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即事三则

旅行   文学   2025-01-07 23:57   天津  

声明

作者:毕明迩

简介I see 原创成员,钱穆次子

本名钱行,70岁始触网,网名毕明迩

著《思亲補读录》,校注《幽梦三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2400

阅读时长:5分钟


一、买山芋

在新升农贸市场外。见一车的山芋,有一农人在那卖,问下来是五元二斤。我们二人,一个蹲下挑拣,一个就站旁边准备掏钱。此时农人开始和我聊天,不记得很多了,记得他问起我每月退休金多少,这个问题不大好答,我就答了一个“一万元”,或许他很意外吧,接着就问在挑拣山芋的她:“那你退休金多少?”她也答的一万元。他再肯定一下,那是两万元一个月了?接下去有两句“两万一个月,那怎么花呀?”“两万一个月,我这山芋要十元二斤了。”这两句看上去是不用回复的,也确实有点无以回复,也就只好不回复。山芋挑好,让他称了付钱,自然还是五元没有要十元。

卖家和买家双方,回去或许都会把此事讲给人听。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古代是有一种官员,专门收集整理此类“故事传说”。近代现代,这项工作或者是可以由新闻工作者、文学作家、作者人群等等发挥主动性吧。统计工作者有一个资料,在手机微信、视频号里可以见到,现在中国有月入一万元以上的多少户,月入一千元以下的多少户等等。好像也会有评说,但未见之。

二、青蚕豆

已经十二月下半月。菜场上见有青蚕豆卖,说十二元一斤。虽然时令不合,也就买了二斤试试。剥去外壳,豆米比较大,烧过吃了,还是很嫩的,好吃。过一天又去买二斤,这次是十一元一斤了。问了一声,是云南豆。

上半年蚕豆季的时候,吃了好多天的外地蚕豆,等本地产的上市,要等好久。后来,也是在市场内菜摊上买到过几次,没有见到农民自己采了蚕豆出来卖的。过去在山塘街及其附近街巷,无论早晨或下午,都是可以遇到采了一篮鲜豆出来卖的农人的。过去农村就在附近,现在附近没有种蚕豆的田地了,种豆人有的变为城市苏州人,有的外出到更大城市务工。本地蚕豆过去有“吴江青”、“牛踏扁”等名种,现在就少。吃的云南豆不知叫什么品种,前几年吃的外地豆,则叫做“日本豆”(这当然不是进口商品,只是进口的品种吧)。那过去从山塘街上农人篮子里买新鲜蚕豆回家做了吃的回忆,竟成了一种乡愁(虽然自己没有离开家乡)。

妹妹《两代弦歌三春晖》书中有一则蚕豆故事。苏州青年到外地做教师。其实不是很远,就是本省江宁县。想念在家里吃新鲜蚕豆的事,但是当地虽有蚕豆种植,却没有采摘鲜豆做素菜当美食的。先是在城里学校吃集体伙食,几年也没吃过一次这新鲜蚕豆;只有一年到当地一位教师同事家中,人家特为她到地里采了鲜蚕豆做了菜招待她。在这以后,她又调到乡村小学任教,更接近当地农人生活,把这蚕豆的事和成语“青黄不接”联系起来,有了新的感受。书中写了麦收前一段日子,农人为了应付肚子,“山芋干煮煮,加点野菜,一锅煮。”但这也只是一锅汤,“要下地干活,还得要加几个野菜饼”。麦熟,是还有一段日子,此时城里人想吃青蚕豆了,可是,农人们却在等这豆快长老,等到豆茎、豆叶也开始枯黄,这时老蚕豆就可以上餐桌。不是做可口美味,而是和青菜萝卜茄子瓠子苋菜空心菜等等一起都成了主粮,她吃过一碗这样的豆子饭,竟被噎得不轻。此时感到,从小吃那么多青蚕豆是多么的奢侈。

这是又一种吃蚕豆的感想了。

三、吉儿

那天电视机机顶盒出毛病,打电话请师傅过来修,电话那边回话请耐心等待,师傅会过来修的。从上午等到傍晚,师傅才到了。手到病除,三、五分钟,电视机就能显示节目了。

师傅回过头,就看见了茶几上的吉儿小罐,他拾起来细看,就看见这漂亮的小虫,却是缺了一条腿的,他说可惜。

也真是可惜,十一月初买回来,只一个星期,就失去一条后腿。分析下来,是那罐子的上盖有问题,吉儿平时喜欢六足趴在顶盖下面,肚子在上,背部在下这样吊着,但是那顶盖的缝隙却会夹住小虫后足足尖,吉儿用力挣脱时,就有可能把腿挣掉了(猜想如此)。于是换了一个小罐(因为多年养吉儿,家里共有三个小罐)。这个顶盖是用网状结构封闭的,不会夹脚了。吉儿虽然缺了一条大腿,五条腿吊在顶盖上,仍很安稳或许也还自得。白天晚上不时地会振翅鸣叫,让人听到。

我们也让它跟着人。白天在客厅或书房,晚间在卧室,看得见、听得见。时间很快就到了十二月,气温下降,客厅近晚也开空调取暖,睡觉倒反而不用空调。人有棉被裹着不冷,那吉儿,有时就连同小罐也放被子里。吉儿在被子里一般不叫,等取出来即就振翅发声了。

这天应该是平安夜了,可是发生了一件不平安的事。

那吉儿的小罐,是有上盖和下底的,这两部分都是用螺旋纹和罐体连接锁定的。这天夜间,不知是顶盖还是底盖,突然松动脱落,吉儿也从罐中落出,它不知所措,又碰到了主人的手,黑暗里就咬了人一口。主人惊醒,快开灯寻找,手忙脚乱,把它找到,捉住,重新放回罐子里关好(又换了一个罐子)。此时发现,经过这场动乱,又折损了它另一条大腿,只剩四条前足,也就是小足了,这样一来,小虫靠着这四条小腿,虽然仍能倒挂在顶盖上,但是要从罐底爬到顶盖那里,可就困难多了。对策是白天就把罐子放平,横着放桌上。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两天,早上四点钟模样,在床上都听到吉儿的鸣声了,两天其他时间,就像没有听到过。

这只吉儿,可称多灾多难、受苦受难的可怜虫了。愿它还能再多活几天,尽其天年吧。


I see 我见————————————————

编委成员:清扬 吕明光 方连辛 刘文宪 差不多小姐

本期责编:方连辛

商务小编:Iseewojian1

这是我们推送的第 619 篇原创文章


公众号 I see 原创团队


本公众号开通于2019年10月31日,作者多来自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论坛,欢迎新朋友加入,并请不吝赐稿。


毕明迩 | 尉迟长征关不羽 | 江湖夜雨 | 林泠烟 | 吕明光 | 闽北修竹 | 塞林格格 | 刘勃 | 商角徵羽 | 方连辛 | 林黑 | ernie | 最佳传球 | 辛泊平 | 湖北青蛙 | 三木| 东风霹雳 | 清扬 | 深圳一石 | 王立 | 小钗横戴 | 买超 | 兰小花 | 江南有紫衣 | 夜何其 | 千江有月 | 汪晓欣 | 陈众慕 | Cliff | jinghua | 霍乱 | 季米 | 面冷心热 | 周苇杭 | 兴兴 | 从耳 | 愚人 | 湖人附近 | 关粉儿 守望古典 草鱼子  | 差不多小姐  | 风臣 | dailu | 黄涌 ……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即可阅读。


下图书生有话说

扫一扫,扫一扫

我们都是扫地僧


I see 我见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群资深读书人,带你感知时代细微处的悲欣交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