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温州市音乐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获奖课例展播:小学组(三)

文摘   2024-09-26 00:02   湖南  

Autumn

Equinox

人简介:陈瑞雪,小学高级,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一小学音乐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优秀教研组长,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论文、课题等多次在省市区获奖。
单元整体教学理解:改变思维,为蜕变蓄力,为成长赋能。



单元主题

  祝你快乐

【教学思考与架构】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落实与实施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 实践、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凸显音乐学科育人功能。本节课尝试打破传统歌唱教学的模式,突出音乐核心素养。《祝你快乐》单元整体教学以“快乐”作为该单元的主题,分为1节综合鉴赏课,1节合唱课,1节创意实践课,共3歌课时,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在对比聆听感受弦乐和管乐的“情境美”,在歌声中寻找“表现美”,在实践创编中创造“合作美”,让学生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感受音乐,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和体验情境的趣味。侧重通过聆听、视唱、欣赏、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创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编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是人类传递友情,表达祝福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并一起分享幸福和快乐,领会音乐在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大单元分析


小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祝你快乐”为主题,演唱选编了两首都带有附点节奏,阳光活泼的歌曲《幸福拍手歌》、《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选编了两首欣赏曲:管乐《祝你快乐》,弦乐《生日快乐变奏曲》;同时结合了知识与技能“附点八分音符”的认知,了解变奏曲和回旋曲式结构。本单元将运用体态律动、歌表演、二度创作、情景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中掌握附点节奏的体验、理解、运用的能力建构,感受快乐的情绪以及对友谊的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关联性分析】

人文主题联结

本单元的四个作品是以祝你快乐为主题,感受音乐传递友情,表达祝福的主题和情绪,在音乐的熏陶下,感受友谊,并一起分享幸福和快乐。

通过梳理小学阶段教材可以发现,教科书以“快乐”为题材,分别编排了以下内容。

本单元《祝你快乐》是快乐主题这一系列课程中的第三部分。可见,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积累了一定与快乐相关的音乐学习经验,本课的学习是对“快乐”主题学习的一个延续与深入提升。

音乐知识联结

【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比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但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所有的经验都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他们的情感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

本单元学习能力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备演唱能力和初步的识谱能力。他们乐于参与感性的音乐体验活动,对器乐的音色、乐段、乐句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知识技能上,认识了(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旋律的行进、附点音符、重音记号)。在本单元中将加以复习巩固并在歌唱实践活动中准确地运用。

在合唱演唱技能方面,从二年级开始接触轮唱,到三年级固定低音的伴唱,四年级开始的三度叠置,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合唱能力,但是和声意识,积极协同配合的能力稍弱。在本单元中将继续加以巩固合唱技能,力求用和谐准确的声音去演唱。

在创意实践方面,学生已开始尝试创作简单的节奏以及旋律短句,了解三度音程,能运用同音反复为歌曲做简单的二度编创,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支声伴唱、轮唱等形式为歌曲进行创作表现。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年级的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逐渐减弱。多种感官结合,多觉体验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和提升音乐的思辨能力。

【学习单元目标】

【单元学习评价】

【单元教学安排】

在单元学教方式上,从低阶思维的记忆、理解、应用,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祝你快乐》的主题记忆和管弦乐音色的对比,理解旋律的重复和变化对音乐起到统一和对比的作用,到高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到《阳光牵着我的手》的编创活动,进入高水平思维创造,运用同音反复、级进的创作手法为歌曲《幸福拍手歌》进行二度创编,将单元学习的目标予以强化和巩固,并进行迁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附:音频、乐谱

【单元作业目标】

本单元作业设计是以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单元目标为统领, 针对当下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学生的现状,提出大单元视角下评价的构想与实施,“立足于对学生艺术素养发展装状况进行全面评定”,“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以音乐核心素养为评价依据,关注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知识积累、迁移、重构和运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走向多维作业设计与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中】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一课时 《主题重复的力量》

【课时评价】
【教学目标】
1.创意实践: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探索管乐和弦乐所刻画的音乐形象及情境,理解主题重复与变化所带来的统一和对比的特点,了解变奏曲和回旋曲结构,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其特点,综合创编并展示。
2.艺术表现:在反复聆听过程中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能听辨乐曲旋律的特点和变化,运用律动、图谱、对比等方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想象力。
3.审美感知:在音乐活动体验中,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感受乐曲传递友情,表达祝福的主题和情绪,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在音乐感染下懂得珍爱友谊。
4.文化理解:在音乐活动体验中能根据乐曲段落的变化表现主题,体会并联想音乐所表现的多元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祝你快乐》主题重复和《乒乓变奏曲》主题变化,并感受音乐形象。
2.教学难点:
理解主题重复与变化所带来的统一和对比的特点,感受变奏的特点,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其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学习单】
【教学过程】
梯度一、音乐递情,感知重复的力量
(一)活动目标
1. 聆听《祝你快乐》主题,辨别西洋乐器中的管乐音色特点;
2. 聆听主题A,感知音乐要素。
3. 了解旋律重复的作用一:强调和巩固,加强情感的表达。
(二)活动步骤
1. 聆听主题,感受
(1)聆听管乐《祝你快乐》,律动进入教室,感受快乐的氛围。
(2)介绍西洋吹奏乐
师:管乐分为木管和铜管两大类,每个乐器的音色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3)初听主题A,了解小号的音色特点:强烈、高亢、辉煌
(4)律动体验,在绿点处拍手
2. 对比管乐音色,重复记忆
(1)初听主题A’,对比长笛的音色特点:柔美、清澈、明亮,体会音色的异同
(2)聆听全曲,主题A的变化呈现
3. 揭示曲名《祝你快乐》,引导学生初探旋律重复的作用:强调主题,烘托气氛
(三)活动评价
1. 通过聆听管乐的《祝你快乐》,辨别相同旋律不同器乐(小号、长笛)的音色特点。
2. 通过拍手律动体验,聆听主题A的变化呈现,检测学生对主题旋律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交流,检测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感受重复式发展的作用。
(四)设计理念
律动可以对多种感官提供强有力的影响和刺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音乐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和体验。从律动入手,创设愉悦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祝你快乐》主要围绕着聆听A主题,通过体验、对比、重复、声势等形式加深对主旋律的印象,初步了解重复的作用。
梯度二、风格达情,体验重复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
1.聆听、欣赏《生日快乐变奏曲》,感受主题与变奏的特点。
2.结合图形谱,运用音乐律动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感知变奏曲,初步了解变奏曲的音乐特点,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不
同变奏的特点。
(二)活动步骤
1.感受主题
(1)交流,如何运用重复唱《生日快乐歌》
师:试着改变音乐的速度、节拍、节奏或者演唱形式。
(2)生自主选择方式改编演唱《生日快乐》
(3)初听海顿、贝多芬风格主题
师:让我们聆听伟大的作曲家海顿先生和贝多芬先生的生日快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4)介绍作曲家:海顿、贝多芬
2.对比感受风格特点:
(1)初听海顿风格和贝多芬风格变奏,学生感受风格特点,完成连线题,并说明理由。
师:诙谐幽默,庄重风趣是两位作曲家不同的风格特点,你能说说这两段主题分别是谁的作品吗?
(2)二听海顿风格变奏
师:找到生日快乐歌了吗?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复听,比较(生唱主题,师唱变奏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节奏变了,旋律、乐句也不一样。
(3)二听贝多芬风格变奏:
①初听,感受,体验乐曲节奏特点。
师:贝多芬的幽默表现在哪里?(比较变化要素:节奏变了,声音短促有弹性,让人觉得很轻松,幽默。)
②再听,填写密码缺失部分
③边敲击“贝多芬密码”,边唱生日快乐歌,进一步体验贝多芬风格的生日
歌。
3.小结
师:原来,在保持原型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休止符或改编节奏型,旋律的简化或繁化,都能给音乐风格带来如此不一样的变化。
(三)活动评价
1.通过学生已有经验为《生日歌》进行改编演唱,检测学生的编创意识。
2.通过对比与感受,检测学生对旋律要素的捕捉,感受音乐风格的变化。
3.通过图谱与体验,检测学生对主旋律的掌握情况。
(四)设计理念
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为歌曲《生日歌》进行变化重复,初步运用重复。通过海顿、贝多芬风格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变化重复带来的不同的主题音乐形象。通过模唱、填写密码缺失部分等方式,熟悉体验两段变奏主题旋律的特点,并在不知不觉中感知音乐节奏、速度、旋律变化等音乐要素。

梯度三、舞蹈宣情,领略重复的艺术
(一)活动目标
1.聆听匈牙利舞曲风格、探戈风格的主题,辨别隐藏其中的生日快乐歌。
2.细听探戈风格主题,发现其低音节奏的规律性。
3.体验匈牙利风格主题,视听结合进体验音乐的转圈舞的舞蹈风格
(二)活动步骤
1.对比聆听主题,感受高贵优雅和活泼自由的不同舞蹈风格特点,完成连线题。
2.聆听探戈变奏主题
①观看探戈舞蹈视频,感受舞蹈步伐特点。
②二听探戈主题1:将低音伴奏的节奏谱补充完整
师:主题旋律正是改变了主题旋律,主题旋律小提琴组演奏出悠扬的主题旋律,伴奏低音提琴演奏持续稳定的低音节奏,节奏顿挫有力,具有行进感,将歌唱性和舞蹈性完美结合。
③三听探戈主题2:伴奏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完整聆听探戈主题:随低音伴奏节奏,选择合适的声势为乐曲打节奏。
3.聆听匈牙利舞曲变奏:
①视听结合,初听音乐的舞蹈风格
师:在欧洲有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吉普赛族,他们的舞曲叫查尔达什舞曲,感受下舞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速度更快,自由,情绪热烈。)
②视听弦乐演奏片段《查尔达什舞曲》
采用了《查尔达什舞曲》的创作手法,音乐中是否有相似的旋律?
师:这段变奏将名曲与生日快乐歌的主题旋律巧妙融合,将吉普赛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活动评价
1.通过节奏谱填空,检验学生对《探戈》主题低音提琴伴奏形式的听辨能力。
2.通过问答阐述,检测学生对重复变化对音乐风格作用。
3.通过对比聆听,检测学生关联匈牙利舞曲变奏旋律与《查尔达什舞曲》之间的联系。
(四)设计理念
两个变奏曲的欣赏,组织学生听辨低音节奏谱、视听结合、对比欣赏等体验活动,感受变奏的要素(速度、节奏、旋律等),体验变奏的不同舞曲风格。追本溯源,通过《查尔达什舞曲》舞曲的对比,探寻其中的关联,揭示音乐变奏的奥秘,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关注。

梯度四、视听传情,了解重复的作用
(一)活动目标
1.聆听全曲,捕捉音乐元素巧妙变化,感受重复的作用。
2.了解旋律重复的作用二:对比和统一。
(二)活动步骤
1.完整聆听,结合视频感受弦乐队演奏变现的生日场景。
2.揭题,了解变奏曲
师:今日聆听的作品叫《生日快乐变奏曲》。由一个主题,经过重复变化的乐曲叫变奏曲。(轻快明亮的海顿风格;浪漫诙谐的贝多芬风格;热情洋溢的探戈风格;自由奔放的查尔达什舞曲风格)
3.介绍作曲家
师:这是由德国作曲家彼得•亨德里克创作的音乐作品,共有15个变奏,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作曲家、不同的舞曲音乐风格。我们今天听到的是其中4个变奏。
4. 重复的作用
师:作曲家通过精心安排旋律的重复与变化,使得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这种平衡和和谐不仅体现在旋律的线条上,还体现在和声、节奏、音色等各个音乐要素之间。旋律的重复与变化在音乐作品中产生对比与统一的效果,是通过精心安排和巧妙运用各种音乐手法来实现的。这种效果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使得听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音乐体验。
今天,我们享受奇妙的变奏,发现变奏的奥秘,结合生活,我们还可以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变奏。
(三)活动评价
通过聆听、讨论,检测学生对四个主题变奏的掌握情况,感受重复的魅力。
(四)设计理念
本课以律动入手,通过律动感知《祝你快乐》的主旋律,感受到重复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日快乐变奏曲》通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节奏图谱结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以开放的空间、启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想象。

【本课学业质量标准测评点】

第二课时《阳光牵着我的手》

【课时评价】
【教学目标】
1.创意实践:在充分的浸润中聆听音乐,通过律动、声势、聆听,模仿等多种方法,感受二声部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体验作品的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并能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综合创编并展示。   
2.艺术表现:在歌唱、辨析中体会音乐创作手法;认识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掌握三度音程的创作,并能用和谐的二声部(亲切自然、连贯舒展、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在音乐活动体验中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和旋律特点,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和谐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任务单】
【教学过程】
梯度一:多维体验、新旧迁移
(一)活动目标
1. 温故知新,在旧时的基础上,改变节奏进行重复变化。
2. 初听歌曲A乐段,感受附点节奏的推动力。
3. 学唱A乐段旋律,感受旋律相似,节奏紧松结合的特点。
(二)活动步骤
1. 节奏变变变
(1)演唱《闪烁的小星》曲谱
(2)改变节奏演唱:切分节奏、附点节奏
师:改变的节奏型,音乐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切分节奏更加活泼,有生机,附点更有推动感,情绪更加饱满。
(3)听辨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主要运用了哪种节奏型?
1. 出示曲谱,引出课题:《阳光牵着我的手》
3.从听入手,体验先行
(1)认读节奏: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
(2)聆听A乐段,判断该乐段运用的附点节奏类型(附点八分音符)。
(3)声势伴奏,感受音乐情绪:
(4)温故知新,了解旋律特点
观察A主题曲谱,寻找旋律之间的联系(重复:1、3乐句旋律相似,2、4乐句节奏相同)。
4.学唱A乐段旋律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以及1、3乐句末尾音符音高的准确性,唱好“同音反复与八度大跳”。
(1)按节奏念歌词,重点第三乐句“一字多音”的难点句
(2)填词演唱
①引导重视音准、节奏、音量、音色等要素,及时纠正。
②指导用欢快、高位、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③加入声势律动演唱
(三)活动评价
1. 通过聆听、问答,检测学生对附点节奏的感受与发现。
2. 通过声势伴奏,检测学生对旋律结构,节奏松紧结合的掌握。
3. 通过分析,检测学生对旋律、节奏上重复的应用。
(四)设计理念
这部分的教学中,运用了水平迁移,在原有的经验下,让学生通过改变节奏体验重复变化的《闪烁的小星》,这样的设计改变了孩子们单一识谱学唱的形式,既回顾了重复的作用,又能迁移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学习活动变得有趣有效。学唱A乐段过程中的声势伴奏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直观对比的方式也为下一个环节第二乐段旋律感知做好铺垫。

梯度二:创意和声、深情表达
(一)活动目标
1.以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2.分组合作编创,为歌曲B乐段,编配三度音程的和声

(二)活动步骤
1.聆听全曲,寻找主题节奏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师:主题节奏相同,变化重复旋律。
2.学唱B乐段
(1)师生接龙演唱:生找歌曲中情绪最饱满的一句。
(2)引导观察曲谱,找出“同音反复、大跳”的地方。
3.再听全曲,演唱形式为齐唱+合唱
4.运用三度音程,小组合作为低声部编配旋律
5.演唱编配好的低声部旋律:注意旋律的行进
6.合唱
①听双音伴奏,默唱各自旋律
②两个声部合作,唱曲谱
③聆听二声部范唱
④代入歌词演唱,解决难点:弱起小节以及“急吸缓呼”换气方式。
⑤听B乐段范唱,寻找自己声部
⑥生合唱B乐段
(三)活动评价
1.通过任务单的填写,检测学生对“三度音程”的掌握情况。
2.通过合唱B乐段,检验学生对B乐段的合唱演唱水平。
(四)设计理念
由于之前课堂上的铺垫,孩子们对同音反复、三度音程、重复的变化已经有了经验,这时候应该是他们将知识转换为能力和素养的时候了。学生在任务导学中不断参与思考,主动解决了问题,又迁移了能力。
音乐学习过程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经验,产生心的认知过程。通过AB乐段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共同点:节奏相同,旋律不同;同音反复以及大跳音程,同时为B乐段编写三度音程,激发学生参与识谱、写谱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重复的创作技法(合头换尾、相同节奏不同旋律)进行梳理,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

梯度三:综合表演、升华情感
(一)活动目标
1.感知二声部合唱的和谐;
2.完整呈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全曲进行创意实践。
(二)活动步骤
1.听全曲录音,寻找自己声部,记歌词
要求:寻找自己的声部;记一记歌词;默唱。
2.钢伴全曲演唱。(遮部分歌词)
3.背歌词演唱
4.综合表现,合作创意
①回顾已有知识
②为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提示:可以加入乐器伴奏,用打击乐器丰富作品的色彩和层次。可以结合肢体语言,声势、律动等进行简单创作。
5.分组呈现,歌唱演绎,师生给予一定的评价
(三)活动评价
1.通过小组讨论,为作品进行加花,检测学生对合唱的掌握情况
2.通过分组展演,检验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设计理念
素养导向的合唱教学要突出“生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感知、歌唱、辨析等方式,体验中从学唱一首歌到感受作品的创作手法,逐步培养音乐的思维能力,从学知识到练能力的转型提升,尤其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关键能力的培养,侧重对节奏、音高、和声的表现,培养其运用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的发展。
提示里的两点都是新课标学业任务里的内容,也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一次迁移和运用。这一环节,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大胆设想、尽情去演绎,教师则做好课堂宏观把控和微观调节,使课堂在生成中彰显出生命力。
或许,孩子们的作品不够精美,但是,当他们能够大胆地运用课堂中的素材,有感情有情境,有创意地进行表现作品,这不就是我们新课标要培养的审美素养与创作意识吗?

【本课学业质量标准测评点】

第三课时《幸福拍手歌》

【课时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节奏活动,在游戏合作律动中学习并熟悉歌曲的节奏名、节奏型的组织规律与小乐句的划分。
2.通过跳台阶的师生合作演唱活动,形象感知 “平行、上行和下行 ”的音调组织,并在理解中快速记忆背唱歌曲的旋律。
3.通过节奏符号、音高符号的变化递进的设计与呈现,逐渐从感觉到知觉建立起对歌曲节奏、音高组织规律的理解。
4.通过为音乐作品进行编创,学习编创二声部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级进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附点八分音符,第三、第四乐句连续的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难点:为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学习单】
【教学过程】
梯度一、律动感知,节奏探索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律动,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探索。
2. 在“念、听、摆”活动中解决连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难点
(二)活动步骤
1. 了解歌曲情绪以及节拍特点
(1)固定节奏感受2/4节拍特点,注意节奏的稳定;
(2)再进行走恒拍的空间探索,
(3)再过度到节奏变化(看颜色图形变声势律动),难度逐步递增。
2.引出课题:附点的世界
(1)初听歌曲:非常有特色的一首歌曲,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揭题:幸福拍手歌
(3)师生互动,歌唱与声势(教师响指打节奏)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生则拍手回应。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说声耶……  生则发声回声。
3.节奏型互动
(1)复习附点八点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
(2)卡片节奏活动体验
师出示三种卡片,学生节奏念读
(3)摆节奏挑战:听钢琴旋律《幸福拍手歌》
4.声势游戏
将节奏信号与动作建立联系,附点点手心,四分音符拍腿,休止符握拳。在声势中发现1、2乐句节奏相同,4是3的变化重复。
(三)活动评价
1. 通过律动、空间探索,检测学生对恒拍以及节拍特点的掌握。
2. 通过听辨摆节奏游戏,检测学生对连续附点节奏的掌握。
3. 通过分析,检测学生对节奏上重复的应用。

(四)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创作”为主线 ,从律动恒拍导入,进行空间的探索作为整节课的热身环节 ,为进一步学习作品做好铺垫。
“摆节奏”表面上看是有趣的活动 ,实质上是对音乐节奏信号做出的听辨反应。同时通过声势游戏,将身体空间与音乐节奏指令相对应,为后面的曲谱学唱活动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音乐节奏型的认知不断清晰和全面,从少到多的加入,学生都能够在理解中以念名的方式记忆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型组织。

梯度二、理性分析 动情歌唱
(一)活动目标
1.复习旧时,学习新知,发现旋律特点:同音反复和大跳音程、级进。
2.学习歌曲,解决第三乐句节奏处的难点。
(二)活动步骤
1.曲谱学习
(1) 师出示图形谱,示范演唱
师:有了节奏,填上音符,才会变成旋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旋律的特点。
(2) 生尝试找规律演唱第二、第三乐句
(3) 了解旋律的运动形态——级进、同音反复
师:音符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上去,一步步下来,这样的旋律运动形态叫做级进。一个音反复的出现叫同音反复。
(4)聆听歌曲,判断熟悉歌曲旋律的运动形态
师:教材中,也有很多歌曲运用了级进,比如《两只老虎》、《时间像小马车》、《小蜜蜂》。同音反复,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理发师》……
(5)师生接龙演唱曲谱,师用柯式手势加以辅助。
师:哪一乐句比较特殊?
第三乐句节奏更加密集。124乐句比较宽松。
师生接龙演唱,生负责124,师唱3。
(6)生完整演唱曲谱
2.歌曲学唱
(1)出示歌词节奏谱,有节奏朗读第三、第四乐句歌词
师:一首歌曲,歌词能进一步表达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朗读下教材里的节奏版本,与平时听到的不一样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重视音准、节奏等要素,唱准连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2)聆听动态曲谱,默唱
(3)演唱歌曲
情绪指导:欢快、高位、连贯、旋转的声音。
(三)活动评价
1.学生进一步体会重复的特点,掌握旋律特点及旋律的运动形态。
2.学生能准确的,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设计理念
根据对作品的节奏及乐句的分析,设计节奏指令肢体反应合作活动,帮助学生从感觉到知觉找到三种节奏的组织规律以及乐句的划分。之后进入“跳台阶 ”的曲谱探究中,通过节奏变换的合作演唱,帮助学生快速简明的构建对歌曲音调组织规律的感知理解。
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是需要一种外化的方式被感觉到。通过台阶音符路线图 以及音名 ,让学生深入了解旋律进行的规律特点 ,并在生动真实的演绎、实践和参与活动,了解“平行、上行与下行”以及“同音反复、级进”的音乐概念。
歌词也是一种唱名 ,从节奏念名的有节奏的演唱到歌词的替换 ,对学生的节奏型掌握以及识读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动作解决一字多音等方式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简单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推动学生演唱和表达歌曲的情绪投入。

梯度三、能力迁移 玩转重复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三度音程改编的方法,为低声部编配二声部。
2.合唱编配版本的二声部作品
(二)活动步骤
1. 师示范第一乐句的三度音程改编方法
第一步:按照三度音程,对应节奏对应三度音符。
第二步:运用同音反复的创作方法,改变节奏。
第三步:可以运用级进,结合支声伴奏的形式,在休止符处编创。
2. 生分成三小组,一组尝试改编一乐句
3.二声部合作演唱,合唱呈现
师:为了让我们的作品能立体呈现,各从小组中选取一个优秀的作品,合作演唱。
4.总结
师:多声部创意有无数种可能,只要能表达心中的好声音,就是好作品。希望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让歌声更有生命,更具美感,欢迎你们随时和我分享你们的创意。
(三)活动评价
1.学生能结合创作的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歌曲进行一个乐句的二度编创。
2.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二声部合唱。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任务导学法,教授示范法等进行探究学习,非常注重“活动化的体验”。设计中,将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歌曲难点的教学、歌曲的处理渗透等巧妙地融合生动的环节中,以此展开、衔接、层层深入教学,让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感受、表现、创造音乐。在趣味性的综合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感、音乐的美感。再通过示范编创手法,运用三度音程的同音反复进行编创二声部,进一步建立编创意识和合唱意识。

【本课学业质量标准测评点】

【课后】教学反思与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坚持以美育人,通过创设审美情境,学生在听中体验,动中感知,唱中揣摩,创中体会,演中升华,通过自主参与音乐活动获得审美愉悦,从学会一部作品到关注作品的创作手法,在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同时,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整个单元教学过程是围绕着目标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序列化三个程式进行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具愉悦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化音乐体验过程。
基于音乐学科本质的模块整理和单元整合,进入系统的,主题化的教材内容分析,是创意实践歌唱教学有效提升的前提。确定教学主题,将教学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深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深度参与。教师要转变构课模式,根据设置的核心目标,重在以知识为整体,把握关键问题大小,重整单元内容大小,进行大方向的梳理,解读,整合,进阶主题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搭建高阶思维意识。
1. 以“境 ”导学,关联知识情景化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真情境,将真情境与知识技能、音乐要素、创意实践相联结,在真情境中感受、发现、创造,在任务驱动合问题导向下,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思维或音乐思维,体现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让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
本单元的大观念主要围绕着“快乐”一词,创设快乐的情境,了解快乐的元素在音乐中的不同呈现(节奏的改变、不同形式的演唱、不同器乐的演奏等),创设欢乐的氛围,展示快乐的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表现。
真情境,强调内容重组的真实性和驱动力,在“情境、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提出、发现、解决”真问题。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学习意愿,通过“问题串”便能强烈的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推进单元内容学习,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 以“点 ”导学,优化知识结构化
这里的“点”指的是以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和声等)某一个点为中心,注重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在教学中,整合分散的知识点,提炼音乐作品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建立与音乐作品元素的关联,赋予音乐学习的吸引力。
本单元始终围绕着一个“点 ”——创意实践展开教学,通过律动、声势、体验、书写、编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先有体验,再有概念,再加深掌握最后学会运用。通过教师统整教材内容,使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活动,发展了学生高阶音乐能力。
第一课时,通过对比聆听,分析比较,了解重复和变化重复的秘密以及作用。第二课时,激发创编的自信和欲望便是多声部创编的第一步,简单的三度音程创构便是一种极易掌握的多声部编配形式。在小学阶段的多声部作品中,三度音程的和声最为常见,其音响和谐、情绪饱满。在学习本单元歌曲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以三度和声为主的双声部作品,已经形成三度音程稳定的和声感。第三课时,通过作品的分析进行和声音程仿创形成低声部,则更能激发学生对多声部的理解和感悟。低声部三度音程的创编不是单纯的音程构创,而是要基于作品的理解,以丰满作品层次为目的的创编行为。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逐层分析句式解构,创编和声,从而逐步搭建仿学支架。在引导创编的过程中,启发式问题分别指向音乐要素、音乐情感、多声部意识、最终导向创编行为。从始至终,学生始终是主体,通过分析作品——内化情感——建立多声部意识——仿创三度音程低声部,逐步增加对三度和声的敏感度。
3. 以“异 ”求同,递进知识条件化
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更加持续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目标需聚焦,内容需精炼,框架需明晰,过程需高效,方法需多样,使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有趣化、生活化。通过对相关音乐单元主题作品的梳理联系,分析多个作品(课内课外)的内在联结点,有机重组寻其共性,创设条件建立逻辑链,挖掘新的教学价值,最终将知识还原到生活。根据学生学习递进式的思维特点,以大单元形式开展聚焦式的实践活动,形成开阔的空间进行持续性的学习,让创意实践更具层级性和结构化,更具提升的空间。
单元教学设计应以发展素养为主轴,运用“境”、“点”、 “异”等形式,关注多 个作品间的内在联结点,设计符合学情的创意 教学实践活动,使课时之间有着紧 密的联系,层级递进。根据学生学习递进式的思维特点,以大单元形式开展聚焦式的实践活动,形成开阔的空间进行持续性的学习,让创意实践更具层级性和结构化,更具提升的空间。

二、单元作业设计
1.设计思路
根据本单元内容,本着“新、实、精”的原则,主要设计了唱、演、创等方面的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以“双减”为理念,艺术课程标准为基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分为三个栏目:基础体验型作业、实践练习型作业、合作探究型作业。三种题型相结合,由简到繁的递进式设计,难度和要求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的难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2-3项,注重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性。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纸质、现场,通过自评、互评、总评,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学习中发现感悟,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2.单元作业设计及评价
(该课例荣获2024温州市中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段一等奖)



文稿终审:钱瑞华
版面编辑:吴蒙召


音为有爱
郭声健与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美育志同道合者交流与交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