之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首先,面临的是年龄上的压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社会的期待和自我怀疑的重压。我常常会感到自己与年轻的考研生相比,似乎在某些方面已经失去了竞争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怀疑和不确定。其次,是家人和朋友的疑虑,他们的担忧和不解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我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步履维艰。他们常常会问我:“你这个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考研呢?”这样的问题让我感到无比的困扰。最后,是时间的合理分配,我必须在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复习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一场对自我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考研的念头始于2020年,那一年,上海的疫情严重,我被封控在家中的几个月里,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开始认真考虑读研的可能性,起初父母并不支持,他们可能认为这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冒险。那时,我在学校有一份工作,疫情结束后我回归了正常生活。然而,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终于让我下定继续深造的决心,以寻找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在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每个人都在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我决定尝试和挑战自我。于是,2022年我报名了研究生考试。

那段时间,我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周末也泡在图书馆。可能是因为复习时间不足,或是因为长时间未接触学习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正如人们所说,考研是一场修行,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没有放弃。2023年我重新整装出发,重新规划我的复习计划。针对四门课程,我根据前一年的成绩,合理分配了时间。

首先是英语,对于音乐专业的我来说,英语二是一门较弱的科目。我除了背单词,还大量刷题和听课程。不断练习下,英语错误率在逐渐减少。再就是政治,我选择了合适的培训班课程。最后是专业课,包括940和740两门。940主要考察对中外音乐史与和声曲式分析的能力,我翻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与理论。甚至制作了详细的时间线,将音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一一标注,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同时,按照时间脉络与分类罗列整理,最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框架式背诵。740则主要考察我们对音乐教育知识的理解。得益于已有几年的音乐教育经验,这门课对我来说相对轻松。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准备了多个案例分析,以展示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

考试在12月24日和25日举行,考完后,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而是异常平静。我意识到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等待成绩的日子里,我感到不习惯突然放慢的生活节奏。直到初试成绩公布,朋友说我应该没问题,可以准备复试了,我还有些不敢相信。接下来,我忙于准备复试的内容,包括钢琴、声乐、英语问答和试讲。我反复练习,直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词都准确无误。直到拟录取名单公布,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并与家人、朋友分享了这份喜悦。

回顾这一年,我经历了痛苦和焦虑,甚至想过放弃。是朋友的开导、家人的理解、老师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与坚持下去。我记得在11月份的时候,距离考研仅剩一个多月,我的复习也遇到了瓶颈,看书变得困难,心情低落烦躁。朋友和家人带我出去散心,放松心情,给予我极大的心理支持。他们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你已经走到了这里,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曙光。”这些话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感激自己、家人和老师,是他们的参与成就了现在的我。这段经历交织着辛酸与甘甜,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明白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磨难和挫折。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赛,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和毅力。

前路漫漫,道路且长,行则将至!研究生生活将是新的开始,一切重新出发,带着满腔热情,迎接新的挑战!未来的路还很长,继续勇敢地向前走吧。

金一鸣:缘

我与大多数的上师大考研人不同,我起初的意向院校并非是上海师范大学,而是杭州师范大学,因为它离我家只有20分钟车程,我不想离家太远。一切都是缘分,让我最后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

我的本科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由此认识了我的师父——李文军教授。师父与上师大的关系密切友好,他有众多弟子考入上师大音乐学院。这便是我与上师大的缘起吧。在一起关于考研的讨论中,我们从理性层面分析,首先,对比上师大和杭师大的考研范围,杭师大专业二考艺术学概论,非音乐内容背得比较多,而上师大考音乐专业综合知识,可能更合我这个音乐生的“口味”。其次,对比两所学校后续调剂情况与招生人数,也优先选择上师大。其实最重要的是,我的师哥师姐不少都在上师大,意味着我可能会有更多的帮助。综合考量下来,最终我选择了上海师范大学。

我的备考之路,绝对比绝大多数人都要轻松,由于师姐给介绍了一个特别靠谱讲得又很好的学长,导致我的备课学习之路无比轻松。我真正开始用力学习是在初试前三个月,因为复习路子对了,到考试当天我的中西音乐史都只过了一轮,但考起来还是比较顺手。和声曲式考得比较不是太难,大概是因为我本身基础就还不错。最后740考了120分,940考了142分,很满意了。感谢师姐,感谢学长!直至今日我还在感慨,遇到好的老师,事半功倍。

我的复试之路,也是比较轻松,我的师父李文军教授给我上声乐课,还带我去见了杭剧非遗传承人汪谊华老师,教我学唱了一段杭剧,为复试做准备,最后,成功地在复试的时候展示了一下杭剧。钢琴是我一个钢琴专业的朋友帮我把关的,没有另外去找老师。本科阶段我也在小学实习过,所以十分钟的模拟上课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至此,顺利通过复试!

录取后,在导师双选环节,我填的导师没有选上。之后,接到了学院曹景谐老师的电话,曹老师说陈璞老师喜欢唱歌,你的声乐也好,选陈老师可以哇?我说好好好!就这样,我的研究生导师就确定下来了。

我很相信缘分,而且我觉得我的运气很好,一路上遇到的老师都对我很好。验证这一点的是,在加上导师微信的那天晚上,沟通中陈老师对我的专业情况进行更全面了解后,就告诉我要赶紧在杭州把教师资格证考了,上海的教资面试通过率比较低。那一刻,我就觉得这老师也太好了吧,刚加上微信就告诉我这些。后面在群里和学生们的互动、文章,都让我感受到陈老师的和蔼。缘分,又让我跟对了导师!

回顾我的整个考研过程,和李文军教授的缘分让我认识了上师大,认识了师姐,认识了厉害的学长,认识了汪谊华老师,与杭剧结缘,又是缘分让我认识了陈璞老师。最终相聚上师大,一切皆是缘分。

非常期待在上师的研究生生涯,目标就是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一篇文章,愿学有所成!


作者简介:曾钰倩、周婷婷、金一鸣,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4级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师从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师大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陈璞老师。(左二为陈璞老师)


音为有爱
郭声健与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美育志同道合者交流与交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