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印象

旅行   历史   2024-05-04 08:39   天津  

声明

作者买超
简介I see 原创成员,知名写手
主业策划、编辑、编剧
业余写作,短视频票友主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1500
阅读时长:3分钟

国家博物馆的票出了名的难抢。赶在春节放假前多数人都比较忙,没时间游玩,又非旅游旺季,去国博的人相对少,我在网上连着抢了一周,总算抢到票,在春节前一周去国博转了一圈。

国博里的展品多是国之重器,在里面逛了五六个小时,只勉强逛了三个馆。一些名声在外的展品都有幸看到,拍了大量照片,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本人摄影水平较差,主要是求一个图文配合,希望能带来比较直观的感受,大家将就看吧。

虢季子白盘

此青铜盘极大,形如一个浴盆,至少比我小时候用的洗澡盆大,放两个小孩子没问题。 此盘铸造时也是用于盛水的,但大概不会有人在里面洗澡,毕竟是重要的礼器,在里面沐浴是不是有不恭之嫌?

虢季子,是西周虢国国君,也是周王家亲戚,姓姬,名白。

盘内有甲骨文铭文,记载姬白的功绩。他率军征伐西周的异族猃狁,在洛水之北,斩首五百,俘虏五十,割下俘虏的左耳献给了周宣王。宣王将其大大嘉许了一番,赐马车、钺和弓。

虢季子为了纪念此事铸了这个白盘。

虢季子白盘重见天日的年代很早,清道光年间就出土于宝鸡,能保存到今日颇为不易。此盘曾为晚清名臣,镇守过台湾的刘铭传所得。1949年后,由刘家后人献给政府。

金缕玉衣

最有名的金缕玉衣是马王堆出土的那套。国博展示的是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从金缕玉衣的形制一眼就能看出,墓主是男性。

刘修的爷爷是中山靖王刘胜。刘修死后几百年,刘胜后辈的一个分支中,有一个人已经落魄到卖草鞋为生,但还是到处宣称自己是帝室之胄。后来这个人还真做了皇帝,他就是汉昭烈帝刘备。

以金线连接玉片,结而为衣,这是汉代特有的殓服,只有地位较高的人才能享有。刘修也是王的级别,才能享有这种待遇。

1973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于河北定县。

利簋

此物最大的价值在簋内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印证了相关史籍中的记述。

铭文33字,曰: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根据铭文记载,有一个叫利的人随同武王伐纣,有功,武王赐给他青铜,他用所赐青铜铸造了这个簋,纪念他的先祖檀公。

根据相关文献、出土文物和天文学上推演,现已确定武王伐纣,发生牧野之战,占领朝歌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120日。利簋所记录的时间就是推算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物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后母戊大方鼎

我小时候学历史时,这个鼎还叫“司母戊大方鼎”。后来考证应为“后母戊方鼎”。“后”是”司“的假借,用以尊称母亲。

此鼎应是用于祭祀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的,下令铸鼎之人据推测是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

后母戊方鼎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932公斤。在国博现场看上去,敦实、凝重、沉厚,气度雄浑。

此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南阳,当时还是抗战期间,南阳沦陷。记得我小时候还看过一个电视剧(还是电影?),是关于保护这个鼎不落入日军之手的故事。片子应该拍的不怎么样,我已经记不清内容了,连片名都忘了。但据说鼎出土后,当地人确实用了一些方法将其藏了起来,使其免于落入日寇之手。这才得以保留到今天,成为国之重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1955年出土于半坡村的文物,是仰韶文化的重要文化证物。

制造年代还是新石器时代,距今六千年以上,那时能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令人佩服。尤其绘制的图形,虽然简单,却很生动,线条疏朗,布局美观,原始人的审美水平不低。

三星堆青铜面具

三星堆出土。

有人说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留存,三星堆面具塑的是外星人的脸。

我拍照时恰好有一人进入我镜头内,回去仔细看照片,发现这人的面相轮廓和面具竟有几分相似。我看三星堆面具不过是写实中略带夸张而已。

古蜀文化自有其独特风标。去年在成都金沙博物馆看到不少类似文物,大开眼界。

唐三彩载乐骆驼

唐三彩载乐骆驼,1957年出土于西安鲜于庭诲墓。

鲜于庭诲的名字未见于史传,只根据墓志知道其人为唐玄宗时的右领军卫大将军,曾帮助玄宗平韦后之乱。

根据名字,我怀疑此人就是个胡人,或有胡人血统。鲜于庭诲,名鲜于廉,字庭诲。鲜于是复姓,唐代姓此姓的人多有鲜卑血统。因而从他墓地中发现的这个唐三彩骆驼上,有三个胡人,两个汉人,胡汉熔于一炉,也就不奇怪了。

骆驼上有五人,一胡人立于骆驼上,居中舞蹈,其余四人分坐四周,手中应各持乐器演奏。但其中三人手中的乐器已经不见了,应是出土时已毁。

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民族乐器,当年多是从胡人处传来的,如此唐三彩中一人所持琵琶,就是胡人乐器。我做漫画出版时,做过一部和唐代历史有关的漫画,有人说画中人物琵琶横持的姿势不对,琵琶应该竖着弹,其实唐代琵琶就是横持,后来才改为竖持。

说句题外话,汉人最初的笛子也是竖着吹的。今日笛子多为横吹,其实也是隋唐时从胡人那里学来的样式。

明代凤冠

1957年发掘定陵时出土的凤冠,为万历皇帝的孝端皇后所戴。

去国博时,凤冠展柜前女孩子最多,围了好几重,都挤到凤冠边合影。边上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疏散人群,说的话很有意思,说,大家看到凤冠也当不了皇后,不要在这里停留时间太长,拍完照抓紧离开。看样子大量女孩子在此停留是常态。我废了半天劲,幸亏前面的女孩子个子不算高,才算从她们头顶上拍到凤冠。

女孩子有个皇后梦也不奇怪。当年女人结婚要凤冠霞帔。很多女人一辈子不要说皇后,可能连大户人家都未必进得去,但结婚时也要过一把皇后瘾。

不知道这些女孩子是否了解孝端皇后的经历。虽然这顶凤冠孝端皇后一直带着进了陵寝,但她生前也不过靠着隐忍,勉强保住了皇后之位。作为万历皇帝的正宫娘娘,她一辈子不得宠,万历长期喜欢的人是郑贵妃,孝端皇后一直如居冷宫。她没能为万历生下一个儿子,继承大统的是恭妃的儿子朱常洛。最终和那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三十年不上朝的丈夫埋在一起,孝端皇后幸福吗?

定陵的发掘更是一场悲剧,万历和他的皇后最后都在文革中被挫骨扬灰。定陵出土大量文物,包括棺椁等,或因技术条件所限而损坏,或毁于文革的劫火。看到劫后幸存的凤冠,可堪唏嘘。

鹰形陶鼎

1958年出土于陕西华县。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器物。

鹰的面目勾勒传神,体态颇为臃肿,粗看如肥硕的母鸡。但如果看鹰在地上走时,体态也是很笨重的,可能还不如鸡灵巧。非要翱翔于九天,才能现出矫健的神韵。因而这件陶器也算比较写实吧。

赵州桥石栏板

今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已经过很多次修复,主体结构是钢筋水泥。包括石栏板等都是现代物品。

国博中收存有赵州桥上的石栏板,应是隋代旧物。1953年在赵州桥下河道中发现,推断是断裂后落入河中,陷入淤泥内。

石板两侧皆雕龙,今日赵州桥的石栏板就是参考这个石栏板建造的。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西汉青铜器。

灯具设计极巧妙,燃灯时,雁颈、雁腹都能排烟。中间的鱼身为灯罩,内有灯盘,开口处可转动,调整开口方向。

1985年出土于山西朔县。

四羊方尊

商代青铜器。1938年出土于湖北宁乡县。

四羊方尊整体器型蕴灵动、优雅于沉稳,花纹繁复,线条勾勒圆润流畅。四个羊头,羊角卷曲,面目栩栩如生。

体积较大,也是国之重器。

元佑党籍碑拓片

元佑党人之祸是北宋末年一大事件。徽宗当政,在蔡京建议下,将三百零九人列为元祐奸党,在全国各地树碑刻石,将这些名字罗列其上。不仅如此,这些人的著作也多被禁被毁。

然而,后来又是徽宗,下令将这些在全国刻了很多块的碑毁掉。因而,徽宗时所刻元祐党籍碑今已不存,尚存的两块都是后人根据当年留下的拓片复刻而成。

元祐党籍碑,碑名为宋徽宗御笔,下面的序及人名为蔡京所书,其书法价值很高。

碑文上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苏轼、苏辙、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些人当年多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但也有作为王安石新法的支持者,也被列入奸党之列的,如章惇。

历史翻覆,徽宗、蔡京原本要让名字被刻上这块碑的人遗臭万年,但历史自有其评价,并不依顺权力的摆布。这块碑倒是无意中为列名其上的一些人扬了名,和立碑者最初的愿望南辕北辙。

彩绘石骑马人

东汉石刻,1955年出土于河北望都县。

这座石刻给我的印象是欢乐流溢。骑马人透出由衷的开心,笑容灿烂,憨态可掬,连马都是一副欢腾快乐之貌。

骑马人左手提酒椑,是一种盛酒器,右手是两尾鱼。看样子是买酒归来,正一路春风地赶回家去,要好好享受一番,这大约就是他快乐的理由。

孟子说: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民无恒产,则无恒心,安乐富足,才能洋溢出乐观向上的氛围,否则,就只剩下摆拍了。

龙年已至,就用这张图愿各位马到成功、笑口常开,吉庆有(鱼)余,幸福长(酒)久。

2024211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二

(编者按:买超兄新年赐稿,至青年节方排出发表,编委怠惰,不敢辞尔。还请诸位作者及读者朋友见谅,继续不吝投稿,鞭策吾等!)

I see 我见————————————————

编委成员:清扬 吕明光 方连辛 刘文宪 差不多小姐

本期责编:方连辛

商务小编:Iseewojian1


(图片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是我们推送的第 594 篇原创文章


 I see 


20191031稿


 | |  |  |  |  |  |  |  |  |  |  | ernie |  |  |  | |  |  |  |  |  |  |  |  |  |  |  |  |  Cliff | jinghua |  |  |  |  |  |  |  |  |  |   |   |  





I see 我见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群资深读书人,带你感知时代细微处的悲欣交集。
 最新文章