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曦
乐清经济开发区学校音乐教师,温州市乡村美育能手、乐清市优秀教师、乐清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获温州市教共体典型案例一等奖,温州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等奖,乐清市“双减”案例一等奖,乐清市教育叙事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多次在温州市艺术节比赛获二等奖。
单元整体教学理解
让每一个音符都快乐跳动,让每一颗童心都适洽温暖。
【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
本课是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龙里格龙》,安排了三首与京剧有关的音乐作品: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充满京腔京韵的戏歌《龙里格龙》;京胡与乐队演奏的、根据传统京剧曲牌编创的《夜深沉》。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三种不同体裁的作品感受、体验京剧艺术之美,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作品联系
音乐风格与人文特点:三首都是京剧艺术作品,从现代京剧、京歌、京剧曲牌三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京剧,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京剧的艺术之美。
元素关联与能力建构:本单元中将京剧音乐所涉及的领域“唱、念、做、打”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整体,以知识序列导学、聚焦审美体验、梯度能力提升的三个基本教学层面。
教学价值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京剧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需求,我们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京剧艺术认知与传承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1份,其中有效问卷243份。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京剧不了解,但是对于京剧的妆容仪态、服装道具、动作绝活等很感兴趣,这对于京剧的传承和发展还是很乐观的。鉴于学生对京剧的需求,开展京剧教学,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向积极的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内源性动机,锻炼思维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国粹”——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培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审美感知)
2.用和谐、活泼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龙里格龙》,表现出该歌曲独特的京剧韵味;(艺术表现)
3.在聆听、模唱旋律、身段表演、念奏锣鼓经、为京剧伴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京剧相关知识,进一步体验和表现京剧的韵味;(艺术表现)
4.认识京剧重要的伴奏乐器——京胡,通过对比聆听,能辨别二胡和京胡在结构和音色上的不同;(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5.通过寻找身边的京剧元素、绘制京剧知识思维导图、筹划举行京剧小型音乐会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达成新旧知识学习的迁移和再积累,提升对京剧艺术学习的效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学习评价】
评价表1
评价表2
评价表3
【单元教学建议】
【教材简析】
《甘酒热血写春秋》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选段。《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1946年,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部队进山,发动群众,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的故事。《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段表现的是匪徒们在为杨子荣庆功的时候,杨子荣所唱的一段,表现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当卧底,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全曲采用京剧西皮快二六板式,铿锵有力,结束句“甘酒热血写春秋”在高音区采用了京剧中的拖腔手法,力度由弱渐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杨子荣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具有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音乐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但是在京剧方面的涉略还较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现代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帮助学生了解戏曲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特点,增强对京剧的了解与喜爱;
2.学习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念白、唱腔、打板、身段等表演形式;
3.能编创简单的锣鼓经,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尾奏旋律伴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京剧的韵味;
教学难点:带附点、前十六、弱起等节奏的锣鼓经准确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活动目标
能在浓郁的京剧音乐中,有“精气神”地走圆场进入教室。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走圆场,进教室
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星》,学生充满“精气神”地走圆场进入教室,要求做到:
(1)眼神:明亮,直视前方;
(2)身段:挺拔,手位端正;
(3)脚步:细、实、平,不摇摆。
2.京韵念白,师生问好
师生模仿老生的唱腔、动作相互问好,随即教师模拟《甘洒热血写春秋》尾声后的朗声大笑开始下一环节的教学。
(四)设计理念
用风格鲜明的已学京剧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实践体验,很好地与本课后续学习内容建立经验链接,便于有效促进知识序列学习的梯度性能力提升。
(一)活动目标
通过念一念、打一打、唱一唱、做一做等方式,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聆听全曲,念一念
(1)初次聆听,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观看视频,教师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以及《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所表现的内容;
(3)学生模仿角色,念读歌词“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2.了解板眼,打一打
(1)教师示范打板,学生跟随模仿;
(2)教师介绍京剧板式中的“板”和“眼”有关知识;
(3)学生模仿练习第一句的打板,感受“今”、“庆”、“壮”、“誓”这四个字后半拍起拍的特点;
(4)学生模仿第二句打板,感受“秋”字的拍数、力度变化等。
3.体验“拖腔”,唱一唱
(1)教师介绍京剧中的“拖腔”;
(2)学生学习“波浪音”和“螺旋音”的京剧发声方式;
(3)学生一边打板,一边完整跟唱,感受唱腔铿锵有力、气势豪迈的特点。
4.跟唱全曲,做一做
(1)观看视频表演,讨论京剧名家动作特点;
(2)教师总结京剧表演手法中的“做”;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个杨子荣的身段动作,边跟唱边表演。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十分注重前后内容的连续性,持续在上一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与技能的叠加式学习,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形成稳固的记忆,尤为强调让学生获得资源整合与生成的学习过程。
(一)活动目标
了解各种打击乐器所代表的的锣鼓点,并在提示下富有节奏地念(奏)锣鼓经。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了解打击乐器,念奏锣鼓经
(1)出示民族打击乐器:板鼓、大锣、小锣、钹,说说名称;
(2)依次敲击这四件打击乐器,听辨其音色,并用象声词模拟;
(3)教师将乐谱随机组合,让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念读。
2.创编锣鼓谱,为京剧伴奏
(1)全班分成四组,在乐曲尾奏部分,每组自主创编一段锣鼓谱;
(2)各组上台分享,再依次叠加,直至形成四声部的锣鼓经表演。
(四)设计理念
锣鼓经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在要求会念锣鼓经的基础上,掌握锣鼓点的奏发,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增加对锣鼓经韵味的体验。因此在该环节的设计中,需遵循以学生生活经验导趣,以已有知识经验导学,以文本插图导练,最后达成学生对锣鼓经较有兴趣的初印象。
【板书设计】
【教材简析】
歌曲《龙里格龙》选自魏明伦作词、姚明作曲,后经朱良镇改编的合唱《流水恋歌》中的选段。该曲属于戏歌(或京歌)体裁,曲调比较简单,主要采用京剧西皮唱腔中的音乐素材编写。全曲主要由:
这一主题旋律构成,第二句的旋律:
实际上是这一乐句向上方四度的模进,合唱部分是把这两句进行了叠加处理,形成了带有一点轮唱感觉的二部合唱。歌词“龙里格龙(咚)”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是京剧中常用的象声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通过京歌《龙里格龙》的演唱,体会歌曲中浓郁的京剧韵味,增强对戏歌的了解与喜爱;
2.感受体验音高、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并在演唱中体验浓郁的京剧神韵;
3.学习运用京剧行当中“生”和“旦”的演唱特点进行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完整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龙里格龙》;
教学难点:边演唱,边通过眼神、动作来表现京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若干、自制演出服
【教学过程】
(一)活动目标
通过单乐句骨干节奏的练习,在依次叠加的卡农式节奏学习和锣鼓谱练习中,体验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架构作用。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声势练习
(1)出示节奏,学生练习拍击,教师弹奏《龙里格龙》旋律伴奏;
(2)将节奏一和节奏二进行声势同步练习,强调强弱节拍的力度表现及声音的短促跳跃,教师仍弹奏《龙里格龙》旋律伴奏;
(3)将节奏一和节奏二进行卡农式合奏,节奏二慢两拍进入,先师生合作,然后生生合作。
2.锣鼓经练习
(1)学生给节奏一创编锣鼓谱,并准确念出;
(2)选择一个锣鼓谱,请同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教师弹奏《龙里格龙》旋律伴奏。
(四)设计理念
此环节中呈现的节奏乐句比较简单,但组合在一起却具有简洁律动美,学生能很快掌握。此设计重点应放在渐进式的节奏乐句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升对节奏乐句、锣鼓谱的进一步感知能力。
(一)活动目标
能准确地歌唱单音:
以及由这些单音组成的旋律和歌曲,掌握结构、演唱形式等。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排音序,会旋律
(1)出示歌谱,教师弹奏《龙里格龙》旋律,请学生聆听后把歌曲中出现的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柯尔文手势准确演唱单音;
(3)通过听辨、比较的方式学唱两句旋律,关注音准和音色的最佳表现。
2.明乐句,知结构
(1)完整演唱曲谱,请学生找一找结构特点;
(2)数一数A和B各出现的次数;
(3)当唱到B乐句时叉腰站立高位置演唱。
3.构音程,建合唱
(1)教师范唱低声部,请学生说说A乐句重复了几次;
(2)学生学唱低声部,教师加入高声部,关注聆听:在低声部A乐句重复两次后,教师演唱发生了什么变化;
(3)出示C乐句,对比A乐句;
(4)女生演唱高声部旋律,男生演唱低声部旋律,完成二声部的演唱。
3.学京腔,唱京韵
学唱歌词,找找唱词特点并学学京腔儿话音。
(四)设计理念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主线清晰,不仅仅是此环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也是此环节在落实上应把握的方向,是为唱好歌、唱出戏歌韵味所做的铺垫,是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共鸣。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角色模仿、制作服装、演奏乐器等活动,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体验;通过搭建舞台,让学生体会一把当“角”的经历。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分工协作,排演实践
按照自愿报名和师生推荐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表演组、服装组、乐器组,
(1)表演组:低声部模仿“生”角色的演唱,高声部模仿“旦”角色的演唱,分别学习提襟运手位、亮相等动作;
(2)服装组: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利用废旧报纸、纸板箱等材料,制作演出服和道具;
(3)乐器组:自编锣鼓经,转化成锣鼓点,为戏歌伴奏。
2.搭建舞台,演绎角色
搭建戏曲小舞台,邀请校长和其他老师观看表演。
(四)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本环节融合美术、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深化对京剧的理解与体验,给每个孩子都创造了参与舞台制作、组织节目、登台表演的机会。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角色模仿、制作服装、演奏乐器等活动,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体验;通过搭建舞台,让学生体会一把当“角”的经历。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介绍戏歌
教师小结:戏歌是具有戏剧唱腔特点的现代歌曲,带有京剧韵味的戏歌也叫京歌。
2.拓展欣赏
(1)回顾《故乡是北京》、《我是中国人》等京歌片段;
(2)观看《唱脸谱》视频表演,加深印象。
(四)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体验活动,能促使学生从自觉运用联觉能力获得深刻的音乐体验,获得音乐活动的经验,从而为开展综合性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教材简析】
《夜深沉》是以昆曲《思凡下山》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三个字。《风吹荷叶煞》的唱词内容是小尼姑哀叹自己身入空门,过着寂寞凄苦的无聊生活。京胡与乐队版的《夜深沉》,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将乐曲结构扩展成为引子一慢板一中板一快板的板式铺排。尤其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的发展,其中鼓与京胡的竞奏,使原曲的精华——刚劲且优美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表现。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究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重要的伴奏乐器——京胡,通过对比聆听,能辨别二胡与京胡在结构和音色上的不同;
2.在聆听传统京胡曲牌《夜深沉》中,认识京剧伴奏乐器家族;
3.了解原板和快板,能跟随音乐打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京胡,能听辨音色,了解其在京剧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区别京胡与二胡的音色特点,能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进行听辨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响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目标
通过做律动、画旋律线等方式,体验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动一动
(1)初听全曲,跟随老师律动:
A段:双手交替摩擦大腿动作
B段:双手交替叩击大腿动作
(2)说一说,不同的动作分别表现了怎样的节奏。
2. 画一画
(1)再次聆听,请同学上台画旋律线:
(2)第三次聆听,一边哼唱旋律,一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音。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对中国这种传承了两百多年的艺术产生兴趣,需要在传统音乐的教学中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奥尔夫等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戏曲教学中,做到了较好的融合。
(一)活动目标
通过片段式聆听,加深对京胡音色、打击乐器、不同板式的再次感知,体验京剧的韵味。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比较原板和快板
(1)聆听全曲,跟随老师打板;
(2)教师范奏拍击原板(一板一眼的二拍子)和快板(有板无眼);
(3)截取乐曲片段,选择合适的板眼拍击;
(4)再次聆听全曲,用响板打一打。
2.认识京胡,区别二胡
(1)出示二胡与京胡,辨别它们在结构和音色上的区别;
(2)截取音乐片段,请学生说说是哪个乐器演奏的。
3.交流合作,探讨京剧乐器家族
(1)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乐器的外观说说名称;
(2)指导学生根据乐器的发生方式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学生将乐器图片移至相应的类别下;
(3)观看《夜深沉》乐队演奏视频,找出认识的乐器,说说其作用。
(四)设计理念
课程整组序列教学的设计,其转眼点从就课论课的狭隘视域拓展为向重视“深化人文内涵、探寻学习规律、提升表现水平”的课程梯度能力聚焦,在遵循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巩固已知,拓展新知;任务驱动型的作业单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听辨、聚焦要点,以达成对完全陌生音乐的效度感知与体验。
(一)活动目标
回顾本单元歌(乐)曲,理清京剧基本知识,能绘制思维导图。
(二)活动评价
(三)活动步骤
1.理清脉络,拓展延伸
(1)总结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脸谱、京剧作品等相关知识,完成《京剧知识知多少》课堂练习;
(2)结合所学,绘制思维导图。
2.寻找身边的京剧元素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 找一找富有京剧元素的文创作品,并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四)设计理念
此环节是整个单元的回顾,是对前面教学过程的升华,既包含了知识的整理,又检验了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同时还借助知识单达成新旧知识学习的迁移和再积累目标,以实践论观点,通过多元评估来提升对京剧艺术学习的效度。
【板书设计】
单元教学反思
一、强化整体架构,增进横向联结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我国民族艺术瑰宝——京剧的音乐风格与独特韵味。整个单元的内容设计紧密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三个课时逐一安排并攻克难点,旨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扎实基础知识,强化技能锤炼。例如,“锣鼓经”的学习就贯穿于这三个课时之中,从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到在歌曲《龙里格龙》中的运用,再到在《夜深沉》中的听辨,这样的设计加强了课时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提升。
二、构建经验引导,拓展教学资源
本单元在学生对京剧、京歌的初步印象基础上,增加了实践表演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京剧,理解和表现其神韵。设计中,我们遵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引导,通过体验、模仿等方式,实现新旧知识学习的迁移和整合。我们运用了学生已学习过或熟悉的京剧、京歌材料,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故乡是北京》等,这样的设计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也为新授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三、明确目标指向,实施有效方法
本单元通过阶段目标的形式进行分解,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对教学行为的指导更加直接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实施教学,以有效地达成目标。其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做一做、念一念、唱一唱、打一打”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京剧艺术的多层次、多维度体验活动。同时,我们也注重多形式的重复和知识技能的有序整理,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提升他们的音乐能力,并激发他们深度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在设计中,知识的整理既包含了知识的归类,也检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还借助可视可听的作品片段达成新旧知识学习的迁移和再积累目标。
【单元学习评价】
一、明确目标,聚焦文本教学的核心点
针对学生的基础,我们选取了京剧中几个典型的元素进行教学,包括锣鼓经、拖腔、特有的笑声、重要的伴奏乐器京胡以及典型的西皮唱腔等。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了模仿打“板”、“眼”、模仿“生”“旦”角色进行身段表演,哼唱唱腔片段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表现力。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如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时,重点模唱带拖腔的这一句和模拟“哈哈哈”笑声,其他部分则主要以边打“板”边听为主。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京剧最重要的特征,避免了“面面俱到”或人为增加难度,同时也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二、梯度设计,打造体验与表达的交汇点
在学唱戏曲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耳听”、“口唱”、“身动”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和实践。学生对京韵的感受是通过反复聆听、体验以及在唱、奏、动等音乐实践中获得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将奥尔夫等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戏曲教学中,如使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法辅助京歌《龙里格龙》的合唱学习,使戏歌艺术变得形象、具体生动,也使课堂学习形式变得新颖有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浓郁的京剧神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主体,彰显以人为本的联结点
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多途径、多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第一课时中,我们让学生观察“今”、“庆”、“壮”、“誓”四个字在拍打节奏时的特点,讨论京剧名家的动作表演特点,并学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个身段动作,边跟唱边表演,并参与对京剧相关问题的探讨。这些设计都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该课例荣获2024温州市中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一等奖)
文稿终审:钱瑞华
版面编辑:侯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