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最珍贵--王寒“故乡有味道”三书印象

旅行   美食   2024-02-09 10:00   天津  


声明

作者:季米

简介I see原创成员,知名作者

本名李剑明,化学专业

爱好文史,从历史中读懂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2600

阅读时长5分钟

作家王寒的“故乡有味道”系列新出版了一册《东海寻鲜》,这是她继《无鲜勿落饭》和《江南小吃记》后谈论故乡台州美食的第三本书。这三本书我都很有兴致地读过了,对其中那浓浓的乡愁气息和满满的人间烟火味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无鲜勿落饭》是王寒谈论故乡台州美食的第一本书,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觉得特别对口味。书中作家笔下所写的美食和我老家乐清大荆的美食很相似,很多方言发音也接近,读来满满的都是乡味,阅读的时候常常有口水泛起的感觉。我少年离乡,年纪渐大,思乡之情更是热切。其实思乡很大程度上还是思念家乡的饮食,因为少年时代留下的味蕾记忆对于故乡的美食有着根深蒂固的依恋,只有故乡的食物才可以缓解一下乡思之情。

全书共分为“无鲜勿落饭”“鱼我所欲也”“最江南的味道”“味蕾上的乡愁”四个板块,谈及的食物有荤有素,有主食有水果,再加上一些美酒甜点,书中还配上很多的手绘插图,读来真的是赏心悦目。

江南美食的鲜美在王寒这本书中有着非常详尽的描写,读来时时让人满口留香。从山珍到海味,从河鲜到湖鱼,所写的都是我在味蕾上的乡愁,是我青春岁月里摆脱不了的乡情。一个人很难跳出舌尖上的乡愁,虽然那里都有美食,但真正迷恋的还是儿时留下的家乡味道。

“鲜”字大概有三种涵义:海鲜、鲜味、鲜有。一个“鲜”字,贯穿了整个台州的饮食特色,道尽台州人与其的渊源。台州人对于鲜味有其独特的理解,只有这种鲜味,才是他们最喜欢的人生滋味。

看看这些标题:《不知许事,且食蛤蜊》《桃花红,泥螺肥》《秋风起,蟹脚痒》《九月九,望潮吃脚手》《虾勾弹列传》《酒不醉人虾自醉》《正是河豚欲上时》《跳来跳去的弹涂》《油菜花黄,昂刺鱼肥》《石莲豆腐的前世今生》《夏至杨梅满山红》《草紫炒年糕》等,山珍海味的滋味已经跃然纸上,对于鲜味的表达可谓是淋漓尽致。

读了这本书后,我就开始关注王寒这个人。

 

《江南小吃记》是王寒关于台州小吃的一本书,精选了台州的八十多种小吃,书名其实叫《台州小吃记》更加确切一点。这些各种各样的小吃,可以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变成节日,实际上在那些传统的节日里家家户户会做一些特别的小吃,还是挺有仪式感的,比如立夏吃乌饭、端午节吃食筒饼、中秋节吃月饼,很多也是反映了地方的风俗。文章写的是小吃的滋味,更多的是体现了小吃背后的人情冷暖,比较起高堂庙宇来说,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接地气的小吃更让人喜欢。

我的家乡乐清大荆方言与风俗和台州的温岭等地非常接近,小吃好多也是一样的,比如夹糕、锡饼、番薯庆糕、绿豆面 ,对于生活在他乡的我来说,读这样的书也是寻找乡愁的滋味,体会一下怀乡的感觉。

这本《江南小吃记》以鲜活和生动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台州,行文中不时穿插一些风土人情的介绍、历史故事的讲述、经典诗文的引用,以及风物掌故的佐证,让人读来更是觉得有滋有味。本书还配上六十四幅各种小吃的插画,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江南的美食滋味。

《夹糕》一文作者写到了温岭的夹糕,在我的老家叫糕头,就是将蒸熟还热乎乎的年糕段揉成乌篷船外形的糕皮,然后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当然最典型的就是嵌入猪肉碎,那种滋味我在看文章的时候就引起了阵阵的口水。我每次回乡也和作者写到的那些他乡游子一样,一定要去镇上的糕头店吃上一顿糕头,否则就会像没有回过故乡一样。回乡必须品尝小吃已然是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童年的记忆、故乡的味道,在读到这一篇文章时让我引起深深的共鸣。

《食饼筒》一文读来也是特别的亲切,我们老家也和温岭和玉环一样把食饼筒叫做锡饼。在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摊锡饼,在饼内包上各种各样的馅料,真是难忘的美食。现在回去,难得吃一次,还是那么熟悉的家乡味道。前些年在迪拜出差的时候,在一家酒店居然吃到了锡饼,令人非常的兴奋,马上跟服务员打听老板是哪里来的,居然就是我们隔壁县的台州玉环人,他们把家乡的美味都带出国了,真是让人非常的惊喜。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平时其实是没有这些小吃可以吃的,因为难得吃得到,偶然吃就觉得是特别的美味。比如麻糍,“捣麻糍是力气活,十几斤重的石捣杵不是那么好抡的,捣麻糍一般是双人组合,力气大的男子挥舞着捣杵,一下接一下,用力把捣杵砸在糯米团上,力气小的打下手,在边上一下接一下翻捋着糯米团。捣石捶打的节奏很均匀,啪——啪——啪,砸在软软的粉团上,声音是沉闷的”,这一段在我看来实在是太亲切了,因为那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麻糍也是我喜欢的美食,因为是糯米做的,吃多了有些涨胃,但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家乡的小吃真是让人想念。

《东海寻鲜》是“故乡有味道”系列的最新出版的一本,是王寒继《无鲜勿落饭》《江南小吃记》之后,第三本介绍故乡美食的作品。

全书分东海至味、生猛海鲜、虾兵蟹将、盔甲战士等四辑,看看这些题目,《桃花鲻鱼》《樱笋鲫鱼》《海底隐士石斑鱼》《马鲛穿着灰龙袍》《鳓鱼多刺,矮人多智》《西风烈,海鳗肥》《牡蛎记》等,就让人有点食指大动。刚看目录就让人垂涎欲滴,那些漂亮的海鲜绘画和照片插图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可以说是一册艺术品。

食物和故乡、和记忆的关系,最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的味蕾从小习惯了本地的食材和味道,成年后就离不开这种味道了。离开家乡后,故乡的味道就成了乡愁,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作为台州人,从小吃到大的海鲜自然是作者最熟悉的味道。这本写东海海鲜的美食书,字里行间弥漫着蓝色的乡愁,而美食的背后除了地理和风物,民俗和风情,更多的是乡愁和亲情。

王寒写道:“所谓的味道,其实就是故乡的风物、气息、口味、过往的岁月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共同聚成的味道。” 从这本书里,读者可以了解到章鱼、鱿鱼、望潮的区别;知道黄鱼要吃嘴巴、鳓鱼要吃尾巴、鲳鱼要吃下巴;也明白了正月雪里梅、二月桃花鲻、三鲳四鳓、清明马鲛、芒种虾皮、夏至鳎鱼、大暑鲈鱼、秋风蟹紫,什么季节要吃什么海鲜;还有学会了海鲜的搭配,如萝卜丝配带鱼、梅干菜配河鳗、雪菜配黄鱼等等。

书中写了40余种独特的东海海鲜,作者为了写这本书,从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一直行走到乐清湾,沿着浙江的海岸线一路南下。她去过凌晨三点的菜场,在开渔节当天登上开往东海的渔船,所以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感受。书中还充满了俚语、奇闻、人情、美食、草木、节令、家常、民俗,民谚、史料、掌故,这些都是信手拈来,如一幅充满浙东风味的风物图。

一册在手,东海海鲜不陌生。 


I see 我见————————————————

编委成员:清扬 吕明光 方连辛 刘文宪 差不多小姐

本期责编:方连辛

商务小编:Iseewojian1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是我们推送的第 589 篇原创文章


公众号 I see 原创团队


本公众号开通于2019年10月31日,作者多来自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论坛,欢迎新朋友加入,并请不吝赐稿。


毕明迩 | 尉迟长征关不羽 | 江湖夜雨 | 林泠烟 | 吕明光 | 闽北修竹 | 塞林格格 | 刘勃 | 商角徵羽 | 方连辛 | 林黑 | ernie | 最佳传球 | 辛泊平 | 湖北青蛙 | 三木| 东风霹雳 | 清扬 | 深圳一石 | 王立 | 小钗横戴 | 买超 | 兰小花 | 江南有紫衣 | 夜何其 | 千江有月 | 汪晓欣 | 陈众慕 | Cliff | jinghua | 霍乱 | 季米 | 面冷心热 | 周苇杭 | 兴兴 | 从耳 | 愚人 | 湖人附近 | 关粉儿 守望古典 草鱼子  | 差不多小姐  | 风臣 | dailu | 黄涌 ……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即可阅读。


下图书生有话说

扫一扫,扫一扫

我们都是扫地僧



I see 我见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群资深读书人,带你感知时代细微处的悲欣交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